智慧社区,顾名思义,就是一座充满高科技的城市。 它连接着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园区智慧社区,让您在这里感受到便捷、快捷、舒适! 我想,未来的某一天,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当我走进社区的时候,会有什么吸引我的眼球呢? 也许现实离梦想很远,但离我越来越近了……
智慧社区
首先是交通变得更加便利。 以前,只要下楼买菜或逛街,总能看到很多车辆堵在路口,让本该畅通无阻的道路变成了人头攒动的停车场; 此外,经常发生各种追尾事故和其他交通事故。 所以,每次回家,我都提心吊胆地穿梭在道路之间,生怕晚了一点就被车撞了。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型环保电动公交车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燃油公交车,它们像蜘蛛侠一样在宽阔干净的道路上飞翔。 它们安全环保,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同样,随着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各种商品和服务,极大地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 例如,年长的朋友再也不用担心腿脚不便了——他们可以轻松坐在轮椅上,由专职司机送往图书馆借阅自己喜欢的报刊杂志,参加舞蹈班学习如何跳舞,听戏班唱京剧、评戏。
二是小区内部管理更加完善。 现在,单位门口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巡逻员24小时值守,严把外来人员管控,确保住户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此外,小区内所有的供水、供电线路都集中布置,主要是为了预防火灾隐患。
“你好,需要帮忙吗?”……这些熟悉又亲切的声音从小区的任何一个角落响起。 原来是小区的管家在招呼住户! 据说以后社区会推出手机APP软件。 居民可以直接用手机查询和缴纳水煤气费、垃圾处理费、电视收视费、养老补贴等,省时、省力、省钱。 此外,智慧社区还包括食堂预约、就医挂号、银行转账、政务指南、投诉举报等诸多功能,总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了温馨与细致。
我们的智能社区不需要用户下载应用程序。 我们是腾讯的战略合作伙伴。 我们是全国第一家全面开通企业微信和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的企业。 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让管理轻量化,帮助中小物业实现信息化。 华,是一家专注于物业软硬件开发的公司。 做物业管理软件10多年,做社区O2O 5年。 多元运营的社区O2O平台。
欲知更多详情,请私讯我! 您还可以获得免费试用帐户来试用! ! !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深入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制度,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这是“城市更新”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专家认为,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城市更新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阶段和市场常态。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将大大提升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和城市竞争力。 调查中,记者发现,围绕“老小区”、“老街区”、“老厂区”这三个“老区”,江苏的城市更新行动如火如荼。 城市更新让城市不仅能保留记忆,更能看到未来。
借力社会资本,老旧小区再添“颜值”
3月18日,记者来到南京市栖霞区瑶安新村北院,看到住宅楼的外立面已经变成淡黄色,清新淡雅。 没有车位,封闭的非机动车大棚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虽然还在装修中,但这个“老年”小区已经展现出“新面貌”。 “以前小区环境脏,蚊子多,下楼也没地方去,现在环境好了很多。” 坐在健身设施旁边的窦阿姨说道。
“小区最早的房子建于80年代,屋顶漏水、停车难、电动车没地方充电是居民居住的三大痛点。” 参与改造的南京要房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明楼说,在小区改造过程中,多次召开居民会议,协调居民意见。 目前,小区已完成屋面防水施工和内部廊道改造。 新增监控探头32个,开挖闲置土地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70余个,极大缓解了居民停车难问题。 推进管线入地、路面铺设沥青等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是推进城市更新的有效载体。 据统计,2000年以前,江苏共新建老旧小区10411个,涉及302万户。 经过多年不断努力,6000多个老旧小区得到改造,200多万户家庭迎来宜居“新家”。 ,过上了“新生活”。 今年我省改造老旧小区1130个,改造任务量是2020年的两倍。
“我们正在进一步完善老旧小区改造意见、改造项目分类清单、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操作指南,编制《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规划》”。老旧小区,我们开始筹划明年的项目储备。” 南京市物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童胜龙表示,与以往“穿靴戴帽”的简单整治不同,本轮老旧小区“补短板”是多地改造的“升级版”。方法。 例如,南京将改造内容“菜单化”,分为必选、选选、选选三类,40多个子项目,不仅包括水暖、煤气管道等基础改造,还要进行配套设施、公共设施等综合改造。 服务供给等升级等改善,让居民更容易“下单”。
“我们鼓励和引导地方创新探索,积累可复制推广的城市更新经验。例如,动员居民积极参与方案设计、改造过程监督、后续管理维护等全过程扬州楼宇自控设备厂地址,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改造后,也鼓励各地尝试出让社区公共利益或相关设施一定期限的经营使用权。
事实上,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寻求金融体系的帮助,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昆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老旧社区办公室主任徐同波介绍,昆山国恒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昆山中华花园西村改造的实施主体,开展立项、融资、建设等工作。 项目总投资6560万元,建设银行授信4500万元。 ,主要对小区房屋外立面、雨污分流、内部道路、停车位等进行改造,改造已进入收尾阶段。 改造后,企业通过经营小区住房、收取物业费、出租车位等多种形式获取经济利益,最终实现改造项目的整体资本运作平衡。
南京首个老旧小区市场化改造项目也已实施。 南京建设银行溧水支行向溧水区永阳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发放近1.8亿元信用贷款,用于教工新村、康乐家园等老旧小区改造。 “过去多年,老旧小区改造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资金,但政府财力有限。在新一轮体量大、面积广的老旧小区改造中,探索更多市场化扶持不仅减轻政府压力,也有利于更多项目的推进。” 童胜龙说道。
做个“微创手术”,老街坊跳动“新脉搏”
“我在这条老街窄巷子里住了大半辈子,没想到家门口能变成网红街区。” 71岁的陈红荣是南京小西湖的原住民,但眼前的一切却让他“陌生又陌生”。 熟悉的”。
同样在街角的两层小楼,曾经的墙壁上的砖块摇摇欲坠,现在的老房子里时常飘散着咖啡的味道; 同样是老青市街,曾经是买菜上厕所的必经之路。 现在每走几步就是一家店,就是一景,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古渡老街成为网红用了五年时间。 “小西湖的改造,就像一把小小的‘手术刀’行走在寸寸肌理上,切割界限,编织情感。” 谈到老街改造,南京历史街区保护建设集团董事长范宁这样比喻。 作为项目建设的带头人,范宁很“贪心”。 “既要保留街道的质感、烟火气、生活的传统,又要引入时尚元素、新兴业态、现代设计,缺一不可。”
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在于“一起”二字。 “在这里,去留是自愿的,我们会共同商量解决,”范宁说。 一个院子里住着15户人家,只有2户不愿意搬出去。 经过院里8个月的调解协商,最终达成搬迁共识; 他们成了“邻居”,同住一个院子; 出租房屋的临街居民,一开始都是在附近租房,做“监工”。 放心地住在您的新家。 如今,“工”字已被设计为小西湖的品牌标志,在街区随处可见。
一切都变了,又什么都没有变。 蜿蜒曲折的大街小巷、传统的江南民居、转角咖啡店、桌游室、宗文博物馆、24小时营业的书店……一群被名字打卡吸引的年轻人,感染着他们对事业的热情与活力生活。 陈红荣”,老人们在崭新的小区里看到了自己青春的影子。 一把小小的“手术刀”,让小西湖的“烟火”不灭,变了模样。
用蜗牛壳做道场。 在江苏,越来越多的“小规模、循序渐进”的街道“微更新”正在推进。
去年底,扬州对雅官人巷、官风巷、薛家岗巷等30条老街巷进行了改造,不仅恢复了古街的面貌,还解决了下水道堵塞和积水问题过去路上的积累; 近日,南通崇川区平安路美丽街区改造工程如火如荼。 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按照“一店一格”的设计理念,打造一个兼具“幸福与邻里情”的“网红”。 “十四五”期间,崇川共计改造50个街区; 连云港市海州区投资3800万元打造龙海步行街、沿河巷、民主路老街三大特色街区。 “新衣”整合周边“商、旅、文、住、教、游”资源,在振兴文化设施的同时,改善消费环境。
“城市空间是历史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也是城市发展的立体博物馆。”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打造特色文化街区为抓手,推进老街区更新,要为街区“自我更新”留出空间。 、有机更新、持续更新”,植入城市基因,展现特色,塑造公共空间,让大街小巷留住“乡愁”,让人们感受城市的脉搏。
留住“工业遗产”,让“创业梦”在老厂区飞翔
来到位于南京市江宁开发区的南安睿智文化创意园。 该园区由9栋建筑组成,保留了电器行业龙头企业南瑞集宝旧厂址的历史风貌,同时汇聚了科技、文化、创意资源,成为创业者的乐园。
“目前,已有10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涵盖互联网、科技、特色服务等多个品类,形成了江宁区独具特色的新型文创复合园区。” 园区投资方上海大汉工作人员赵莉告诉记者,受益于园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企业入驻率超过90%,明显高于同行。
南安睿智文创园只是江宁开发区推进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 以盘活城市存量土地为重点,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为目标,一条崭新的“白家湖硅巷”正在形成。
铭嘉科技大厦位于“白家湖硅巷”,两栋23层的双子楼耸立。 据江宁开发区建设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明嘉科技大厦仅一年就吸引了60多家科技研发企业入驻。 、总部、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平台等企业入驻。它的“前身”只是一所普通的驾校。 “以大楼内的南京北大科技园为例,定位为‘新一代通信技术创新与应用中心’,以5G通信和未来网络产业为切入点,致力于成为北京大学长三角产学研示范基地。 该工作人员介绍,北大科技园已集聚各类企业25家,预计到2021年底,累计孵化和引进企业将达到40家,销售额超过1.5亿元。
以“白家湖硅巷”为代表的旧城有机更新,蕴含着空间组织和产业升级的新思路,是江宁开发区的当务之急。 作为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经济开发区10强的江宁开发区,其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园区较早落户的一批工业企业,与周边新建的社区、楼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城市更新迫在眉睫。 然而,一个矛盾却如影随形——对于大多数工业企业来说,费时费力的搬迁能不能做。
“这真考验政府的智慧。江宁开发区做到了‘一企一策’,同时提供‘保姆式’服务、科学化人性化推广,多措并举,让这些园区从‘废弃角落’变成城市‘金边’,激发企业积极性,共同享受城市发展红利。” 江宁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家外资企业早在1994年就落户江宁开发区,2018年公司与开发区达成协议,搬迁新址建设新厂区。 “大规模搬迁对政府的‘掌柜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全程保驾护航,让企业放心。” 上述负责人透露,江宁开发区所有搬迁都要和企业一起核算。 经济核算,尤其是帮助企业计算新建现代化厂房对转型升级带来的收益有多大。 “上述企业,搬迁到新址后,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小修小补’,而是对新项目进行整体升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了企业搬迁的积极性。 “
只有老厂房能够“功成身退”,城市更新才会有更广阔的空间。 事实上,城市更新不再归结为淘汰“落后”建筑,工业遗产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体现出来。 “工业遗产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必将彰显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审美意义,更能满足文化产业多方面的巨大需求。” 独立工业设计师朱冠指出,在城市更新中,政府要充分利用工业遗产,以数字经济和创意经济为主导,打造多元业态的新型混合空间,成为新的集聚新消费、新玩法、新服务的区域亮点和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