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发表时间: 2023-07-31

指导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建建筑工业化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加强系统集成设计、优化零部件生产、推进精益化建设,包括加快信息技术集成发展、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加强科学技术保障等9个方面共37条意见。科技支撑,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开展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评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建标条例[2020]8号

各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委、管委会)、教育部门(委)、科技部门(委、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自然资源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局):各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市场监管局(各部委),各银保监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城乡建设局、教育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局环境、市场监管局:

新型建筑工业化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以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系统集成设计和精益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整合项目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实现高效、优质、高效的工程建设。 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业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发布实施以来,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快速推进,施工水平施工质量显着提高。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推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制造”品牌,提出以下意见。

(一)促进全产业链协同。 落实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建筑师负责制,鼓励设计单位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 优化项目前期技术规划方案,统筹规划设计、零部件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管理。 引导建设单位和工程总承包商以打造最终产品和综合效益为目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享、系统集成、共同发展。

(二)促进多学科协作。 通过数字化设计手段,推动建筑、构筑物、设备管道、装饰等多学科一体化设计,提高建筑整体性,避免二次分体设计,确保设计深度满足生产施工要求,充分发挥建筑的整体性。新型建筑工业化系统集成综合优势。

(三)推进标准化设计。 完善设计选型标准,实行建筑平面、立面、构件及构件、界面标准化设计,推广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方法,以学校、医院、办公楼、酒店、住宅等为重点,加强设计领导,推广装配式建筑体系。

(四)加强设计方案的技术论证。 落实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标准化设计、工业化施工和建筑风格的建筑设计要求,塑造城市特色风格。 在建筑设计方案评审阶段,加强落实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设计要求的论证,避免建筑风格千篇一律。

(五)推进零部件标准化。 编制主要构件尺寸指南,推广钢、混凝土构件、预制混凝土墙板、叠合楼板、楼梯等通用构件工厂化生产,满足标准化设计选型要求,扩大标准化构件、零部件的使用,逐步减少零部件。 元件生产成本。

(六)完善建筑构件集成化。 编制集成、模块化建筑构件相关标准图集,提高整体卫浴、集成厨房、整体门窗等建筑构件的产业配套能力,逐步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的建筑构件供应体系。

(七)促进产能供需平衡。 综合考虑零部件运输和服务半径,引导产能合理布局,加强市场信息监测,定期发布零部件供需情况,提高产能利用率。

(八)推进零部件认证。 制定新型建筑工业化构配件相关技术要求,落实质量认证制度,完善配套保险制度,提高产品配套能力和质量水平。

(九)推广绿色建材应用。 发展安全、健康、环保、性能优良的新型建筑材料,推动绿色建材认证和推广,推动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采用绿色建材,逐步提高比重城镇新建建筑中使用的绿色建材。

(十)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 鼓励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推进钢结构住宅、农房建设。 完善钢结构建筑防火、防腐等性能和技术措施,加大热轧H型钢、耐候钢、耐火钢的应用,推动关键技术及相关产业全面发展在钢结构建筑中。

(十一)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完善适合不同建筑类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消能、减震、预应力等技术的综合应用。 积极在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中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全面推广应用装配式内隔墙、装配式楼梯板、装配式楼板。

(十二)推进建筑全装修。 装配式建筑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要推广全装修,积极发展成品房,倡导菜单式全装修,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推广装配式装修方式在商品房项目中的应用,推广管道分离和一体化装修技术,推广一体化模块化建筑部件,提高装修质量,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集成自控楼宇指导安装系统_楼宇自控系统集成安装指导_楼宇控制系统集成有

(十三)优化施工工艺和方法。 推广装配式绿色施工方式,引导施工企业发展与精益施工相适应的零部件吊装、运输、堆放、零部件连接等施工技术,推广应用配套设备、工具等。作为钢定位钢板。 加工、高空焊接等环节,提高现场施工工业化水平。

(十四)创新施工组织方式。 完善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相适应的精益施工组织方法,推广设计、采购、生产、施工一体化模式,实施装配式建筑装修装饰、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建设,充分发挥结构、装饰穿插施工的优势,提高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

(十五)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加强构件进场、施工安装、节点连接灌浆、密封防水等关键部位和工序的质量安全控制,加强施工管理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的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并组织管理贯穿全过程的技术优化集成,全面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

(十六)大力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加快BIM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应用。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建立和维护基于BIM技术的标准化零部件库,实现设计、采购、生产、施工、交付、运维等阶段的信息互联和交互共享。 试点推广BIM施工申请审批和施工图BIM审图模式,推动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融合联动,提高信息监管能力,提高建筑全产业链资源配置效率行业。

(十七)加快大数据技术应用。 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环节、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依托国家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采集、整合和分析企业、项目、从业人员等相关大数据,信用信息支持市场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建筑行业公共服务能力和监管效率。

(十八)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 推动传感器网络、低功耗广域网、5G、边缘计算、射频识别、二维码识别等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工地的集成应用,发展可穿戴设备,提高健康安全水平提高建筑工人的监控能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监控管理、节能减排、智能建筑等方面的应用。

(十九)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发展。 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与高端制造深度融合,打造建筑业互联网平台。 推动智能光伏应用示范,推广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结合的应用。 开展生产装备和施工设备智能化升级,鼓励施工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智能移动终端等智能装备应用。 推广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楼宇自动化系统,提高建筑便利性和舒适度。

(二十)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 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积极推广总承包模式,促进设计、生产、施工深度融合。 引导重点企业提高项目管理、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能力,培育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落实工程总承包单位主体责任,保护工程总承包单位合法权益。

(二十一)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 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全流程工程咨询服务,培育具有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等业务能力的全流程工程咨询公司。

(二十二)完善预制构件监管。 加强预制构件质量管理,积极采用工厂监管制度,实行全过程质量责任追溯,鼓励采用构件生产企业备案管理、构件质量飞行检查等手段,建立长效机制。机制。

(二十三)探索工程保险制度。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险保障体系,通过保险风险事故预防和费率调整机制,帮助企业加强风险管控,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二十四)建立用户监督机制。 编制绿色住宅购房者验房指南,鼓励将住宅绿色性能、全装修质量相关指标纳入商品房销售合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明确质量保证责任和纠纷处理方式,保障购房者的权益。

(二十五)培育科技创新基地。 建立一批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鼓励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二十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大力支持BIM底层平台软件研发,加大钢结构住宅在围护体系、材料性能、连接技术等方面的联合研究,加快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灌浆质量检验和研发高效连接技术,加强建筑机器人等智能施工技术产品开发。

(二十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新型建筑产业化重大科技成果数据库,加大科技成果公开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创新发展,以及建筑领域的新工艺。

(二十八)培养专业技术管理人才。 大力培养新型建筑工业化专业人才,壮大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人才队伍,加强新型建筑工业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鼓励企业设立首席信息官(CIO)。 ) 系统。

(二十九)培养熟练的产业工人。 深化建筑用工制度改革,完善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评价体系,推动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体化。 开辟建筑工人职业发展道路,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产业工人。

楼宇控制系统集成有_楼宇自控系统集成安装指导_集成自控楼宇指导安装系统

(三十)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 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支持学校与企业共建一批现代工业学院,支持高校满足建筑业发展新需求、新业态、新技术产业,开设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三十一)制定评价标准。 建立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评价技术指标体系,注重信息技术应用楼宇自控系统集成安装指导,引领建设项目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质量。

(三十二)建立评价结果运用机制。 鼓励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单位在项目竣工后按照评价标准开展自行评价或委托第三方评价,积极探索区域新型建筑工业化体系评价。 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奖励政策的重要参考。

(三十三)加强项目实施。 地方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新型建筑工业化专项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实施范围。 要在立项、立项、项目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大力度推动和明确新建建筑工业化鼓励措施。 政府投资项目要率先按照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投资项目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建设。

(三十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支持新型建筑工业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企业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 完善绿色金融支持新建建筑工业化的政策环境,积极探索多元化绿色金融支持方式,对符合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的新建建筑工业化项目给予绿色金融支持。 用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鼓励地方设立专项基金,不增加隐性债务。

(三十五)加大环境保护政策支持力度。 支持建筑企业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工作。 重污染天气期间,装配式等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非土石方作业期间不得停工。 制定建筑垃圾排放限额标准,开展建筑工地建筑垃圾排放公示,鼓励各地对达到建筑工地建筑垃圾减量要求的建筑企业进行奖励。

(三十六)强化科技推广支持。 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研项目支持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研发,鼓励各地优先将新型建筑工业化相关技术纳入住房城乡建设推广应用技术公告和科技成果推广目录。

(三十七)加大奖励奖励政策支持。 将城市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纳入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大力支持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参与绿色建筑创新奖评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0 年 8 月 28 日

核心提示:从“中华第一县”到“无锡美丽东大门”,从撤城之初到现在的20年,无锡市锡山区坚持探索和弘扬城市特色和特色。品牌,走上了现代化城市建设之路。 自己的模式。

新华财经南京9月13日电(陈希希 尹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核心关键词之一。 城市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本质。

中国现代城市的增长方式、空间形态、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从只注重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向注重城市特色和品牌转变,城市发展目标也从单一的经济指标转向“以人为本”。面向”全面发展、全面功能转型。

从“中国第一县”到“无锡美丽东大门”,从撤城之初到现在的20年,无锡市锡山区坚持探索和弘扬城市特色和品牌,在现代化城市建设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模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端。 在这个关键之年,西山对现代城市建设的考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加快建设产业升级先导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生态人文宜居区。 对此,中国经济信息社分析师与西山区委书记周文东展开对话,畅谈西山区如何结合城市的基本特点和优势,产出了一个又一个“好剧本”。

西山区西东新城核心区

- 一座新城市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认为,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和最好的希望,城市的未来将决定人类的未来。 专家指出,现代化城市应具备六大标志: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和高度的物质文明、完善配套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丰富的城市文化、高水平的城市科学管理、精神文明和高水平的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人口素质。

从“无城县”到锡东新城建设启动,再到完成“一年成名、三年成型、十年成城”的目标,已成为无锡连接京沪、辐射周边地区的重要门户。 西山正在努力建设现代化城市。 样本。

中经社分析师:西山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路径是什么?

周文东:西山现代化城市建设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再到高级城市发展的过程。

原西山县“村村失火,硝烟四起”,没有主城区,空间格局更像是村镇组合,是一座弥漫的城市。 撤县设区后,实现生产生活资源要素集聚、加快城镇化步伐成为西山的目标。

从生产力水平看,20年来,西山先后提出“千亿西山”、“经济、区域、社会三大发展转型”、“六个更多”等一系列战略发展目标和理念。和“跳跃式发展”。 树立高标杆,攀比强者,追求经济总量赶超。 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将达到975.38亿元,是建区时的7.93倍,在无锡市的比重由2005年的6.6%提高到7.9%。 无锡的比重由2005年的7.8%提高到8.4%,主要经济指标对无锡的贡献不断加大。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 该区自建区以来,没有上市企业,销售额过亿元的工业企业仅有21家。 到2020年,上市公司达到1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285家。 现有市级总部企业14家(全市第一),西山工业经济实力与其他城区的差距不断缩小,特别是新兴产业,呈现出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基础设施方面,西山建成了以2条高速和5条国省干线为核心,5横8纵的高等级公路为支撑的路网体系。 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不仅使无锡“东大门”的区位优势得到落实,也为锡东新城建设提供了基础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配套支撑。

就其他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因素而言,西山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 比如,西山把良好生态视为最普惠的民生福利。 PM2.5较2013年下降了53.3%(监测数据开始提供)。 无锡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为一流,生态文明已成为锡山一张亮丽的“名片”。

人民生活显着改善。 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43元,是建区时的6.8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724元,是2005年(统计初)的3.86倍。 。

正是鉴于此,西山“聚”人的能力越来越强。 户籍人口从2005年的38.76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48.65万人,常住人口从2005年的47.75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88.24万人。西东新城近三年引进本科生。 各类以上人才4000余人。

西山区锡东新城映月湖公园

中经社分析师:西山主城区西东新城可以说是白手起家。 它的崛起遵循了什么样的建设思路?

无锡锡山区政府_锡山区数据链楼宇自控_只开波峰1链爪粘锡

周文东:锡山依托无锡“东大门”区位优势,借力京沪高铁在安镇(无锡东站)设站,启动锡东新城建设,重点建设城市核心。

结合当时西山的发展现状和城市面貌,因车站而建的西东新城坚定地选择了先建城、后发展生产、再集聚人口的城镇化道路。 不急于引进产业、建厂,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和配套公共服务,推动引进高水平产业和新商业模式,从而吸引各类人才和创新资源。 从目前来看,这条道路无疑是正确的。

锡东新城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区的比重由年初的7.92%上升到2020年的18.5%; 已建成33万平方米商业建筑,西东高中、天一实验、协和双语国际学校等10所学校,形成高铁、地铁无缝衔接、高铁、地铁无缝衔接、校内外快速沟通的综合区域交通枢纽。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 九鲤河湿地公园、映月湖中央公园、九鲤河风景带、焦阳路景观带是“两园两带”生态系统。

最难得的是,西山以西东新城为核心,积极推进阳涧、鹅湖、西北、东港等新城镇建设,推动各镇(街道)协调联动,逐步形成“轴引领、一核心“多中心、组团发展”城乡统筹规划和一体化城市空间肌理,呈现出放射状、层次化、组团发展的新格局,为西山发展成为更高城市形态奠定了良好基础。

——两核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全新事业。 中国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给人类带来了新希望。 在城市建设中,我国大、中、小城市也结合自身特点和定位,采取了多种路径,通过不同路线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对于连续三届位列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一、获得“中国第一县”称号的西山来说,在更高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无疑需要不断探索路径、建立机制、积累经验。

建区时,锡山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位居无锡垫底。 到2020年,锡山GDP增速将达到5%,比无锡市高1.3个百分点。 营商环境评价位居江苏城区第一,成为无锡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在周文东看来,这与创新驱动和产业引领两个核心密不可分。

西山车联网小镇展示中心

中国经济学会分析师:西山经济快速崛起,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周文东: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锚定创新驱动和产业引领两个核心。 西山工业经济最早脱胎于乡镇企业,传统产业占比较高。 总体经济体量较大,但竞争力不强。 因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今年,西山制定发布了“1+4”政策体系,包括一个总体纲要、两项实施意见、两项保障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产业集群+特色专业园区”和“一廊一景”的产业发展路径。 “两区、双核、多点”创新发展格局。

基于对长三角地区现有产业基础和产业布局的分析,我们提出集聚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材料、人工智能四大新兴产业,打造电动汽车、做大做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高端产业。 纺织服装四大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一批特色专业园区作为主要发展阵地。

特色专业园区,一是强调特色,即体现产业链的集聚性。 围绕行业细分,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集聚,将有效促进供应链的缩短、协同创新能力的强化,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 这也将有助于形成区域产业地标,提升市场竞争力。 同时,特色公园的数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西山项目的引进和产业的进步,还将继续增加。 目前,已从最早规划的16个增加到19个。

二是强调专业化。 现在产业链分工非常细,必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为此,我们提出特色专业园区要坚持一产业、一规划、一园区、一支队伍、一套政策、一支基金“六个一”协同发力。 尤其是要打造一支真正懂行业的专业团队,才能真正把园区建设好、做好服务。 在此基础上,可以再引入一个科研机构,使其更加系统化。

这是有方向性的,立足工作实际,主要是为了吸引重大项目,促进老企业更新。 今年西山推出的“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要在重大项目引进上取得突破。 对市级要求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提出自我压力和更高标准,确保引进100亿元以上项目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0亿元以上项目20个。 亿元以上项目将加快推动产业发展。

在激发传统企业活力方面,西山运用市场化手段“挤、帮、扶”,倒逼企业转型或退出,加快落后产能退出。 税收优惠、水电价格差别化等市场化措施将“排挤”或“挤出”D类企业; 同时,继续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转型,加快转型升级,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经济学会分析师: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两区六市”明确拟共同打造环太湖科创圈,进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为西山打造“一廊两区、双核多点”创新发展模式带来哪些机遇? 作为无锡的“东大门”,锡山将如何融入诸多重要国家战略?

周文东:从无锡提出将太湖湾科技创新带纳入长三角区域战略,两区六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环太湖科技创新圈。 一方面,这是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也表明科技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

锡山是无锡的“东大门”,是该市连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融入上海都市圈的“桥头堡”。 ,是最大的变量。

主要体现在通过承接资源辐射聚集人才和项目、产业协同促进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加速、交通互联为全方位区域合作带来便利和交流、共同保护和保护生态、提高未来城市的品牌美誉度和吸引力等。

只开波峰1链爪粘锡_锡山区数据链楼宇自控_无锡锡山区政府

在一系列“变数”机遇下,我们思考西山的“东进”发展,不再只是把无锡东部地区做大做强,而是要一体化、向东发展,在一体化的基础上继续东进。发展,始终站在无锡全市向东融入主阵地的格局上,努力奋斗。

科技创新是西山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廊两区、双核多点”创新发展格局的目的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未来,锡山将沿西湖路(无锡至上海)连接一条科创走廊; 建设高铁待定,提升无锡东站区域铁路枢纽地位; 建设万山湖科技城,呼应融入环太湖科创圈,努力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长三角一流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从具体发展来看,西山并不与上海接壤。 承接上海资源辐射,首先要与苏州对接,重点打通多条连接苏州的“死路”,形成连通内外的交通网络体系; 积极融入“新四强”产业领域,深度参与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分工与合作; 设立总规模75亿元的西山产业投资母基金和总规模5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沪赢协同创新中心”等载体平台建设,支持锡东新城商务区探索创新飞地合作模式上海等

中经社经济学家: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山现代化发展的秘诀,您认为是什么?

周文东:我觉得这个词就是“赶上”。 我们一直在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寻找标兵,缩小差距,弥补不足,团结拼搏,砥砺奋进,成就现在的西山,但我们知道,我们还处于对于资本来说,未来我们仍需用好考核接力棒,以不断“追赶”的姿态抓工作、促发展,但我们的排头兵已不再是追赶者。离我们很远。

——三区蓝图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对于西山来说,《三区蓝图》在新的起点上构建了西山的现代化建设图景。

西山区西北镇斗山村彩虹步道

中国经济学会分析师:“十四五”期间,锡山明确了打造“美丽无锡东大门、高品质、活力新锡山”的总体目标,加快建设工业先导区升级改造、产城融合示范区、生态人文宜居区。 《三区蓝图》。 这个蓝图应该如何展开?

周文东:简单来说就是实现“超、高、美”。 扩大经济总量立足于“超”。 “十四五”期间,锡山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出无锡市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高于无锡市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 数量”。

2020年,西山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75.38亿元,距离完成“十四五”期间“千亿平台”目标已经不远了。 但要实现100亿的增长,需要保持7%-8%的经济增速,压力很大。 但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们充满信心。 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可以看出锡山区数据链楼宇自控,GDP同比增长15.5%,高于无锡市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6.1%同比高出无锡市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

提高发展质量,凸显“高”。 这是基于无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 “十四五”期间,西山将进一步强调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 到“十四五”末,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4%以上。

展示城乡形象,体现“美”。 这种美是协调的,城市和乡村各有美,美是共享的。 让城市更像城市,充满现代魅力,让乡村更像乡村,展现江南水乡特色。 “十四五”期间,我们提出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体现汇聚共享、高效智能、低碳韧性、个性魅力。

CENS分析师:您想象中的现代西山是什么样的?

周文东:现代化城市建设既要绿色生态宜居宜业,又要创新驱动、开放协调发展、高质量高质高效。 但从形式上看,我认为应该是“一体”。

“融合”体现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支撑,特别是当科技创新成为重要动力源泉时,需要强大的城市功能作为配套,满足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生活,从而形成各种高端要素资源。 ,进而促进产业技术更好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完善。

例如,西山提出的“三区蓝图”就包括产城融合示范区。 锡山致力于成为无锡城市现代化展示的窗口,窗口代表着示范、引领。 目前,西山城市现代化道路已从原来的“城市→生产→人”的建设路径进入“人→生产→城市”的新发展阶段。 站在现代化新征程的起点上,要实现目标、达到“一体化”状态,最重要的是做好两件事。

一是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服务水平。 城市功能包括政务服务功能、交通功能、文化体育功能、商务功能、消费功能、休闲功能等,而城市形象则要求城市建设绿色、生态、便捷、活力、特色。

未来三年,西山将投资334.7亿元,新建公路87条、新建高速公路1条; 完成全区176个老旧小区改造; 投资35亿元建设天一中学万山湖分校、东北塘中学等学校项目31 投资23.3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医疗机构11所; 新建公园22个; 高标准推动乡村振兴、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打造农业旅游带……努力实现PM2.5目标。 5年平均浓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国、省检查断面水质Ⅲ类比例稳定在100%。

二是结合城市基础和城市特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果把高质量发展比作一出好戏,那么基于城市基础和特色的产业规划就是剧本,企业和研究机构就是演员。

立足城市基本特点和优势,打造好剧本,是演好戏的首要前提。 锡山正在建设国家级江苏(无锡)车联网试验区核心示范区、无锡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示范城市试点核心区。 正是因为有这么好的剧本,才能逐渐吸引上海。 交大绿色动力研究院、博世智能网联技术有限公司、东软集团等一批优质“演员”联袂演出。 西山这样的好剧本还有很多。 未来,我们仍需不断发现、精心经营,为现代西山增添优质色彩。

联系我们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琼ICP备2021009423号-1 Copyright 2021 康沃思物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