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消息淄博2月10日电(记者徐丹青通讯员高莹莹吕中霞)2月10日,淄博高新区创业中心园区企业陆续复工复产。 在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确保防疫和复工的正确性,是对园区和企业的一大考验。 复工首日,记者探访了淄博高新区创业中心园。
入园需登记及测温
通过非接触式人体体温筛查系统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上午8:00左右,位于政通路的淄博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南门入口处,一名戴着口罩和橡胶手套的保安拿着测温枪测量了体温。进入公园的每个人的体温; 还有保安人员引导测温通过人员进行通行检查。 “员工在门口通过检查后,还需要在每栋楼的大厅进行‘非接触式人体体温筛查系统’检测。这种双重检查确保了进园人员的身体状况。”普通的。” 淄博高新区创业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创业中心共有5个创新园440余个,从业人员近7000人。 大量企业员工同时入园,疫情防控压力较大。 为做好企业复工复工疫情防控工作,淄博高新区创业中心成立了以市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新冠病毒疫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淄博高新区创业中心负责人。 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控组、应急保障组明确各工作组职责分工,全力做好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准备工作。
注册人信息
入住和退房
签发护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2月1日,淄博高新区创业中心就向企业发放了《创业中心企业员工节假日外出及健康状况统计表》,并提供了在园区员工离开紫子、何时离开紫紫、何时离开淄博等,将对企业身体状况进行排查,要求公司加强对员工的管控和排查。 同时,要求企业按照淄博市委市政府和淄博高新区工委管委会的统一要求,所有省外市返淄人员必须自我隔离14天,并主动到所在社区和村庄登记。 按要求报告身体状况。 此外,各园区将根据实际情况为园区员工制作通行证,确保复工前发放到位,并要求企业员工和车辆凭通行证进出。 ,以防止公园外的人进入。 目前已为362家企业办理通行卡5000余张。
此外,淄博高新区创业中心还制定下发了《疫情防控期间人才公寓“双控”管理流程》,要求使用人才公寓的人员2月9日前不得返淄。规定延长休假期限,返资人员居家隔离14天。 同时,要求加强对公寓用户的管控。 对因科研需要确需入住公寓的人员,实行“双管控”管理制度,即:需要入住公寓的人员,由单位或园区出具。公寓居住。 公寓房号等。入住人员凭信函到公寓所在物业、社区防控点办理通行证,凭证件进出。
园区室外消毒
给房间消毒
“这消毒液的稀释比例是多少?有操作演示吗?” 近期,淄博高新区创业中心微信群相当活跃。 以群组、信息平台等“云”互联方式,了解创业中心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相关事宜。 创业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畅通与园区企业的信息交流渠道,创业中心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了信息交流渠道。 园区企业纷纷发布各类疫情防控通知、要求、注意事项等,并安排专人负责对企业相关信息进行汇总统计,确保了解和掌握企业相关情况首先。
“复工第一天,我们有160多名员工在岗,约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未到岗的员工有三种情况。一是外出放假期间,还有一个就是症状轻微,这两种情况,我们都被要求在家自我隔离14天。不需要单位员工远程办公,既保证了公司的正常运转,又降低了人员密度。 志扬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园区内员工人数较多的企业,公司行政办主任王东告诉记者,公司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已建立疫情防控防控组、物资保障组、应急响应组。从一天开始,每天统计员工外出和身体健康情况,及时了解每位员工的情况。同时,公司安排专人对办公区域进行定期消毒,并为员工发放口罩等防疫物资。
倡导企业员工错峰上班、尽量少乘电梯、避免集中就餐等; 减少进园通道,在园区入口处设置“劝退点”淄博楼宇自控,禁止非园区工作人员、企业员工、车辆进入园区; 继续加强园区公共区域消毒工作强度,对园区电梯、卫生间、会议室、走廊等区域每天开展不少于4次; 对园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平台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日常督导检查,要求企业制定完善内部防控机制,发现体温异常者劝离立即去工作场所,必要时联系医生……采访中,淄博高新区创业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入园的大部分是小微企业,他们的抗逆能力风险相对较弱,园区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防疫措施,让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相关政策,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助力企业发展。疫情对企业的影响。”
一、成绩突出
(一)成功从“西部音谷”转型为“重庆云谷”
大数据和智能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大力发展智能装备、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产业,促进智能产业集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单一的呼叫服务外包产业,成功转型为以软件信息、大数据应用、先进影像、电子商务、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物联网等大数据产业为依托的“重庆云谷”主要业务形式。 2018年以来,新签约大数据智能化项目240余个,包括全球工程机械领导者利勃海尔、机床行业保时捷-SW、阿里云人工智能交付中心、百度自动驾驶创新中心、大数据大数据等。先进影像中心等,总投资415.7亿元。 大数据产业园现有注册企业330家,从业人员1.4万人,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44.7亿元,是重庆主城外单体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产业园区。
(二)为我市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参考模式
继续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为重点,深入推进制造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创新,推动产业和产品迈向中高端的价值链。 2018年以来,建成智能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11个、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6个,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50个,培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10家。 鸿江机械成功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共建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6个,市级中小企业研发中心25个。
以长城汽车重庆智能工厂为例,公司基本实现“双智能”——智能制造和智能运营管理。 焊接车间拥有日本发那科机器人98台,自动化率100%; 涂装车间有46台涂胶、喷涂机器人; 冲压车间有两条大型全自动高速冲压连续生产线,配备ADC一键换模和ATC一键取端功能; 总装车间SPS+AGV自动输送系统,自动上线率70%。 同时,通过APS(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等系统的应用,工厂实现了生产计划协同、创作过程控制、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供应链协同、信息采集与设备集成; 通过应用WMS( )和LES( )等系统,实现厂内厂外物流管理、物流质量管理、配送管理和订单管理等一系列智能物流管理。实现了驱动式仓储管理。 该企业为我市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典范。
(三)“服务公社”智慧政务新模式在湖北等地成功推广
智慧教育、信息惠民平台、协同办公平台、电子政务网络、森林防火、智慧停车等10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全面提升全区政务信息化水平,助力全市升级档次,惠及市民教育和出行、安全等诸多领域。 依托莆田永辉“服务公社”智慧政务平台,接入全区26个区级部门828项咨询服务、619项网上商务服务、100项商务便民服务,平台活跃用户13万。 已面向河南开封、山东高青、湖北嘉鱼等城市推广应用。 市政府、市大数据局对“服务公社”模式给予高度评价,支持永川继续建设统一的服务运营融合平台,逐步在全市各区县推广应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打造产业集聚平台。
一是依托永川国家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大力发展软件信息、大数据应用、先进影像、电子商务、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物联网等大数据产业. 目前,大数据产业园已建成1平方公里,拥有“一园三区一楼”产业用房近70万平方米,可入住人才公寓1092套。二是依托永川中德(重庆)智能产业园,大力发展以德国高端数控机床企业为龙头,以普及型数控机床企业为主力,整合智能装备全产业链体系生产、研发和测试。 三是依托永川国家高新区,大力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硬件等产业。
(二)政策激励营造氛围。
永川一直高度重视大数据和智能产业的发展。 智能装备产业从无到有。 2016年成功建成全国唯一的新型工业化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基地。 2018年,永川紧紧抓住建设制造强国的机遇,在全市率先引进“17台高端数控机床”,推动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发展。 首届智博会举办后,永川进一步拓展发展视野,先后制定下发《大数据发展20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8条》、《创新发展30条》、和“职业教育24项”,成功申报重庆市首批试点智慧园区,将继续提升大数据智能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产教融合打造特色。
充分发挥永川职教基地优势,将发展大数据智能产业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高地紧密结合。 在市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牵头组建重庆市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联盟,与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43所高校达成政校合作意向,并已吸纳会员单位近300家。 其中重庆大学等全市高校30余所楼宇自控重庆,重庆文理学院等永川区高校10所,百度、航天科工等知名企业70余家和工业公司。 联盟的目标是每年动态储备输送10000名大数据产业人才,全力支持园区产业发展,进一步夯实园区人才核心竞争力。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坚持深入实施《大数据智能引领的重庆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数”赋能、增强“智”,着力打造国家大数据智能化一大目标先行区坚持“工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条主线,围绕智能产业、智能应用、智能转型三大方向,努力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中担当重任的主城区。 走在前列,树立榜样,彰显担当,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