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统一对长江江西段和赣江干流入河排污口进行无人机航测

发表时间: 2023-01-15

蓝希瑶

“我省省财政统一安排资金,对长江江西段和赣江主要入流河道进行无人机航测,排污口基数和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推进长江生态修复。”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负责人说。

楼宇经济 服务领域_楼宇维保服务品牌全国十佳_江西卫星楼宇自控质量服务

2019年8月至10月,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对长江干流、赣江主要支流江西段及两岸现状岸线开展无人机航测. 飞行岸线1300多公里,面积3158.5平方公里,解译影像3080.78平方公里江西卫星楼宇自控质量服务,解译疑似排污口2500余处,为河道排污口综合整治提供依据。

楼宇维保服务品牌全国十佳_江西卫星楼宇自控质量服务_楼宇经济 服务领域

利用无人机开展长江排污口排查,是江西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环保监管的有益尝试。 3月24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2020年03专项和5G工作方案,运用“互联网+监管”系统、在线监测、视频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等科技手段和大数据分析开展民间活动。 实地考察,用科学治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落实生态环境服务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江西省生态环境系统要结合新一代数据传输、污染物监测分析、地理信息、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助力构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在全省化工园区,实现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排放。 气体环境风险智能监测、预警、追溯及辅助决策功能; 进一步探索推广5G无人机、5G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移动物联网等技术,保障赣江下游乃至鄱阳湖水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治理 支持环境保护长江经济带; 加强运用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建设全省生态环境在线自动监测(监测)数据统一采集、统一分析、统一展示的江西省生态环境物联网平台为物联网数据全面高效整合提供支撑,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物联网设备监管一体化、可视化、协同化。

江西省生态环境系统还将成立领导小组每月汇报,配合省03专办、智慧环保专家组,加快江西“蓝天先锋”品牌项目验收推进工作; 5G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政策法规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将增强公众对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科学认识,营造支持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

➤强大的研发能力、完整的产业链、优良的产业生态——锚定航天信息产业,安徽蓄势待发

➤安徽可以发挥自身在卫星协议、有效载荷、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与浙江省开展有效载荷数据存储、卫星原材料、信息服务合作,与江苏省开展卫星协议、终端设备、元器件、上海卫星平台建设形成多方合力

文字 | 《展望》新闻周刊记者吴慧君

今年2月,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的中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总部落户安徽合肥。 实验室将围绕深空探测领域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际大型科学计划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安徽拥有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航天信息产业体系。 行业龙头企业签约落户,产业创新平台积聚新动能,专业科研团队为全产业链提供信息化服务能力。 在上游卫星载荷制造、中游地面设备制造、下游数据应用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中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总部落户合肥,无疑将为安徽航天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安徽省航天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思路》中提到,“大力发展航天信息产业,既要推动科技创新,打造新的发展增长极,又要抢抓未来发展制造要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面向未来,逐梦逐星,创新大省安徽将再启程。

中科星图合肥数字地球有限公司正在研制的数字地球模块部分张端摄/本刊

从“海丝一号”到“巢湖一号”

天上有一种神秘的“星星”,无论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还是云雾缭绕的白天,它们都能拍出“高清”的大图地球并观察这个蓝色星球上的一举一动。 这些神秘的“星星”是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即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2020年12月22日,由中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三十八院自主研制的国内首颗商用SAR卫星——“海思一号”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此后,首次出现了“安徽造”的商用SAR卫星。 该星填补了我国商用SAR卫星的空白,也标志着我国商用遥感SAR时代的到来。

2022年2月27日,“天仙座”首颗卫星“巢湖一号”SAR卫星发射升空,与“海丝一号”成功组网,奔赴浩瀚星空,率先实现国内商业特区双星网络运营。

“星空星座”是中国电科38所发布的星座建设方案,计划由96颗轻小型高性能SAR卫星组成。 组网成功后,每颗卫星将部署在多个轨道面,为地球提供全天候、多维度的“齿轮”。 拍照”通过多星组网实现遥感数据服务能力,随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服务,实现“感”“星”动。

据中国电子技术三十八研究所所长陈学军介绍,“巢湖一号”入轨后,经过姿态调整、测控数据传输激活、能量系统巡检,雷达正式开启成像,并下载了目标区域的图像。 “只有卫星地面系统快速处理、即时成像,图像质量非常好,才标志着卫星研制成功,正式进入在轨运行测试阶段。”

继“海丝一号”的征程之后,“巢湖一号”又完成了第一张地图,拍摄了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淡蓝色的画面上,巢湖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江淮大地。 可以清楚地看到,湖北岸高楼林立的城市、错综复杂的道路网络,被湖南岸万公顷肥沃的生态湿地群落包围着。

为什么SAR卫星可以穿透云雾? 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盛雷表示,以“巢湖一号”为例,它就像一台功能强大的微波成像相机,它利用微波代替了传统的可见光拍照。

“SAR卫星向地面发射微波,接收反射的微波信号,并对图像进行处理,全天候稳定获取遥感图像。” 盛磊告诉《看》新闻周刊记者,与“海丝一号”相比,“巢湖一号”具备6小时应急成像能力,能够提供更精准、高效、可靠的卫星遥感数据服务。 “巢湖一号”和“海思一号”组网观测将在自然资源、防灾减灾、形变监测、安全管控、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提供政府和商业服务。

陈学军表示,“海思一号”实现了商业SAR卫星数据本地化。 随着人工智能的赋能和互联网应用模式的创新,商业遥感卫星的应用将创造更大的价值。

安徽人的底气

航天信息产业是建设航天基础设施,采集、存储、处理、分析航天领域信息,提供多元化服务的新兴产业。 在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内的安徽省“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航天信息产业。

强大的研发能力、完整的产业链、优良的产业生态——锚定航天信息产业,安徽早有准备。

业内人士表示,放眼安徽,在卫星工程方面,拥有国内领先的航天装备工程技术基础,汇集了中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子38所安徽省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专业航天装备研究团队。

此外,在数据落地方面,安徽掌握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天基骨干网关键技术,具备了多源数据的接收、存储、挖掘和分析能力。 在数据应用方面,全省各类信息服务广泛。 航天信息数据已应用于“双智能”、“双碳”、物联网和农林调查、地形回测、城市监测、海洋监测、自然资源普查、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

在合肥市高新区中安创谷科技园,一群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的网络工程师正在描绘地球,蓝色的数字地球在上面翩翩起舞。屏幕。

“数字地球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航天工业深度融合构建的数字地球。” 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宗友表示,数字地球产品对标谷歌地球,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中科星图数字地球落户安徽,瞄准的是省内相对成熟的人工智能产业。 “大数据需要算法的支持才能发挥其价值。与中科星图相距不远的科大讯飞,是全球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军企业,这与我们的发展需求无缝对接。” 少宗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航天信息创新研究所所长吴义荣表示,挖掘隐藏在大量复杂类型碎片化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重构关联关系从杂乱无章的数据中,通过“加工”实现数据。 增值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加持。

在研究人员眼中,合肥是安徽航天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 这里先后研制了“天莲二号”、“高粉十号”、“海丝一号”、“巢湖一号”、“墨子号”等。 多颗卫星即将发射碳监测、互联网卫星等系列卫星。 合肥市副市长朱胜利告诉本报记者,航天信息产业的发展依托核心制造和数据处理能力,合肥在卫星制造、数据着陆、数据应用、产业环境等方面具有雄厚的基础。 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培育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导航卫星、遥感卫星政府需求量大,通信卫星市场化程度高、经济体量最大。” 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主席吴金峰表示,合肥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具有人才优势和区位优势。 三角区位优势和卫星制造成本优势优势明显。

据朱胜利介绍,合肥市已将航天信息化作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卫星制造业规模约300亿元,卫星应用终端及运营服务业规模约300亿元,“通、导、遥”数据综合应用及配套产业规模约300亿元。 500亿元,全产业链总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合肥数字地球有限公司展厅内的数字地球3D视觉模型 张端 摄

主动

航天信息产业作为科技创新领域的前沿阵地和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领域,谁抓住机遇,谁就能在未来占据制高点产业发展更好把握 未来发展主动权。

星河航天全球遥感卫星产业基地、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全球总部项目、航天宏图卫星全球运营中心……一批重大航天信息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安徽安徽卫星楼宇自控欢迎选购,助力江淮大地追寻梦想。浩瀚星辰的梦想。

不少专家认为,安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例如,安徽可以充分发挥在卫星协议、有效载荷、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与浙江省在有效载荷数据存储、卫星原材料、信息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与江苏省在卫星协议、终端设备、元器件等方面开展合作。和上海卫星平台建设。 形成合力。 通过集聚相关产业链上下游,构建产业生态,形成产业集群,不仅将带动安徽航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完善安徽省航天信息产业生态。长三角地区,助推民族航天信息产业。 发展。

依托“满天繁星”,安徽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网已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森林蓄积量、耕地保有量、水环境质量都可以通过遥感卫星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大大提高了监管机构的效率。 在盛磊看来,依托卫星数据,安徽未来可以探索建设一批示范项目。 例如,“数字万江”示范工程围绕皖江治理重点内容,共建共享卫星遥感、岸基雷达、北斗定位、AIS航迹监测、卫星通信等技术手段,推动协同推进。长江流域治理服务长江治理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将其打造成我国航天信息产业发展的“精品工程”。 在此基础上,推动应用场景落地,使相关行业生产线上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

朱胜利认为,航天信息产业发展依托核心制造和数据处理技术,呈现“精细化、星座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投资要求高,市场开拓不足。 安徽打造了一套“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运营-数据应用”的航天信息产业平台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数据/增值产品-平台/系统-综合解决方案-运营”的一体化商业模式服务”,推动航天信息产业的商业化和市场化。

众安创谷科技园二期建设工地上,各种施工机械川流不息,1000多名工人正在加班加点建设新的产业园。 安徽中安创谷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方表示,中安创谷科技园二期规划建设航天信息产业园,将作为前期为航天信息产业承载区,打造“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运营-数据应用”航天信息产业基地和平台,促进要素集聚、创新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航天信息产业的未来路在何方? 安徽还在解决问题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联系我们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琼ICP备2021009423号-1 Copyright 2021 康沃思物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