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湖南日报》2023年7月27日第10页
■ 王茜欧雅琪
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时代命题。
近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新模式”成为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之一,也是自贸试验区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以“智能转型”为主题的改革试点经验将在全国复制推广。
“星沙模特”如何成为全民模特?
正如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攻克核心技术、铺设产业链、构建生态圈一样,当我们追根溯源“推动智能转型新模式”时, “以市场为导向的制造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长沙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探索出的长远成功之路。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阴谋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是抢占未来经济技术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作为湖南工业的核心增长极,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已成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提出“率先建设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将“智能制造”摆在首位。
今年,园区管委会提出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思路,并成立了由管委会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2017年12月5日,在第二届智博会上,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25年)》。
“蓝图现实实实在在,顶层架构扎实,前进的路就深沉扎实。” 长沙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业发展局主要负责人说。 虽然这份规划只有14页,但截至目前,园区仍在按照既定规划稳步推进。
2019年,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按照规划发力构建智能制造政策体系。 对于愿意继续转型的企业,将给予最高可达智能化改造投资60%的补贴,企业智能化转型步伐开始加快。
博世长沙生产线。 (照片由公司提供)
自2016年湖南首条工业4.0生产线投产以来,博世长沙连续多年持续加大投入,开始逐步实现工厂内所有生产线的智能化。 未来智慧园区论坛,这座工厂将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22年“灯塔工厂”,也将是湖南省首家。
即使在全球制造业发展征程中,2020年也足以堪称历史转折点。 一方面,COVID-19疫情在影响经济的同时,也在倒逼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5G技术已从价值增长阶段进入快速增长阶段,5G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 重要的选择。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大厅。王阳 摄
在此背景下,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了新的“三位一体”,即“5G+人工智能+区块链”融合,并发布了首个国家公园《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指南》。
2020年10月,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湖南省首个“5G+工业互联网”试点区。
“丰富的场景、多元的主体、巨大的需求在这片土地上交织融合,使长沙经开区成为‘5G+工业互联网’拓展应用的绝佳‘实验田’。” 长沙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表示。
2020年9月21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 作为核心区,肩负着“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的使命,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迈出更大步伐。
湖南自贸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蒋炼 摄
2021年,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编制出台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湖南自贸试验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新生代深度融合的若干政策和实施细则》 《信息技术和制造业发展规划》,提出以新技术融合应用为引领,五项政策形成鼓励行业龙头创新、培育专精特新示范、扩大科技创新的闭环政策体系。包容中小企业,改善供给生态。
“揭榜挂帅”机制是“以市场化模式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新模式”的核心实施路径。
湖南自贸区牌坊。
突破
——锚定航向,机制创新打造灯塔。
“‘清单挂帅’机制是园区以往政策实践经验的又一大胆突破,只是为了进一步解决企业不敢转移、不会转移、资源少、管理难的四大问题。” ”。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表示。
一改传统的“政府要求、企业实施”模式,园区与非上市企业建立“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双方签订“挂帅”协议,设定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明确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解决企业的问题。 难以管理”。
目前,园区已连续两年发布榜单,提出高端装备+数字孪生、高端装备+5G、高端装备+区块链等方向,培育14个上榜项目打造了多项国家新技术集成应用“灯塔”标杆:中国铁建建成全国首个地下工程装备数字样机平台和数字孪生系统,并在广州地铁、长沙地铁、宝岭山建设中得到应用川藏线隧道。 数字样机运行模拟精度在85%以上,地质环境预测成功率在90%以上,施工效率提高20%。 元品生物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国内首个开放共享、全要素准入、全流程闭环的细胞治疗行业。 欣欣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让细胞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事例推论、场景演示、应用拓展。
打造一两个“盆景”容易,打造漫山遍野的“风景”却很难。
为推动大面积传统产业“智慧变革、数字化转型”,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场景小而精、模块化可组合的特点,抓住这张“快照”,在全国率先探索“场景化”示范推广方式,带动中小企业“看实例、学实例”,推动智能化转型从标杆示范向全面推广转变。
引导跟随场景,场景跟随要求。 我们围绕企业问题发布指导方针并创建示范场景。 园区让具有相似痛点、规模、能力的企业直接学习和复制这些场景,带动更多园区企业积极投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湘江电缆“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总经理刘晓辉介绍:“5G+机器视觉质量检测仪应用于电线实时在线质量检测,可减少15%的成本浪费。接下来,我们将利用这一场景将其延伸至有线业务,努力创造更多效益。”
湘江电缆的这一创新应用,引得园区内其他企业纷纷“效仿”。 如今,“5G+AI”场景赋能模式已在开元仪表、鼎力科技等众多中小企业身上得到生动实践。
目前,园区已打造了100多个模块化、标准化、可复制、易推广的优秀场景。 智能化改造试点企业产值贡献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85%以上。
——协同共赢,引领促进融合。
为进一步解决园区90%以上中小企业“不会转移”、“资源缺乏”等问题,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乘势而上,给予充分支持发挥龙头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放大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为“先富”、“后富”,推动大中型企业融合发展。
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搭建专业化平台,依托平台积累转型经验、技术标准等,为上下游企业提供APP、云软件等轻量级应用,赋能企业智能化转型。
目前,园区已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2个。
福田汽车装配线。 (照片由公司提供)
树根互联的“根云”平台目前支持1100多个工业协议,共有5400多个工业应用和600多个实现协作的工业软件。 利用”模块帮助中小企业实现高效、低成本转型升级。
蓝思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已接入2万多台设备、100多个工业APP。 平台部署的晶体智能生长控制、设备智能监控等应用已成功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精密制造、电线电缆等行业。 应用。
另一方面,基于自身业务发展需求,三一集团、蓝思科技、山河智能等“母厂”孵化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驱动“连锁转型”。
三一集团孵化的树根互联已为、Pan Gio等38家园区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化转型服务。 蓝思科技深耕的蓝思系统集成已帮助世通纸塑、科盛新材等园区企业实现了生产全流程集成应用,孵化了一批省级智能化改造标杆。
——铺路架桥,生态协同凝聚。
在探索区域转型路径的过程中,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渐认识到,良好的产业生态可以凝聚多方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实现要素高效配置。
为此,公园逐渐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
以市场化方式引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国家高端智库,全面赋能园区智能化转型。
湖南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是园区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战略合作打造的重点服务平台。 目前,该中心可开展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测试验证,打造了数字孪生产线智能监控、个性化订单+柔性生产、5G+等场景化解决方案。机器视觉检查。 目前,这些解决方案已经在金龙智造、福瑞印刷等地开花结果。
引进培育优质服务主体,构建评价体系。 目前,园区累计引进培育智能制造服务商123家,培育省级智能制造服务商42家,涵盖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等多个领域。
根盛门窗“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赋能试点项目。胡欢欢 摄
西比特机器人为三一重工打造了全国首套钢板切割下料自动分拣系统,将单工位日分拣钢板数量从20块增加到155块,产能提升近7倍; 根盛门窗作为传统门窗生产企业,在潇湘大数据研究院支持下打造数字化工厂,生产效率提升50%,年产能达到100万平方米。
18 灯塔工厂。拉伸照片
经过几年的系统推进,长沙经开区智能化改造取得了丰硕成果。 截至目前,园区拥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融合领域国家级示范企业41家、省级示范企业297家,位居全省前列; 成功入选工信部首批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地。
秘密
没有改革,就没有明星;没有改革,就没有明星; 没有创新,就没有明星。
回顾从“星沙模式”到“国家模式”的历程,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负责人总结出四个“秘诀”。
先进制造业强区。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规模庞大,龙头企业众多,产业链生态丰富。 在共同推动数字与现实融合的过程中,园区、企业、机构成为“咬合齿轮”,形成不可拆、不可移、不可压的产业生态。 这是“星沙模式”不断深化的坚实基础。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 园区有创新基因、创新土壤、创新氛围。 对于企业不敢、不会的,园区将推行方法指导、模式指导、实例指导。 这是“星沙模型”首次迭代形成的强大驱动力。
它不仅探讨个体的发展,而且注重共同经验的形成。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一流标准,示范可复制。 在顶层设计、揭榜、打造灯塔工厂、打造“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培育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等方面始终站在产业发展前沿。 企业转型痛点,探索共性解决方案。 这是“星沙模式”能够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的关键因素。
有科学决策,有持续推进。 园区决策层非常明确,要实现“两区”产业高质量、高端化,立足实体制造业,推动数字化深度融合是必由之路。和真实的。 从跟随、跑动到引领,是赋能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是“星沙模型”持续迭代升级的坚实保障。
路虽阻且长,但征程已近。
“如果说2017年实施的企业智能化转型第一代机制是走技术路线、建立‘揭榜挂帅’机制的第二代机制;2023年,我们将升级推出第三代机制,作为面向未来的总A支点。”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继续前行,未来可期。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园区将坚持以市场化方式推动智能化转型深入发展,在机制创新、场景示范、引领带动、生态化等方面加强合作等领域,建设更高水平的“揭榜领跑”项目,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母工厂”,培育一批“智能制造小灯塔”,出口一批“智能制造”。小、快、轻、准”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探索建立数据流通和共享交易机制,实现“星沙模式”升级,为园区加快实现“星沙”美好蓝图贡献力量。 “三高四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
中心城市首个生态环境实训基地开工建设、长三角绿色节能与碳中和科技孵化基地揭牌、多家双碳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今日(5日) )是“世界环境日”。 上海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新机遇,在多项主题活动中揭示了上海推进“双碳”工作的新动向。 各方期待通过建章立制、合作签约,更好孵化“未来明日之星”,支持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打造绿色低碳数字名片
在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一家领先的精密仪器制造企业内,生态环境实训基地与公司检测实验室同步建设。 这也是中心城区首个生态环境实训基地。
在今天举行的徐汇区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现场,徐汇区生态环境局与红梅街道共同签署了相关共治协议,生态环境实训基地就是重要组成部分。 以此规范园区企业危险废物管理,推动“无废园区”建设。
据了解,徐汇区出台首个区级产业政策《徐汇区关于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支持意见》,重点吸引氢能、先进储能、太阳能、核能等其他新能源和建筑节能产业。 绿色低碳循环技术创新试点示范,为企业蓬勃发展培育土壤。
漕河泾开发区后续计划将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区域能源中心升级改造、建筑节能改造、建筑节能改造等一批绿色低碳相关建设项目。山高塘和中央绿化带。 未来,正在建设中的漕河泾绿色低碳智慧平台可跟踪园区绿色低碳转型进程,满足低碳发展实践区要求,打造绿色低碳园区。 ——园区碳数字名片,为更加丰富的绿色低碳场景做好准备。 保留数字接口。
“碳强度”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能减碳的‘碳实力’将成为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举行的“通虹绿色论坛”上,上海市节能工程技术协会副会长陈虹认为,对于企业家来说,不仅可以投资绿色低碳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还可以成为“绿色解决方案”;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把节能减碳作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积极转变轨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低成本。
原上州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见证并参与了这样一个可能。 从最初的节能材料研发生产,到酒店等传统行业的低碳改造,公司不断探索绿色解决方案,迎来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数字化平台监控酒店的能耗数据、设备运行情况、项目运维情况,提供更好的节能减排方案。” 该公司副总经理顾晨华介绍智慧园区论坛,目前通过采集空调系统数据,结合AI(人工智能)控制,提高酒店空调的运行效率,降低企业的运维成本。 又如,通过对停车场进行改造,安装智能照明系统,实现了近80%的节能率。
“双碳”产学研深度融合
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认为,“双碳”将成为上海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赛道。 上海要充分发挥技术、金融、要素交易市场、高新技术人才集聚等优势,推动实现高值、低碳、节能减排的产业升级,双碳目标和动能增长相互促进,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不久前,同济科技园虹口园区举办首届“天骄湾杯”绿色低碳创新创业大赛。 天津赫莫斯科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新型碳捕集工业环保处理技术”项目脱颖而出,荣获企业组奖项。 一等奖。 当天,公司与园区签署合作协议,公司计划将项目总部迁至上海,与更多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同济科技园区虹口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相关项目的落地和发展,打通大学校园到科技园区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