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九江守信董事长陈尚法:用诚信实干打开人生成功大门

发表时间: 2023-07-18

九江新闻联播讯(九江日报全媒体记者吕安林)从一个怀揣梦想的农村小伙到一名创新创业者,他用24年的时间,用诚信和拼搏的钥匙打开了人生成功的大门。 他就是九江首信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尚发。

1977年,陈尚发出生在柴桑区城门街道联孟村的一个贫困家庭。 他16岁初中毕业就进入社会,1999年开始创业,创业过程中的种种艰辛让他深深感受到创业不仅仅是一腔热血。 他用四个字“努力拼搏”来总结那段心路历程。 经过不断进取,他于2006年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首信建设”,走上了企业经营发展之路。 陈尚发之所以将公司命名为守信江西网络楼宇自控诚信经营,是因为诚实守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公司的核心经营理念。 多年来,他的公司从未发生过合同纠纷,也没有拖欠工资。 不管有多么困难,我们都会想办法兑现对员工的承诺,赢得良好的声誉。

24年来,陈尚发始终坚持发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作风。 陈尚发以“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先后荣获“江西省优秀企业家”、“中国诚信优秀企业”,公司先后荣获“中国AAA级诚信示范企业”等称号管理”、“中国人民银行A级资信等级”、“江西省守合同重信用AAA单位”、“江西省A级纳税信用企业”等称号。

苏州大学坐落在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 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1计划”首批入选大学、列入“双一流”建设高校。 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是江苏省重点综合性大学。 苏州大学前身为苏州大学(创建于1900年),首创西式教育,融合中西文化精髓。 它是中国第一所建立现代大学学科体系的大学。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最早创办学报的大学。 1952年,大陆院系调整,东吴大学文理学院、苏南文教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成立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 1982年,学校更名为苏州大学(苏州大学)。 随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程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从民国璀璨群星到民国开拓创新时代; 从师范教育语境的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回归; 东吴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百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苏学子始终秉承“修天下之义,成古今之人”的校训,坚持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倡导自由开放、包容包容、追求卓越、坚持博学实践。 善良,致力于培养具有“自由精神、卓越能力、独立人格、有社会责任感”的模范公民,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超过50万名专业人才,其中包括徐德恒、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其猛、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正娣(y&;)、郑丕江、杨铁良、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骨干和名人; 谭家桢、陈子元、于明芳、宋大祥、詹启民等30余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个学科门类。 学校设有26个学院(系),有全日制本科生27136人,全日制硕士11959人,在职专业硕士1726人,全日制博士生1788人,临床医生2146人,各类留学生2207人。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131个; 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 2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9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0个,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15个。 截至目前,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9个学科进入全球基础科学索引(ESI),两个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学科进入全球基础科学指数(ESI)前1‰。

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基地大学生教学基地; 2011年度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牵头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教育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3个、国家级大学科技1个园区内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部级哲学社会重点研究基地1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部级公共服务平台、省部级工程中心4个。

现有教职工5197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489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7人,发达国家院士4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7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6人,“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万人计划”拔尖人才,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6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力量较为雄厚、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苏州大学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有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国际性的优秀人才为目标,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为导向。 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积极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17所国家试点院校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 学校设立2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精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则在“第一课堂”开展文科教育。 近年来,学校学生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200余项。 2013年,我校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并以团体成绩全国第二的成绩再次夺得优胜杯; 荣获金奖1项、铜奖2项。 过去四届奥运会,陈彦青、吴靖宇、孙杨、周春秀获得了“硬件一银一铜”的成绩。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专函致谢。

学校实施“一往无前”的科技创新战略,科研创新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2018年至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共获得国家级项目34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 5项成果获江苏省优秀理论成果奖,18项成果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 1项成果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自然科学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项,获批项目数位居全国高校第19位,位居地方高校第一,连续7年位列全国高校前20名。连续几年。 2017年,1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7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10项成果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4项。 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089篇,其中SCIE收录论文248​​5篇,“中国优秀国际科技论文”收录论文1234篇,分别位列全国高校第23位和第20位; 2017年,我校申报知识产权1336件,知识产权1033件(其中国际专利申请80件,授权8件)。 据Lens平台2017年数据显示,在全球最具创新力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中,苏州大学位列大陆高校第一。

学校按照“以国际声誉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面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 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 学校每年招收来自6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3000余名国际学生。 2007年起,学校与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建立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 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 2011年,中国第一所海外大学“老挝东吴大学”在老挝成功成立。 学校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驿站和文化名片。

苏州大学现有田磁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三个校区,占地3586亩,建筑面积158万多平方米; 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近500万册,中外期刊40万余种。 中外文电子图书期刊超过11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82个。 学校主办《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法学版三本期刊,以及《代数文集》、《现代丝绸科技》、《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语言》 《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其文章2016年出版《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重印报刊》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录83篇苏州大学ibms预录取,转载量位列全国综合性大学期刊第6位,位居全国综合性大学期刊第32位全国重印社科理论期刊近2200种。

面对“十三五”,全体苏达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怀、全球的视野,天时、地利、人和,坚持以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文化强校,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理条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区域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高层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

联系我们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琼ICP备2021009423号-1 Copyright 2021 康沃思物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