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驱动电流一般需要20-40mA以上,线圈电阻为100-200欧姆,所以需要驱动电路
1、晶体管用于驱动继电器,晶体管的发射极必须接地。 具体电路如下:
NPN晶体管 PNP晶体管
NPN晶体管驱动时:当晶体管T1的基极输入高电平时,晶体管饱和导通,集电极变为低电平,于是继电器线圈得电,触点RL1闭合。
当晶体管T1的基极输入低电平时,晶体管截止,继电器线圈失电,触点RL1断开。
PNP晶体管驱动电路目前还没有使用,所以这里不做介绍。
1.2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晶体管T1可以看成是一个控制开关,一般选择VCBO≈VCEO≥24V,放大倍数β一般选择120~240之间。 电阻R1主要起限流作用,以降低晶体管T1的功耗,其阻值为2KΩ。 电阻R2使晶体管T1可靠截止楼宇自控继电器原理,其阻值为5.1KΩ。 二极管D1用于反向续流和抑制浪涌,一般选用。
2 集成电路2003驱动继电器
左图1~7为信号输入(IN),10~16为输出信号(OUT),8、9为集成电路电源。 右图是集成块的内部原理图。
2.1 工作原理介绍
根据集成电路驱动器2003的输入输出特性,有人简称为“驱动器”、“逆变器”、“放大器”。 现在常用的型号有:。 当2003输入端为高电平时,相应输出端口输出低电平,继电器线圈得电,继电器触点闭合; 当2003输入端为低电平时,继电器线圈断电,继电器触点断开。 2003年内部集成了起到反向续流作用的二极管,因此可以直接用来驱动继电器。
2.2 检修判断2003年好坏的方法很简单。 用万用表分别测量其输入、输出端电压。 如果输入端子1~7为低电平(0V),则输出端子10~16必须为高电平(12V); 反之,如果输入端1-7为高电平(5V),则输出端10-16必须为低电平(0V); 否则驱动器坏了。
测试条件: 1.待机; 2. 开启电源。
测试方法:将万用表调至20V DC,将负极表笔接到电控板(7812调节块散热片)的地线上,正极表笔分别接触2003的各引脚。
微小的纤维被封装在塑料护套中,使其可以弯曲而不会断裂。 通常,光纤一端的发射装置采用发光二极管(LED)或激光束向光纤发射光脉冲,光纤另一端的接收装置采用光敏元件检测脉搏。
在日常生活中,光纤被用于远距离的信息传输,因为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损耗远低于电在电线中的传输损耗。
通常术语光纤和光缆容易混淆。 大多数光纤在使用前必须包覆几层保护结构,包覆的电缆称为光缆。 光纤外层的保护结构可以防止周围环境对光纤的影响。 损坏,如进水、火灾、触电等。光缆分为:光纤、缓冲层和被覆层。 光纤和同轴电缆类似,只是没有网状屏蔽层。 中间是用于光传播的玻璃芯。
在多模光纤中,纤芯的直径为 15 μm 至 50 μm,大致相当于一根头发的粗细。 单模纤芯的直径为8μm至10μm。 纤芯被折射率低于纤芯的玻璃外壳包围,以将光线保持在纤芯内。 外面是一层薄薄的塑料外套,用来保护信封。 光纤通常用护套捆扎和保护。
纤芯通常是由石英玻璃制成的双层小截面积同心圆柱体。 它很脆,容易折断,因此需要额外的保护层。 光纤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介绍如下:
1:传输速率1Gb/s楼宇自控系统光纤距离,850nm
A。 普通50μm多模光纤传输距离为550m
b. 普通62.5μm多模光纤传输距离为275m
C。 新型50μm多模光纤传输距离1100m
2:传输速率10Gb/s,850nm
A。 普通50μm多模光纤传输距离250m
b. 普通62.5μm多模光纤传输距离100m
C。 新型50μm多模光纤传输距离550m
3:传输速率2.5Gb/s,
a、g.652单模光纤传输距离100km
b. G.655单模光纤传输距离390km(ofs)
4:传输速率10Gb/s,
a、g.652单模光纤传输距离60km
b. G.655单模光纤传输距离240km(ofs)
5:传输速率为40Gb/s,
a、g.652单模光纤传输距离4km
b. g.655单模光纤传输距离16km(o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