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武汉政府状告微软智慧城市项目烂尾成社会热点

发表时间: 2023-06-09

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规律,这是万物的规律。 工业园区开始在各大城市纷纷涌现,智能化必然是大势所趋。

据工信部统计,我国副省级以上城市占比100%,地级及以上城市占比89%(241个),地级以上城市占比47%。县级及以上(51)

他们都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住建部公布全国智慧城市试点总数已达193个。在智慧军队中,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产业园区受到高度重视,成为核心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困境

然而,近日一则新闻,武汉市政府就未完成的智慧城市项目起诉微软,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1.75亿智慧城市规划在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兼容性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城市智能化,产业园区智能化的伤疤被一一揭开。

IBM也在2013年通过牛×的营销策略在中国推广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的概念。 也曾尝试在四川、济南等地推广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概念,但最终并未见效。 尤其是政府考虑安全策略,近几年去IOE的策略,IBM的智慧城市计划都是胎死腹中。 事实证明,IBM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瞎搞概念,并没有实际落地的智慧城市成果。

智慧园区与智慧产业园区的中国式困境

对于园区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从来不是一件小事。 截至2017年,国内每年“智慧园区”项目投资超过1000亿元,每年新开工项目近300个。 各种产业园区、服务园区、物流园区,打着智慧、智能的旗号层出不穷。

但繁华之下,也存在着无法掩饰的问题。 泛滥的“智慧园区”除了繁琐的名称和噱头外,似乎并没有给行业的需求带来实际帮助。 由于中国目前的智慧园区项目很多都与地方政府的新城规划项目紧密结合,参与的企业和技术提供者非常复杂,往往造成鱼龙混杂的局面。 很多只是增加温湿度传感器,加上一定程度的数据可视化和园区IT项目,也叫智慧园区。

这些所谓的“智慧”只是解决了“公园里发生了什么”的问题武汉智慧园区,却很难主动观察和干预公园里发生的事情,智能技术不可能真正保障公园内发生的安全。园区,提高系统效率。

当然,园区的智能化也在不断完善中。 德国、日本、美国智慧园区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模式正通过不同的模式进入中国。 新兴科技企业中,BAT等巨头正依托云计算为产业园区提供智能化升级; 京东、苏宁等电商都在提出新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不久前,菜鸟网络也公布了未来的园区规划。

但总的来说,国内大部分与智慧城市、特色小镇相配套的智慧园区都着急上手,噱头是首要问题。 令人担忧的是,此类智慧园区的比例并不低。

为什么智慧园区、智慧产业园区不智慧,智慧在哪里?

笔者这两年走访了全国几十个产业园区,也从网络和现实通信的角度研究了各地智慧产业园区和智慧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方案,发现了以下三点常见问题:

问题一:“情报”常被当做幌子

工业园区的核心要求无疑是安全。 制造业、物流业等产业园区,无论是温湿度的变化,还是电力系统、水利系统的意外问题,亦或是废弃火灾等事故,都会给整个系统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因此,安全是每个工业园区的核心诉求。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园区都开始使用传感器和智能摄像头来提供安全防护,但是这种所谓的智能加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传感和监控设备所监控和覆盖的空间比例很低,很难覆盖整个公园。 甚至只是出现在几个关键区域,故作炫耀。 而且,传感器和智能摄像头的后端告警机制往往比较空白。 一旦出现危险信号,如何应对和救援往往缺乏系统的解决方案。 .

当然,这种情况不仅仅存在于中国。 美国、德国、日本等较早开始建设大型工业园区的国家,如今也开始面临智能化迭代的困难。 由于转型成本的限制,智能化只能覆盖极少数的领域。

目前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大量使用AI+IOT设备,结合边缘计算设备的部署,让AI监控覆盖更多空间,尤其是园区角落,甚至下水道、通风口等区域和绿化带。 随着AI+IoT设备体系的成本不断下降,相信情况会不断好转。

问题二:没有大脑的信息孤岛

智慧园区面临的另一个普遍问题是如何处理收集到的数据,这非常麻烦。

国内很多智慧园区项目,实施方案是安装更多的摄像头,然后将监控数据上传到云端,保证远程查看和回访。 这也完成了所有的“情报”,

这样的方案当然很好,但问题是在一个庞大的公园系统中,大量的摄像头会产生海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会在安检过程中给安保人员带来可怕的工作量,最终导致大量摄像头无人监管。

另一个问题是相机的效率不高。 只能起到事后留作证据的作用。 能够在事故和安全隐患发生之前独立判断问题并主动介入,才是园区安全监控的真实需求。

这也是智慧园区项目中经常出现的数据孤岛现象。 从摄像头数据,到更多的环境、物流、车流、人流数据,都是相互孤立地采集输出,无法做出主动的、全局的判断。 在真正的情报上。

而且,信息孤岛形式的园区往往给运营商带来大量未使用的数据,而他们却必须敷衍处理数据积累,给整个运营系统带来压力。 而且,数据处理成本最终会返还给园区企业。

统一的数据处理和主动服务的AI大脑正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许多科技公司也推出了相关服务。 但是,AI中枢系统与实际行业的结合还处于一个相对空白的探索期。

问题三:有了“智慧”,人就更忙了

智慧园区的另一个尴尬问题就是所谓的“智能化”。 比如在很多智慧园区项目中,只是将园区内的大量工作转化为数据上传到云端,甚至一些园区服务也只是增加了APP。

但这样一来,仍然依赖人工操作,不仅没有解放园区工作人员的劳动,还增加了一些监控维护工作。

园区应以人机协作为目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这在日本和德国的物联网园区项目中早已成为共识。 依托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中国科技企业也开始在各类物资、抢险园区实现大规模人机协作。

产业园区智能化需要泼一盆冷水

参观了这么多工业园区,其中一个是河南省焦作市焦作市西部工业园区的小案例,让我陷入了深思。 与产业园负责人吴主任沟通,产业前期建设并没有对产业园采取综合智能化规划,通信公司和IT公司出局,投资于大张旗鼓地建设。 而是从园区企业和客户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当地企业的智能化水平,选择了园区智能化示范企业多多多和一直服务于工厂建设的中机集团。多年,工业园区规划部。 产业园区从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企业需求、企业现状、园区运营等角度,制定并实施阶段性运营方案。 用园区运营的思维为企业和客户服务,将企业当前最需要的能源智能管理、智能环保、智能政务服务作为一期建设目标。

这里虽然不是国家级产业园区,但整体规划非常务实。 从一开始,它就专注于公园的运营。 不是为了智能而智能,更不是打着智能的口号胡乱投资,更不是很多产业园区。 机房和大数据中心有一堆摄像头和大屏幕,就是为了让领导来视察的时候觉得很聪明。 很多园区领导建议回去看看他们基础设施投入了多少,你们机房的空置率有多好,他们园区有多少真正懂数字化运营的人才,不要看表面,让单独选择一个制造商一劳永逸。 解决所有问题就行,自己的问题需要自己解决。

产业园区,作为各种产业实体的综合要素。 它涉及复杂的人员和设备因素,对效率和成本有更高的要求。 智慧园区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驱动因素很多,非技术因素复杂。

诚然,我们不得不冷静地认为,智慧园区、智慧产业园区还没有成熟的、可复制的推广方案,尤​​其是在中国。 园区领导和服务商要根据园区经济发展情况、企业现状、技术水平等情况,制定行动方案。 有效的实施计划。 智慧园区的本质是产业,不是智能科技,智能科技也不是救命药。 智慧科技的本质是为园区客户、企业和管理者服务,为他们降本增效,是园区经济创新发展的加速器。 它不得成为公园的消费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前难以想象或难以想象的场景正在加速实现:八通道无缝连接、高清立体背投、虚拟仿真240度柱状屏的功能……这些逼真的3D效果不再只是呈现在屏幕上,而是将为决策者提供立体的虚拟现实展示。 昨日,全球电子决策剧院联盟第四届峰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召开。 从会上获悉,全球首个电子决策产业园将落户武汉市江夏区五里街。 园区占地面积约500亩,总投资约15亿元。 预计耗时3年建成。 园区建成后将整合众多上下游产业企业,形成集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园区年增长率达30%-50%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武汉电子决策产业园(以下简称“决策产业园”)将紧紧围绕电子决策提供的产品流、价值流、信息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产业化科研和市场化运作。 ,建设“一中心七区”,包括电子决策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公共决策与电子政务、数字城市与智慧社区、交通与物流区、数字旅游区等。

决策产业园将推进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与存储、公共平台与决策应用模块开发、3D呈现与决策、系统集成服务等电子决策产业链建设,展览和培训服务,以及产业配套服务。 .

园区将汇聚数百家电子决策机构和企业,包括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的研发与生产、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研发与生产、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专业咨询服务、系统集成等,包括世界知名电子决策公司、国内外高校电子决策机构等。

据初步测算,2016年建成至2021年,园区可实现总收入9亿元,上缴税收1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1.7万个。 并以每年30%-50%的速度发展,为武汉成为全球电子决策产业领先城市奠定了基础。

3年免费办公场地

决策产业园作为全球首个电子决策产业园,由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共建。

据华科公共管理学院相关人员介绍,项目建成后,必将吸引在智能技术应用方面有所建树的行业组织,通过引进和拓展,电子决策行业做成一条产业链。

据前瞻网了解,决策产业园作为全球电子决策联盟研究中心的常驻办公场所,将提供100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和大型研讨厅。 年内免费使用。

李德仁院士:

“路更宽,车更聪明,城市更聪明”

“道路更宽,汽车更智能,城市更智能。” 昨天,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德仁教授在“全球电子决策峰会”上描绘了智慧城市的蓝图。

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

李德仁表示,智慧城市是以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为基础,将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相结合,实现人与物的感知、控制和智能服务。

“必须建立更好的信息基础设施。” 李德仁表示,智慧城市可以有效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和服务。 例如,武汉有超过200万个组件和设施。 通过智能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服务这些组件、设施和人口。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采集交通信息、车流量、噪声、路面、交通事故、天气、温度等信息,保障人、车、路、环境的沟通,提高交通效率、安全性、和经济。

用“手表”实现智慧养老

“目前中国有10亿手机用户,10亿手机可以上网,可以连接手机和人。” 李德仁说,关键是,有效距离能不能再远一点? 价格能再便宜点吗?

他举例说武汉智慧园区,目前与芬兰合作的人体参数手表传感器售价600欧元,共有18个参数。 如果价格降到600元,使用的人群会更广。 届时,这项技术将作为医疗保险的一部分,从网络的角度全面保障人们的健康。

李德仁说,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引进,武汉敬老院的老干部都配备了这种传感器。

智能安防可自动锁定嫌疑人

“智慧城市可以轻松锁定犯罪嫌疑人。” 李德仁表示,通过空间数据挖掘,可以挖掘出视频监控数据中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物。 比如这个人是在流浪还是停留,这个技术都能自动搜索出来。

他在与武汉市公安局的合作中发现,一个人同时看两台显示器,22分钟后错误率高达95%。 通过以上技术,可以自动跟踪动态人物。 “如果有可疑人员在银行门口游荡,可以通过空间数字挖掘自动追踪。”

武汉5万个摄像头数据存储需要多少天? 李德仁说,“数据存储很浪费人力,也很耗电。如果采用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就可以剔除无关数据,保留有价值的数据。”

如今的武汉市正在不断向“智慧城市”迈进。

联系我们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琼ICP备2021009423号-1 Copyright 2021 康沃思物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