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南昌54条干道9万余盏LED节能路灯每月省下16.5万余元

发表时间: 2023-05-29

每天晚饭后,家住南昌青山湖附近的市民熊伟都会带着孩子到青山湖体育公园散步。 他发现,近日,青山湖体育公园夜间的路灯不仅变亮了,而且“颜值”也提高了。

青山湖体育公园路灯的变化是由于南昌市路灯管理处对上海路、阳明东路、青山路等54条主、次干道9万多盏路灯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所致. 原来的高压钠灯全部改成了今天的LED节能路灯。

节能降耗,每月至少节省16.5万元

阳明东路是南昌的一条城市主干道,沿街店铺林立。 黄女士在阳明东路开了一家小吃店。 她告诉记者,之前店门口的路灯有点暗,光线被树枝挡住了。 去年更换了路灯后,店门口变得非常明亮。

黄女士还发现,她家店前的路灯以前一年修一两次,但自从去年5月更换了店前路灯后,至今没有坏过。

“以前用的高压钠灯确实不耐用,新换的LED节能路灯不容易坏。” 南昌市路灯管理处副主任刘义刚告诉记者,更换LED路灯不仅可以提高路灯照明效果,对节能减排也有很好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针对以往城市路灯易损坏、光照不足、能耗高等问题,城市路灯节能改造工程成为2020年市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由南昌市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据了解,南昌市已完成54条主、次干道9万多盏路灯的迭代升级。 更换后的LED节能路灯采用硅基板LED芯片技术“南昌制造”。 项目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行人和车辆的现场光环境体验,特意选用色温3500K暖白光的中低色温光源,避免眩光。

“改造后,节能率达到40%。经过实测,我们发现54条主、次干道的LED路灯照明质量优于国家标准。” 功率2475.75千瓦,改造后总功率1523.38千瓦。 以路灯每天平均点亮10小时计算,按每度电0.61元的电价计算,每天可节省电费5504.45元,一个月至少可节省16.5万元。

科技赋能,远程监控9万多盏路灯

细心的南昌市民发现,过去白天路灯经常亮着,现在却不亮了。 这主要得益于科技的赋能。 南昌市9万多盏路灯越来越“聪明”。

现在所有的路灯开关时间都是通过智能监控系统根据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和光照情况自动判断生成的。

智能监控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和活动​​需要,准确开启和关闭城市中的路灯和景观照明灯,还能及时发现线路故障。 原来,路灯故障主要是工作人员巡检发现的,从发现到维修一般需要3天时间。 如今,通过在灯杆上安装单个灯具控制终端,实现对灯具电流、电压等参数的智能检测。 如果路灯出现故障,后台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通过工单系统发送给维修人员,大大减少了巡逻人员的压力和车辆损耗。

“随着南昌城市格局不断扩大,灯具总量不断增加,我们实现了节能、材料节能、设备节能、管理节能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楼宇自控系统开关灯,降低城市路灯能耗。南昌灯火一年比一年。” 刘义刚告诉记者,南昌目前正在实施万盏单灯管控的智能化改造升级。 (记者洪怀峰)

碳中和,已经整整一年了。

2021年初,碳中和首次正式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60年规划。 2021年制定了双碳时间表和路线图。 今年也被外界称为“碳中和元年”。

近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为2021年全年低碳转型进程勾画了一幅“草图”:2021年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3.8%,但碳排放总量排放量增长4%,远低于上半年的9%。

可再生能源的增长依然强劲。 2021年我国将新增风电46.95吉瓦、光伏发电53.13吉瓦,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容量的26.6%和30.1%,大大缓解了碳排放隐患。

此外,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型也是碳中和计划的重点。 报告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平均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为13.4%,增长8%去年同期。

业务方面,前所未有的巨额资金涌入脱碳行业,碳中和概念异常火热。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与“碳资产”相关的企业近2000家,其中近三分之一是一年内新注册的。

涉及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需求(硅、铜、锂、镍、钴等上下游原材料)、供给侧(煤炭、化工和其他工厂)、配套设备(环保设备、可降解塑料等)及十余条田间跑道。

根据高盛2021年发布的《碳中和技术展望报告》,根据碳中和的需要,目前包括电力能源、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信息等八大领域列出了技术和数字化。 其中,值得投资的中国碳中和概念企业71家,其中不乏中石油、广汽、理想、蔚来、宁德时代等巨头。

除了能源企业和新能源车企,各大互联网企业也不甘示弱,开始了元年的耕耘。

华为

从2021年到2022年,华为连续两届世界移动大会(MWC)上都提到了碳中和计划。

如果将4G比作绿色皮革列车,那么5G无异于“和谐号”动车组,但带宽速度十倍提升的后果是数据和算力呈指数级增长碳中和楼宇自控,碳排放量随之上升。 运营商不得不把节能降耗作为首要攻克的难题。

华为提出“多比特,少瓦”的绿色电力理念:通过极简架构,以柜换房,以杆换柜,帮助客户实现节电20%-30%的目标; 通过高效供电、站点堆叠、智能锂电池、高效配电、散热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华为数据中心有望将PUE降至1.15。

除了“极简主义”,华为还在海南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在青海省占地约1200亩。 利用青海省丰富的水电、风电、光伏等自然资源,降低数据中心制冷系统能耗。

根据华为的说法: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新型数据中心的能效提升了30%以上。

腾讯

碳达峰碳中和山东_碳中和楼宇自控_碳达峰 碳中和概念龙头股

腾讯在今年2月24日发布了《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腾讯整体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511.1万吨。 其中,“范围一”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1.9万吨,约占0.4%; “范围二”排放当量234.9万吨,占比约45.9%; “范围三”排放当量274.3万吨,占比53.7%。

腾讯将聚焦碳中和计划,重点关注数据中心的主动减排和新能源项目的发展。

据了解,腾讯通过新研发的第四代数据中心技术T-Block,让一个拥有30万台服务器的园区每年可节省约2.5亿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24万吨,减少碳排放相当于约要种植286万棵大树,约2500个足球场的森林。

在腾讯强势软件领域,研发出新系统,可降低整机能耗10%左右。 预计2022-2023年规模化建设,年均节电2亿千瓦时。

为了向用户普及碳中和的基本知识,腾讯于今年1月推出了公益小游戏“碳碳岛”,通过轻松休闲的游戏,将碳中和的话题简单化、娱乐化。

阿里巴巴

2021年12月,阿里巴巴发布《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报告显示,阿里巴巴2020年将排放温室气体总量951.4万吨。其中,阿里巴巴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三类: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和逃逸排放(约 510,000 吨);

外购电力、热力等能源造成的间接排放(约371万吨);

与数据中心、物流服务采购、员工出差、员工集中通勤租赁车辆相关的供应链相关间接排放量(约529.4万吨)。

由于阿里巴巴拥有大量线下电商业务,其碳排放量是腾讯的近两倍。 但近两年,阿里员工人均能耗下降了10%以上。

为了减少云计算数据中心和物流运输造成的碳排放,阿里巴巴将首先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写字楼和交通的排放。 再将本地部署的IT基础设施迁移到云端,平均可减少84%的碳排放;

然后优先考虑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数据服务提供商。 目标是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比重达到30%; 到2030年,云计算供电100%使用清洁能源。

据科技日报报道:阿里巴巴以碳中和为目标,建立三层治理结构,在董事会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成立“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统筹管理; 在每个业务部门,成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工作组。

百度

2021年6月,百度集团发布《碳中和全景图》,宣布到2030年在集团运营层面实现碳中和目标。

碳达峰 碳中和概念龙头股_碳中和楼宇自控_碳达峰碳中和山东

百度将重点从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智能办公楼、碳抵消、智能交通全链条减碳技术赋能、智能云节能减碳技术赋能、绿色供应链伙伴机制。 目标。 而在阳泉数据中心,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年发电量约10万度,大大减少了碳排放。

近年来,百度将业务重点放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上。 此次为响应碳中和的号召,百度还推出了“ACE智能交通引擎”,通过智能交通和全新的车路协同方式减少拥堵,从而减少碳排放。

据政和岛报道:目前,百度已在近20个城市落地“ACE智能交通引擎”,为本地交通管理提供智能化服务。

京东

汽车、物流和运输无疑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

京东的核心业务很多都涉及碳排放,这使得京东无法承诺腾讯、阿里、百度到2030年实现全面碳中和,而是表达了京东碳排放量减少50%的目标到 2030 年与 2019 年相比的百分比。

为实现“50%减排目标”,京东物流已陆续在全国7大区域50多个城市投放近1.2万辆新能源汽车; 在全国建设和引进充电桩1600多个; 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

除了通过新能源汽车改善碳排放,京东还在上海嘉定建设了“亚洲第一”智慧产业园光伏发电机组,由8600个单晶组件组成,年发电量311万度。 这些绿色电力可以在白天使用。 通过“汽车+车棚+充电桩+光伏”试点,园区办公照明可在夜间为电动新能源汽车充电。

京东预计2022年继续在江苏宿迁和陕西西安打造“亚洲第一”智能产业园光伏发电。

碳中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过去一年,虽然近2000家“碳中和企业”相继成立,互联网巨头不断入局,但对于60年碳中和计划来说,第一年只能作为准备期.

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报告,国内互联网科技企业在能源数据信息披露方面普遍不透明,互联网企业在碳排放方面仍落后于传统行业(电力、钢铁等)中立的行动。 例如,目前只有百度、秦淮数据等少数公司公开了可再生能源在用电量中的比重。

碳中和注定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计划。

普通人的碳中和概念还很“不接地气”,很难认识到碳中和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如何普及低碳减碳的绿色理念,也是一项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用户教育。

要想实现“双碳”的目标,势必要在各行各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注定难以快速实现。 但尽管有这些混乱的“战争迷雾”,碳中和也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能源公司,还是汽车公司,都将迎来一个时代机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锌财经”(ID:),作者/孙鹏跃,编辑/大风,36氪授权发布。

联系我们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琼ICP备2021009423号-1 Copyright 2021 康沃思物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