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依旧晴朗祥和,芳草未息。 6月以来,天津气温持续回升,用电负荷持续增加。 国网天津电力以“永远放心”的工作态度,保安全保供电,防大洪水、大险情,坚决守卫电力“青山”。 》,确保全社会生产生活用电可靠。
可靠的电力让居民在夏季保持凉爽
炎炎夏日,国网天津电力坚持电网发展与供电安全并举,以强劲的电力供应保障居民避暑。
不久前,国网天津城南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为河西区白云里社区的变压器增容。 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白云里小区负荷逐年增加,变压器容量很快将无法满足未来一段时间的用电需求。 “为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我们开展了变压器更换工作,将供电能力提高到原来的126%,让居民享受‘清爽之风’,用上‘安全用电’。” 现场工作负责人刘畅介绍。
经过现场认真勘察,工作人员分析确定后备电源,准确制定最优更换方案,通过不间断运行,最终完成了小区两台变压器的更换,确保居民“不感”期间操作。
电力保障不仅仅体现在扩容和置换上。 在蓝天白云碧波荡漾的天津七里海湿地缓冲区,一座110kV变电站耸立在一望无际的芦苇湖中。 国网天津宁河公司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站内新投运设备的运行情况。
据了解,七里海变电站是周边企业和居民最重要的电源保障。 由于电缆等设备逐渐老化,需要进行全面的设备改造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二次设备区空间狭小、旧设备拆除困难、电缆布放困难等问题。 不仅如此,多工地同时开工、多工种交叉作业也给安全管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此,宁河公司落实设备业主责任,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风险分析和预扣,降低各类施工风险,确保施工全过程风险管控到位。 最终提前7天圆满完成改造任务,为七里海地区夏季电力可靠供应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期以来,国网天津电力把供电保障作为民生重要任务,坚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工作,全面加快电网避暑工程建设,坚决筑牢夏季用电安全防线。
未雨绸缪,筑起电力“防洪大堤”
夏季防汛事关大局,不容有失。 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工作形势,国网天津电力以央企担当电力应急楼宇自控创新服务,肩负起夏季防汛责任。
“线路、变压器、低压配电柜、电机都正常运行。” 日前,国网天津市电力静海公司工作人员在独流家河八宝泵站对电力设备运行情况一一进行了记录,并对设备状态进行了全面检查。 政府与企业联合开展防汛演练,未雨绸缪,为筑牢汛期安全防线打下坚实基础。
涧河东流,沿途有桓、齐、漳、阜等多条河流。 “入夏以来,靖海公司把防汛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紧抓早抓好。” 靖海公司副总工程师董华强表示,靖海公司积极与区政府防汛办、水利部门沟通,时刻关注用水情况,全面排查所有抽水情况辖区电站、闸、排水涵,熟悉相关供电线路和设备,实时监控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汛期供电安全可靠。
本着实用、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原则,靖海公司制定了《2022年防汛工作方案》,并组织应急演练,模拟独流涧河进水口治理外接单电源和双电源故障办公室。 电力等极端场景。 应急演练现场,各部门高效协作,反应迅速、有条不紊,严格按照抢修作业规范开展应急处置。 备用发电机供电,闸门升降和信号接收正常运行。 通过演练,靖海公司将应急预案与演练实际有效结合,深度融合内外协调联动机制,提升了防汛响应能力和速度,为平安汛期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确保汛情发生后快速反应、妥善处置,我们提前采购、储备了防汛物资,一旦汛情需要,可以第一时间投入使用。” 京海公司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宇说。
国网天津电力将继续积极部署防汛工作,科学组织避险抢修,进一步完善闸、坝、坝等重要场所电力防汛保障。
创新升级,科技保障电网安全
安全是电网的“生命线”,青年是保障电网安全的生力军。 国网天津电力有限公司继续发挥青年创新创效作用,落实安全责任,坚守平安暑期“绿岗”。
不久前,为备战夏季供电检修,在线路铁塔下,国网天津高压公司特高压输电无人机巡检组进行了专项检查。 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年轻团队自主研发的全天候无人机顺利通过专家在线验收。 此次设备升级,是他们努力创建全国青少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的重要成果,也为电力供应增添了保障。 新技术保障。
“专家老师您好,我现在给大家介绍的是利用全天候无人机局部放电检测应用,分别检测绝缘子正常和异常放电部位,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波形的差异。与普通手持式紫外光检测设备相比,全天候无人机检测效率可提升28%。” 团队成员司皓宇和霍倾月在镜头前为专家们讲解了全天候无人机的功能优势。
与常规无人机相比,全天候无人机的功能性和适应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配备可见光、红外、微光夜视、局部放电检测等多种支架。 及时发现耐张线夹过热、绝缘子异常放电等缺陷,可在雨、风、雾等特殊天气条件下继续运行,有效支持抢修、专项巡检等任务。
“全天候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可以更广。与主网线路相比,配电网电压等级较低,周围电磁场等因素对无人机的影响较小,全天候无人机可以更发达。这是拳头。 无人机巡检组长南杰银介绍,“我们也将通过实践来验证,让这一成果保障更多的设备,服务更多的客户,用科技创新助推天津电网转型升级。” ”
下一步,国网天津电力将继续深化全天候无人机创新应用,实现重要设备定期巡检、关键指标精准计量。 运行状态监测,加大安全巡查和隐患整治力度,完善防汛应急预案,努力确保电网平稳过夏。
(江森自控亚太总部大楼鸟瞰图)
江森自控亚太总部大楼位于上海。 作为一家致力于智能、健康、可持续建筑的全球化企业,上海的众多地标性建筑都有江森自控的印记。 江森自控已连续五年参展进博会。 在本届进博会上,它将展示智能和可持续的产品和技术,并分享其对建筑技术的见解。
愿景:成为上海“双碳”合作伙伴和数字合作伙伴
江森自控是一家拥有137年历史的跨国公司。 它是世界上第一家恒温器制造商。 它被公认为世界上主要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制造商和承包商,为各种建筑物提供节能和环境控制。 、消防、安防、自动化管理系统及工控设备。
江森自控一直强调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到2040年实现碳净零排放,与上海“双标”目标相契合。 上海去年承诺,将提前实现2025年“碳峰”的目标。 不久前,上海发布了《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要求率先推进各项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双碳”目标与产业相互促进。动力增长。
“我们对此感到非常兴奋,期待有机会与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城市发展的绿色路线图,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未来增添独特的‘低碳’底色。” 江森自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杨光表示,江森自控将气候相关产品创新的研发投入比例提高到75%,坚持发展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 “建筑业的绿色转型是上海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环节。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建筑技术的经验和创新,全力支持上海绿色发展,助力上海实现‘双碳’目标。” ‘双碳’的目标。”
江森自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也恰逢上海智慧城市建设。 江森自控致力于改变人们感知和体验空间和场所的方式。 江森自控预计,未来建筑领域对远程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会增加。 江森自控的客户,通过集成定制化、嵌入式的人工智能功能(如远程诊断、预测性维护、合规监控、风险评估等),实现各部分互联互通,实现楼宇运营管理更加系统化、智能化。
成果:充分发挥我们的专长,提供适合建筑的解决方案
(江森自控亚太总部大楼内景)
(江森自控亚太总部大楼外观)
在上海的众多标志性建筑中,江森自控留下了智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印记。 江森自控亚太区总部位于上海市长宁区。 是国内首座获得“三重认证”的绿色智能建筑。 三重认证是指:三星级中国绿色建筑设计标志认证、IFC-世界银行集团EDGE(卓越能效设计)认证、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铂金认证建筑物。
在上海外滩,江森自控采用节能利益共享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参与了外滩三号的综合节能改造项目,帮助外滩三号完成了现有的改造升级。建设软硬件,让老楼重新绿起来。 其冷热源高效智能机房系统和空调末端智能控制等设施,使大楼每年节约能源支出183.6万元,综合节能率为25.2%。 这座百年建筑成为历史与创新的新坐标。 该项目还被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行业委员会评选为“2019年度优秀示范工程”。
“江森自控是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支持者和见证者。上海建筑的速度和高度让我感受到了城市发展的活力,也能透过建筑的年代和风格,看到城市的韧性和多样性。”这个城市。” 杨光说,无论是新建建筑还是既有建筑,都需要建设者和运营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提供适合建筑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无论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还是沿街保护的石库门,都让他们记录下来,见证海派文化独特的包容性。”
老友:连续5年参加进博会,深感无限可能
“上海作为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的聚集地,一直是国内创新的排头兵。我们将进一步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分享我们自己的系列节能技术和智能科技解决方案,并与地方政府伙伴合作,共同助力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杨光举例说,进博会和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IBLAC)等交流平台是江森自控与上海相关各方积极交流、携手的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场景。实现“双碳”目标。
江森自控已连续五年参展进博会。 自首次参展以来,江森自控深刻体会到这是一个开放、多元化、充满无限可能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中外技术与经验、本土需求与创新技术相遇碰撞,参展商可以与中国市场和合作伙伴进行深入交流,共话未来。
江森自控今年第五次走进进博会,持续带来适合中国市场的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和技术,与各界朋友分享其对建筑技术的独到见解。 例如,通过现场互动体验,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包括新能源、现代农业、智能工厂等行业的应用市场; 进博会期间举办多场主题论坛,并进行直播,携手可持续发展生态伙伴,共商建筑绿色发展路线图。
建议:将建筑行业的碳披露制度化和系统化
江森自控在全球150多个国家拥有100,000名专业员工,拥有众多业内值得信赖的品牌。 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是江森自控最重要的业务增长市场之一。 中国的增长势头强劲而积极。 目前,江森自控在中国拥有约8500名员工、11家制造工厂、2个研发中心、40个办事处和100多个销售支持点。 江森自控相信其全球业务经验和丰富的资源可以为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杨光建议,上海要抓住成为全国碳交易中心的机遇,将建筑业碳信息披露制度化、制度化,为建筑业进入全国碳交易范围做好准备。 通过与各方的合作,我们将进一步突破联网建筑的数量和类型。 同时,应用相关数字化工具,实现能效数据的实时采集、汇总和分析,进而利用海量数据资源,对建筑能效设计标准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细粒度碳排放。制定建筑碳排放控制指标的排放权交易,最终确定碳交易市场的排放配额分配、市场价格机制等问题。
“我衷心希望上海能够打造更多像IBLAC、进博会这样的平台,促进全球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彼此的需求,携手共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杨光表示,江森自控将积极与上海的机构和企业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探讨未来发展江森自控 楼宇,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