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嘉兴日报推动复工复产过程变为转型升级过程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是重要抓手

发表时间: 2023-05-24

嘉兴日报

推动复工复产进程进入转型升级进程,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是重要抓手。 日前,《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化转型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印发,明确了目标任务,明确了前进方向。

《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如何加快工业企业智能化转型? 昨日(4月21日),嘉兴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卓伟明围绕这些问题解读政策。

看背景:嘉兴走在全省前列

据介绍,智能化改造是指以实现智能制造为目标,以数字化联网为手段的高质量技术改造。

“智能化改造是在‘机器换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的必然技术路径,意味着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工业生产方式。” 卓伟明说道。

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工程_自控楼宇冷热源系统_嘉兴能源管理楼宇自控技术

记者了解到,嘉兴“机器换人”技术改造连续多年走在全省前列。 截至2019年底,全市在役工业机器人14055台,约占全省总量的1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为每万人160台。

在“机器换人”成绩单是“笑傲江湖”的同时,嘉兴的工程服务公司培育工作也走在全省前列。 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26家企业入选浙江省智能化改造(机器换代)工程服务企业名单,占全省入围企业总数的18.6%。

2019年,作为嘉兴服务企业“36条战略”之一嘉兴能源管理楼宇自控技术,市经信局前期梳理了300余家企业(项目),纳入“嘉兴智能化转型诊断试点项目库”,并全面实施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千家诊断”活动,全年为361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完成年度任务的107.8%。

“区域试点、项目示范、提升服务等一系列举措,为嘉兴工业企业智能化转型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实际上,智能化转型的‘长跑’才刚刚开始。” 卓伟明表示,目前,嘉兴大部分工业企业正处于自动化向数字化转型阶段,大量自动化设备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联网。 以智能化转型为引领,推动产业稳中向好,推动产线智能化升级,生产车间数字化,培育建设智能工厂。 .

展望未来:六大工程环环相扣

据了解,嘉兴此次出台的《实施意见》,锚定了工业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新目标——

到2021年,全市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投资1000亿元,工业机器人投入使用1.8万余台,装备在行业骨干企业的比例超过70%,入网率达到55%以上行业骨干企业的数字设备。 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0%以上,创建10个智能工厂、100个数字化车间,实施10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初步构建“嘉兴智造”新模式。

卓伟明告诉记者,为到2021年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实施意见》明确了实施“机器换人”升级工程、实施数字化转型提速工程、实施数字化转型提速工程等六项重点工作。实施新兴技术赋能工程、实施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工程、实施智能制造服务业培育工程、实施智能制造示范推广工程。

“加快工业企业智能化转型是一个环环相扣、综合性的问题,每一项工作都要狠抓好。” 卓伟明说道。

据介绍,以实施新兴技术赋能工程为例,嘉兴将着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度应用,支持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数字化转型; 推进5G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融合创新和应用,打造Batch 5G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工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嘉兴市明确了一揽子扶持政策。 具体包括加大示范支持力度、加大对智能制造服务商支持力度、加大对新技术应用和创新载体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加大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加大对智能制造公共服务支持力度。

“对智能化改造示范产业、小微企业智能化改造示范区、智能化改造示范企业、智能化改造投资项目,采取竞争分配、分类分级奖励等方式,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奖补。和补贴“对牵头制定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企业和机构,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奖励。” “设立800亿元智能化改造专项贷款,其中100亿元用于小微企业智能化改造”……卓伟明告诉记者,此次出台的《实施意见》含金量十足,释放出嘉兴用“真金白银”撬动“嘉兴制造”向“嘉兴智造”的强烈信号。

在金鸡湖商圈等优质板块的带动下,苏州楼宇经济从单纯提供“空间”的1.0阶段、“空间+配套+服务”的2.0阶段发展到“空间+产业”的3.0阶段+ 操作”。

但仍存在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例如,中心城区建筑产品普遍定位不明确,优质地段资产利用效率低,无法合理满足市场需求。 空置率长期在20%左右,租金水平难以企及。 推动 -

“产业上楼”打造“垂直产业园”

“工业楼上”,顾名思义,不同于传统的单层厂房生产模式,而是企业的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等集中进行的新型工业楼宇模式。高层建筑。

在采访楼宇经济时,苏州市发改委领导的一句“狠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楼宇经济既要招商引资,又要稳生意,要时刻注意企业,能够提供专业的分析和精准的服务,针对企业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如果不能快速反应,入驻的企业亏损,搬走,没有感知,甚至无知和自我——正义,我们能做什么?”

继去年下半年出台“苏州楼市经济十条”新政后,今年上半年苏州又办了一件大事,让全市“垂直产业园”有了感官功能。 3月29日,苏州市正式启动“苏州城市产业园区”。自此,全市产业楼宇正式加载数据平台,赋能每栋楼宇自动抓取并推送入驻企业信息,大幅提升行业服务能力,能够快速响应企业需求。 可以快速预测趋势。

让建筑“感性”,是“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也是苏州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 瞄准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的方向,这个基于快速感知乃至同步感知的楼宇大数据平台,畅游信息大数据的世界,也倒逼楼宇运营服务团队升级。 该系统正在经历结构重塑。

“689间房子”

据不完全统计,苏州纯自营甲级写字楼仅占整体写字楼产品的15%至20%,单位均面积较低。 以2021年为例,苏州写字楼销量前十名中,只有一栋是整栋销售,而平均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下的项目则多达七座。

记者从苏州市发改委服务部获悉,针对这些长期存在的痛点,“苏州工楼通”坚持推进全城一体化。 截至4月12日,已有689栋工业建筑竣工,项目全部完工。 清晰准确的“苏州楼盘地图”,提供海量企业数据,如高级搜索法人、附近企业等大数据服务。

建筑图上,一连串的蓝色方块展示了苏州各个板块的建筑状况。 通过搜索或直接点击地图上的建筑物,哪些建筑物有“国家高新技术”、“瞪羚企业”和“特色特殊新小学”? 入驻企业的“巨头”、“隐形冠军”一目了然。 运营服务团队可以加强引导,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这张地图,实现高端企业和创业潜力企业的智能识别,第一时间发现潜力企业,进行针对性帮扶。

位于金鸡湖东侧的苏州太平金融大厦于2018年竣工,建筑面积仅9559平方米。 “天上借地”创造了11万平方米的发展空间。 现已入驻企业85家,成为苏州金融大厦。 产业和企业的集聚,楼宇经济产生的财富效应和土地节约效应十分可观。

围绕它们,在金鸡湖片区,商厦93栋,吸引了近200家高端专业服务机构、50家全国百强机构、46家总部企业。 获得“中国楼宇经济领先发展城市”称号,2021年,93家楼宇载体将实现纳税总额近150亿元。 苏州市发改委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苏州市商务办公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楼宇共有347栋,其中税收超额的楼宇有69栋。亿元人民币。

“苏城工业建筑信息系统”的推出,标志着苏州工业建筑信息系统的诞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感性建筑。 对建筑、建筑企业、产业集聚进行分析研究,提供建筑供需对接。 .

感应建筑物不仅可以发现财产,还可以发出预警信号。 从企业进出、建筑税增减、空间效益变化等维度进行监测,政府可以动态感知区域经济运行状况,主动发现经济异常波动和市场主体风险。 无论是政府、楼宇还是企业,三者都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数据平台对全市建筑经济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使政府能够把握产业链做强补强的节奏,为引导建筑产业特色、精准对接建筑资源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以及优化企业服务运营。

“一层,一项政策”

家世好、信息透明,并不意味着“垂直产业园”的收益会自动增加。 作为一种高密度、高复合、高效率的城市经济形态,不同的楼宇需要搭配不同的“楼小二”,即常说的受益的楼宇运营服务团队和专业高效的机制流程企业和帮扶企业。

进入“苏城工业楼宇通讯”数据平台,记者在楼宇图上看到,花桥经济开发区楼宇的蓝色图标。

昆山花桥面积仅52.3平方公里,在昆山11个区镇中排名第10位。 而花桥经济开发区则采用“垂直增长”模式楼宇自控 苏州,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将3100家企业包装成114栋商厦。 不仅使城市发展空间立体化,更以产业集聚为抓手,打造“一楼一品”的特色楼宇经济。 研祥国际金融中心、建滔广场、双联国际等大厦纷纷拔地而起。 经过政府部门和建设运营服务团队的努力,花桥经济开发区建筑面积已超过110万平方米,其中税收1亿元。 有元楼8座,准衣楼7座。

登上华侨建滔大厦,高楼林立,气势恢弘。 距离建滔广场不远的双联国际商务中心是另一座电商大厦,主要聚集一批电商配套企业运营,为包括建滔在内的全区电商企业提供上下游配套。广场。 支持,逐步形成完整的电商产业链或电商生态圈,形成只要“吼”一声,全楼响应需求的生动场景。

记者点击楼盘地图上的“双联国际商务中心”图标,发现虽然有“待入场”字样,但大数据平台已经推送出大量楼盘信息,汇总了167个目前入驻的企业,包括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企业迁入/迁出趋势分析”栏目中,一触即发实时提供不同企业进出的详细信息。 经营企业包括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工业装备、智能装备、医疗技术、网络技术、精密轴承、汽车零部件、机电等细分行业。

从全市看,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楼宇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拥有各类商厦150余幢。 已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中国最重要的楼宇经济集群之一。 今年以来,金鸡湖片区新注册企业1200多家,其中近半数企业落户楼宇。

记者从苏州工业园区楼宇经济促进会获悉,作为政府引导下的行业自律组织,促进会在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桥梁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建筑标准化体系和文化建设持续发力,推动建筑与产业深度融合。

理想创新楼位于基地中心区,将于2022年4月交付,是企业总部基地区首个交付项目。 区别于传统商厦,理想创新大厦在发展阶段就开始产业定位,由传统楼宇招商向产业特色楼宇招商转变,紧密配合政府政策扶持和大额招商,打造苏州法律服务中心自贸试验区、苏州清科创新中心,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生态。 目前,苏州保税区法律服务中心已入驻苏州国际商事法庭、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保税区法院、苏州仲裁委员会苏州保税区审判中心、苏州保税区人民法院园区环境宣传教育中心、苏州市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法律服务相关行业协会、高校法学研究机构、知名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合法化业务。 理想创新大厦B座聚焦数字经济、能源双碳、产业投资等领域,构建产业生态。 已成功引进苏州青科创新中心、正浩科技、天河中电、天成涂装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专新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可在理想创新楼获得金融创投支持,以及获得产业链合作机会。

在国内生物医药行业享有盛誉的“B村”也是如此。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行业对当地产业配套资源依存度高。 例如,中小企业更关注公共实验平台、临床资源、注册资源; 而大型企业对一些大型实验设备有配套需求。 “B村”的成功经验,就是从企业的需求和痛点出发,为产业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随着招商引资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以利润分成为中心的传统招商模式逐渐失效。 只有加强链条,主动出击,才能带来好的企业。

“楼小二”创新集群

打造苏州工业建筑品牌的过程并不长,仅2年时间,但品牌影响力却与日俱增。

在今年的苏州楼宇经济春季推介会上,《促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正式发布。 2023年的目标是:全市新增亿元楼宇18栋,累计87栋; 建成特色产业建筑27座,改造既有建筑7座,全市举办建筑推介活动70余场次; 到2025年,全市形成较好的“苏州工业建筑”品牌影响力,建筑经济进一步加强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

以楼聚产,以产兴市!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36万亿元,同比增长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总产值的52.5%规模以上工业。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1%,总量继续居全省首位。 规模以上新兴服务业收入突破6623亿元。

作为“垂直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建筑的快速成长与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的融合发展具有相同的内涵,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苏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余锋介绍,苏州打造“苏州工业大厦”品牌,明确优化楼宇服务流程,加强楼宇动态监测,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典型示范效应、完善工作机制建设等五项措施。

市资产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行政审批局等市有关部门围绕解决楼宇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闭环和服务措施按照各自职能,合力打造涉及建筑规划、建设、招商、运营、改造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全家桶”。

工业建筑“数实融合”,增强了对工业建筑的感知敏感度,各地释放建筑经济政策红利。 项城高新区锚定建设“垂直发展区”发展目标,印发《项城高新区(元河街道)楼宇经济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攻克“九龙治水”,推动楼宇经济统筹发展工作。 相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元和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建荣说:“力争到2025年,‘亿元楼’的楼宇达到10座以上。”

建筑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关键是政府部门要甘当“楼小二”,加强城区纵向联动和部门横向协同,培育更多“楼小二”。 例如,苏州已形成楼宇经济相关部门联席会议机制。 原则上每六个月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讨论解决建设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每年对各地区楼宇经济发展成效进行评估,市政府督察办公室会同市有关部门对楼宇经济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各地轮流策划楼宇经济行业大会、招商引资、项目签约等相关活动。

联系我们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琼ICP备2021009423号-1 Copyright 2021 康沃思物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