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徐鹏航)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的心脏急救设备,被誉为“救命神器”。 国家卫健委近日印发了《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对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配置进行了详细规定。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等场所开展急救工作、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药品、设备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指南提出,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要按照科学规划、实效原则,优先保障重点公共场所,提高配置密度。 其中,在人口流动大、事故发生率高、环境相对封闭,或事故发生后短时间内无法获得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公共场所优先部署自动体外除颤器.
指南明确指出,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应使用统一标识,包装内的基本配置应包括带单向通气阀的呼吸面罩或一次性人工呼吸面罩、剪刀、剃须刀、吸水纸巾,一次性丁腈手套,消毒湿巾等。鼓励使用常规急救箱或急救箱。
此外,自动体外除颤器应安装在醒目、易找、易取用的固定位置,如各种服务台、工作站等。 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公共场所,应当在场所平面图上标明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位置,并在重要出入口和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场所设置统一、明显的自动体外除颤器引导标识。放置。
国家卫健委表示楼宇自控工作站配置,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为本地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提供技术支持,开展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急救等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自动体外除颤。 设备配置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相连接。
摘要:本文讨论了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集成。 说明高端智能楼宇的弱电系统集成应以信息集成为目标。 指出传统的以BAS为核心的弱电系统集成不能满足信息化集成管理的需要。 介绍了一种具有先进特点的区域网络-子系统集成方法,是信息集成的最佳方案。 本文还简要讨论了弱电系统集成商和弱电系统产品的选择。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信息集成,区域网络-子系统集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组件对象模型
1、弱电系统集成应以信息集成为目标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和系统集成已成为物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弱电系统作为智能楼宇机电设备的一个主要方面,正在走系统集成的道路。 系统集成度已经成为判断一座建筑智能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上海市1995年颁布的《智能建筑设计规范》中强调“对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集成子系统实行统一管理和监控”。 其中,甲级智能建筑必须“具有各种智能系统的集成,接口要标准化、规范化bas楼宇自控系统,实现各种智能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
但是,纵观近几年建成的智能楼宇,真正能够达到上述标准的并不多。 许多号称实现了弱电系统集成的智能楼宇,只是建立了一些具有智能化特征的子系统,并且只是将这些子系统的中央监控站布置在一个住宅内,并没有实现智能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 交易所,也没有建立完整、统一的监控管理平台。 显然,这样的建筑不符合甲级智能建筑的标准,不能称之为“智能”,也不能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弱电系统集成。
智能建筑不是各种具有智能化特征的系统产品的简单堆积或集合。 智能建筑的核心是系统集成。 按照通常的表述,这种系统集成包括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的集成,实现信息、资源和管理服务的一体化集成。综合方式。 的分享。 要实现这种共享,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就是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这里简称为信息集成。 只有实现了信息集成,才能在楼宇管理层面开发出多种智能化应用; 只有实现了信息集成,才能建立起现代化的物业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才能称得上是智能楼宇。
弱电系统的信息集成对于整个智能建筑的信息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弱电系统实际上监管着整栋楼的所有机电设备。 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必然需要弱电系统提供大量的设备数据。 这些实时或历史数据是楼宇设备维护、管理决策和自动计费所必需的。 没有这些原始数据,就谈不上智能楼宇的自动化物业管理。 可见,建筑的智能化是基于弱电系统的信息集成。 因此,弱电系统集成应以信息集成为目标,而实现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是弱电系统信息集成。
弱电系统信息集成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完整、统一的网络化监控管理平台,提供一套完整的系统软件,能够采集和使用所有弱电子系统的实时数据并发布在综合网络系统上,可实现系统信息、资源和管理服务的共享,具有一致、简单、方便的个人业务操作界面,可满足众多用户的不同操作需求。
近年来,一些高档楼宇的业主大举投资于各种具有智能化功能的子系统,动辄动辄上百万美元。 系统硬件相当先进,但最终都没有实现弱电系统信息的集成,使得建成的系统与信息化的要求相差甚远,未能发挥应有的潜力和作用. 其实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资源浪费,很可惜。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行业管理体制; 缺乏人们的理解; 以及某些产品供应商有意或无意的误导。
2、以BAS为核心的弱电系统集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代建筑的弱电系统一般包括十几个子系统。 如何协调和优化这些系统的设计是业主、设计院和工程承包商多年来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 弱电系统集成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
传统上,弱电系统的集成往往选择以楼宇自控系统(BAS)为中心,利用BAS专用通讯控制器通过串口通讯与对方生产的产品连接,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传输。 这是将其他方的产品整合到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的集成方式。
但从信息集成需求来看,以BAS为核心的弱电系统集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为上层网络与各类弱电子系统的综合系统,我们需要考察其向上的开放性和向下的包容性。
首先,各类BAS系统软件均设计为自成系统。 BAS系统本身虽然也是由通信网络组成,但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缺乏对外开放的能力。 一些BAS系统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交换接口,如提供DDE函数或API接口函数。 但是,这些数据接口不支持网络操作系统,一般用户使用这种数据交换能力非常不方便,因为需要专门的软件编程。 大多数 BAS 系统与网络环境中的其他应用程序交换数据的能力非常有限。 当弱电系统通过BAS中心与上位综合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时,会产生瓶颈效应,达不到预期效果。
其次,能接入通用BAS系统的他方弱电产品有限。 其可连接产品列表中列出的机电产品种类只有几十种,仅占所有可供选择的机电产品种类的一小部分。 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他子系统产品的选型,系统产品选型和优化的选择范围很小,缺乏灵活性和自由度,即向下容忍度很差。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目前通用的BAS中央监控系统不具备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集成管理功能,不能为网络提供透明的数据源,不提供开放的数据库接口,不能为客户提供分布式的多用户网络工作环境。 由于不是设计运行在网络操作系统下,这种相对独立的监控软件包很难直接使用其他系统资源,远程操作管理也很难实现。
而且,当前的BAS系统为用户提供了运行系统软件本身的工作站。 由于架构的原因,无法为更多的用户提供个人化的工作界面,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此外,BAS厂商提供的监控软件产品的特点,无论是个性化的操作界面,还是图形化的表达方式,都比较固定和死板,很少或没有用户可以自己“定制”的内容。 它不允许你有“额外”的需求。 对于用户来说,厂家给你的你就得接受,厂家没有给你的你就不想拥有。 总的来说,此类监控软件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较差,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然而,当新一代网络操作系统下的综合软件诞生后,这一切都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3.区域网络-子系统集成方案
在此我们介绍新一代先进的弱电集成系统,它是一套专为智能楼宇弱电系统集成而设计的网络软件,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 我们也称之为“区域网络-子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这套分布式面向对象网络软件,基于NT操作系统,采用以太网结构,TCP/IP协议; 采用组件对象模型(COM)、软件组件重用和智能代理(Agent)技术,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网络平台。
在系统中,通信网关用于实现与各子系统的通信连接,采集各种机电设备的实时参数,然后通过实时对象服务将其转换成一致的数据格式发布在网络上程序。 通信网关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接口和数据格式,不会有数据传输瓶颈; 在用户工作站端,运行个人服务代理程序,向各种对象服务程序发送服务请求,实现并完成选择对象监视、控制、管理等个人各种工作流程。
个人服务代理由多个系统服务代理组成,具有不同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和设置。 系统提供了许多可重用的软件组件,称为“单元格”,用于组织用户个人的图形化操作界面,作为各种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素材。 服务代理、单元(Cells)和对象服务三个软件元素提供了系统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操作界面的定制功能。 这套软件还创建了称为pCOM的过程组件对象模型,大大增强了实时数据的处理能力。 正是这些最先进、非常成熟的软件技术,保证了弱电系统对信息集成的高需求。
系统的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区域网络-子系统集成一般分两步完成信息集成系统:第一步是建立弱电系统集成区域网络,实现对机电设备的统一监控、控制和管理,即系统成功实现的各项功能假如; 第二步,利用获取的信息开发增值应用,如故障跟踪、能源管理、自动计费、访客引导等功能系统,进一步在物业管理、综合信息服务等方面开发大量应用. 通过局域网-子系统集成获得的数据可以放入企业网络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中,以获得更大范围的数据共享。
对于建设期的智能楼宇,其第二步增值应用的功能需求(类别和范围)往往定位不明确,但只要在该期以信息集成为目标进行规划建设即可,不管以后有什么需求都可以很方便的实现。
4.整合信息的最佳方式是利用区域网络-子系统整合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网络系统集成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必然选择。 这也适用于想要走信息化道路的智能楼宇。 我们提出,集成智能建筑信息的最佳方式是使用区域网络-子系统集成,原因如下:
1、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在弱电系统管理层面,用户总是需要一套专业化、成熟、完备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什么样的BAS产品,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分析历史上存在的中央监控系统,如工业中的DCS或民用建筑中的BAS,它们的软件界面和功能总是存在着各种不足。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它们都是针对某一类硬件产品设计的。 设计。 为弥补这一不足,新一代网络环境下的系统集成软件应相应产生。 无论什么样的软件产品,只有专门为某一类应用而设计,才会成功。 用于局域网子系统集成的软件系统是为综合信息管理而开发的。
就建筑信息集成的总体目标而言,对BAS系统的要求是优化机电设备参数的采集和控制,并着重采用先进、开放的数据交换标准。 比如它的通讯网络是一个协议,现场通讯是一个标准。 等,即解决现场设备的监控,提供一个优化的信息源,而不是让它取代综合信息管理。
2、完善了支持系统集成的新一代软件技术,如多级分布式C/S(/)工作模式; 开放数据库接口ODBC; 组件对象模型COM及其支持代码重用的装配技术; 支持OLE2行业标准,用于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等。借助这些先进技术开发设计的完整的系统集成软件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一些大型智能楼宇。
3、为了与当代主流技术兼容,越来越多的弱电系统产品配备了通信接口,提供开放的通信协议,具有与外界交换数据的能力。 只要编写一个通信接口程序,就可以将所需的子系统纳入区域网子系统集成系统。 开发这样的通信接口并不难。
4、由于弱电产品的多样性,您将面临多种数据格式。 有些信息交换是通过软件,有些是通过硬件接口。 即使使用相同的通信协议,传输的数据格式也有自己的定义。 使用区域网络-子系统集成就是将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模型进行集成管理,并为用户提供一致的格式和接口。 其作用和作用不言而喻。
5、目前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非常稳定可靠,网络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如NT4.0系统已得到广泛应用。
6、高性能个人电脑价格快速下降。 随着普及率的提高,网络组件也在下降,这大大降低了构建网络系统硬件的成本。
7、区域网子系统集成的总成本一般只占所有弱电系统投资的十分之一以下。 该基金的投入,可使在建建筑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十分之一以上。
8、区域网络子系统集成完成后,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各种增值应用,如设备故障跟踪、设备维护管理、自动计费等; 并可根据楼宇住户的需求进行软件开发,形成楼宇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不仅要对整个大楼内的所有设备资源和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记录和管理,还要对大楼内的各种公共服务设施、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进行综合管理,形成一个一体化的系统。 自动化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 即建立综合智能楼宇管理(I2BMS)系统,显然是基于弱电系统的信息集成。 只有信息集成完成,才有可能建立和完善一个真正的I2BMS系统。
关于以BAS为中心的集成和区域网络-子系统集成这两种弱电集成方式,下表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比较内容
以 BAS 为中心的集成
LAN-子系统集成
系统
软件结构
.1 或环境下的应用程序。 没有数据共享。
NT下分布式客户/服务器结构,数据共享。
技术、标准
专有软件,自成系统,相对封闭。
采用组件对象模型COM、智能服务代理、ODBC数据库和PCP/IP协议。 先进、优秀,符合现行软件行业标准。
个人界面
固定、僵硬,几乎没有用户定制。
可根据用户需要定义和设置个性化的图形化操作界面。
系统资源利用率
与其他应用软件的结合有限,一般需要专门的软件编程和开发。
可与其他应用软件结合使用,发挥强大的功能,如便签等。 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多系统协同运行。
软件风格
既麻烦又难学。
面向对象,采用即插即用和“拖放”技术,使用方便。
可扩展性
受限,不易实现。
不受限制,系统规模仅受以太网带宽的限制。
用户数量
有限的。
不受限制。
增值应用
额外的增值应用很难实施,需要大量的软件开发工作。
有设备故障跟踪、维护管理和自动计费选项。
综上所述,作为A级智能建筑,以信息集成为目标的现代建筑,弱电系统的集成应采用区域网络-子系统集成的方案。
5、弱电系统集成承包商的选择
用于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市场。 系统集成承包商的选择也逐渐受到重视,因为这对项目的有效性影响很大,尤其是以信息集成为目标的项目。
一些传统的工程承包商往往专注于推广特定的弱电系统产品,难以对系统集成的优化做出客观公正的技术评价。 由纯硬件产品供应商(如楼宇自控产品制造商、综合布线产品供应商)做系统集成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惯例。 作为早期智能建筑的运行方式,计算机网络技术还不是很普及。 当时项目本身并没有很多软件工程服务,即进行初期的系统集成是可行的。 但是,这种运作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当前高端智能楼宇对信息集成管理的要求。
另一方面,系统集成软件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软件系统,一般需要两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步完善。 因此,不宜委托没有成熟产品的软件开发商进行临时开发。
随着智能楼宇的发展,弱电系统集成已经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行业。 弱电系统集成作为一个内涵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化行业,已经不适合作为弱电产品供应商的“副业”经营。 作为工程承包商的主营业务,应认真投入精力和能力认真经营。
那么弱电系统集成商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
他们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弱电系统产品专家,工程经验丰富。
2、具有计算机软件工程方面的专家,具有开发应用程序的能力。
3、提供一套先进成熟的支持信息集成的综合网络软件。
弱电系统集成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技术专家对众多弱电产品进行评估和掌握,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方法。 在这样的项目中,实际的现场经验是最重要的。 不能把一个投资上百万元的项目当做实验,让没有经验的人去做。
弱电系统集成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弱电系统数据,完成弱电数据信息的集成管理。 系统集成商必须首先熟悉每个子系统产品。 这种熟悉不能纸上谈兵,而是要有实际的工程经验,能够真正理解技术细节。 这样,就可以正确地提出信息集成所需的各种工作任务。
同时,系统集成商应具有真正的集成软件开发能力。 他不仅要提供一个信息集成的网络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还要能够解决现场需要时的各种实际应用问题,满足建筑信息化的要求。 服务和一般管理需求。 提供一套完整的信息集成管理解决方案是对系统集成商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不能提供此类解决方案的就不能称为系统集成商。
值得一提的是,系统集成商应该全力为业主提供一整套的最佳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专注于推广某款弱电产品,只有这样,作为弱电的总包方在现行制度下,他的做法将是客观公正的,才能得到众多供应商的支持和业主的信任和托付。
然而,目前真正同时具备以上三个特点的弱电系统集成商并不多。 为了让真正的专家来开展项目,在当前条件下,可以提倡不同专业的工程公司之间的合作。
6、弱电系统产品的选择
建筑弱电产品种类繁多,每种都有很多品牌,每个品牌又有很多供应商。 如何判断和选择? 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避免主观印象和先入为主的看法。 一般用户往往更喜欢他们更熟悉的产品。 其实最靠谱的还是听听专家的意见。
2、关注产品供应商技术服务、工程服务和售后服务的质量和能力。
3、确认产品本身的先进性和成熟度,是否采用当前发展中的主流技术,是否可靠成熟等。
4、确保所选产品是真正开放的系统,即具有与外界交换数据的能力。 这对于系统集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下面以楼宇自控系统为例探讨弱电产品的通讯接口:
目前,全球众多楼宇自控系统(BAS)产品供应商聚集在中国大陆,尤其是上海。 以下是一些知名公司(产品)名称: , , & , , ST E&E, Trend, , Siebe, CSI ( ), TA (Tour & AB), Auto-等。
考察这些BAS产品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换能力或开放性能,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但通过分析综合,这些产品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换能力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产品支持标准的数据交换协议,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例如支持微软操作系统下的OPC(OLE for)功能; 或动态数据交换(DDE)功能,数据交换通过软件实现,不需要硬件接口; 公开了接口技术的详细规范和使用说明,接口软件配套有系统监控软件。 销售给用户,通讯功能的开发不需要向产品供应商额外支付费用。
2、产品支持一定标准的数据交换协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例如,它具有DDE功能,或其他一些软件数据交换工具,如API函数接口,但没有公开相关软件技术的详细规范和描述。 用户需要另外购买支持该功能的软件才能开发数据通信功能。 有些产品可能还必须添加相应的硬件。
3、无软件数据交换功能,但在控制机上有串行通讯接口。 如果买方有对外通信需求,供应商可以提供串口通信协议,但一般需要买方支付一定的费用并承担知识产权。 一定的责任。
4、没有软件数据交换功能,也没有提供开放的通讯协议。
对于有信息集成需求的项目,应优先采用满足上述第一种情况的BAS产品。 当然,满足上述第一至第三种情况的BAS产品是可选的。 但是,选择何种产品、采用何种方式与集成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在软件工作量方面会有很大差异,这些因素都会体现在系统集成的工作量和成本上。 这里仅以楼宇自控系统产品为例,其他弱电产品与上述情况类似。
由于系统信息集成的实施,要求集成的弱电产品是一个能够与外界交换数据的开放系统。 这适用于所有集成弱电系统产品。
在进行系统集成项目时,作为系统集成商,应负全部责任。 应以掌握的各种界面资料,为业主、设计院、施工单位提供客观的参考意见。 应向各子系统供应商提出系统集成方案中实现数据通信的技术要求,各子系统供应商负责提供通信接口技术资料。 应与各子系统供应商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因为集成系统的设计、技术开发和调试以及各子系统的通信接口依赖于各子系统自身的正常开通和现场数据的组织协调地址。 编程,这种伙伴关系极其重要。
为避免可能发生的纠纷,产品供应商向用户提供开放式通信协议的承诺应写入供货合同的相应条款中。 通信协议是供货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方应负全部责任。 若通信协议不完整或无法实现通信,责任方视为违约。
参考:
1. 上海市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上海市DBJ08-4-95
2.温伯印等:智能建筑设计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
3. Zhang Ruiwu: , Press, 1996
4. Li Lin: , Press, 1998
5. Wang Jian: and , Press, 1996
6. Hu : , Press,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