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紧抓城市现代化治理“牛鼻子”解决城市治理中的堵点盲点

发表时间: 2023-04-14

新华社上海6月8日电 精细化治城 上海“一网统管”提升城市“智慧治理”

新华社记者纪明周琳

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市场主体超过270万,轨道交通运营里程700多公里,电梯24万多部,总建筑量13亿多平方米……国际大城市管理基地、传统方式和人海战术显然难以为继,上海急需寻找符合特大城市特征和规律的新型治理方式。

抓住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咬鼻子”,解决城市治理中的堵点和盲点,上海正以升级建设“一网统管”体系为抓手,努力实现“一网通”的目标。一屏看世界,一网管全城”。 更智慧、更精细的城市治理“绣花功夫”也成为“人民城市由人民建设、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践行。

一张图突破部门壁垒 “AI巡更”助力基层治理

密密麻麻的地下管线,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立体交通,谁来守望,如何驾驭? 一群“人工智能巡逻队”试图值班。

5月底,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上,一张巴掌大小的小纸片被随意扔在地上; 人工智能通过路边摄像头自动识别,自动派单,自动结案,闭环管理。 没过多久,纸片就被被吩咐的格子工清进了垃圾桶。

这个不经意的管理细节,是江苏路街道升级“一网统管”的一个小小应用。 摄像头识别垃圾并不容易,需要机器视觉算法的精准加持。 “目前只能识别乱扔垃圾、自行车随意停放、人流热度等,未来计划让机器学会判断随意晾晒、路面积水等。”沉说。江苏路街道办事处主任辛。

特大城市运行中突发事件多、问题复杂,需要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运行体系。 一幅“上海数字孪生地图”应运而生。 通过实时监测动态变化,24小时推演城市问题最佳解决方案,为大城市治理探索智慧之路。

1495万盏路灯、消火栓等城市构件、2.68万公里地下管线、5000多个建筑工地、1.4万多个住宅小区、3000多座历史保护建筑……上海用了两年时间把这些城市投入运行。 基本的“对象”被移动到“数字地图”。 小到玻璃幕墙,大到工地,地理位置成为“身份证号”,连接“在线”被有效感知。

楼宇综合布线方案_重庆楼宇外墙补漆方案_江苏楼宇自控方案

在“数字地图”基地的基础上,城市管理者还根据自身需求开发多样化的“小应用”,解决复杂的治理问题。 初装“惠政”小程序时,徐汇区康健街道康宁墙小区党支部书记董磊被“毁了”,只希望口罩预约自动审批能“助一臂之力” ”。 没想到功能还在不断叠加,信息登记、疫情查询、复工备案……区内小工具访问量超过8500万。 这样的小程序、轻应用,构成了上海基层治理的“电子工具箱”。

不久前,上海市正式成立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以大作战的形式全面升级“一网管”,以“高效办一件事”为目标,加快形成跨城管网。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运行体系,打造信息共享、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的指挥中心。

“我们搭建一个应用平台,提供基础赋能工具,把机器能做的事情交出来;城市、区、街道,甚至网格、社区、楼宇等,都依托这个平台来执行治理功能,并根据针对内生需求,可以开发更多应用,”上海城市体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说。

汇聚数据池,构建“城市云”,赋能城市“智慧系统”

在6月1日上线的上海市水务局防汛防台风指挥系统中,一个“汛情回溯”模块非常有特色:通过收集近100年来对上海影响较大的台风数据,重点分析近10年来上海重大灾害事件的各种要素,“洪水回溯”模块可在遇到新台风时进行回溯对比,使防汛决策更加科学。

能做到这样的精准,靠的是大数据的聚合。 对应86项一级指标,上海市“一网统管”系统集成接入公安、绿化市容、住建交通、应急人防、气象卫生健康等数十个单位系统,超过2.5亿条共享数据。 如今,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数据也被广泛接入,整合数据、系统和网络,构建“城市云”。

信息“孤岛”打通后,数据“打通”会说话,针对城市运行中的堵点和痛点,优化流程,实时处理。

上海浦东新区的花木街是一条特殊的街道:面积比上海的一些区还大。 今年疫情期间,一天最多有166名入境人员被隔离在家,但街道一级的政府官员只有66人。 防疫期间,数据助力守门,看好人心。 在这里,社区根据返沪人数用颜色标示。 越红,越需要注意。 每栋楼每栋房子的居住、出租、空置情况一目了然,老人、幼儿、残疾人、党员、志愿者、楼班长等特殊群体也一目了然。

“大家在城市体育中心看到的平台,在网上是看不到的。谁能看到信息,能看到多少信息,权限严格划分。每个居委会只能看到自己小区的信息。”区域,并对数据进行‘脱敏’处理。” 花木街道城市运动中心数据组成员吴轩宇说。 留学生家长徐敏说,事先征得住户同意,在门口安装了“智能门铃”,双向安全传输。

江苏楼宇自控方案_楼宇综合布线方案_重庆楼宇外墙补漆方案

线上只是手段,关键是线上线下协同处理江苏楼宇自控方案,形成闭环管理。 疫情期间,从浦东国际机场降落到集中隔离,通过“一网统管”无缝衔接,流程从48小时缩短到7小时。 “把数据放到一个‘池子’里,通过个人报告、社区调查、企业调查,结合一线口岸、车站、机场等进沪口岸的数据,动态观察来沪人员动态。”可以实现。” 上海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数据的全面感知将导致对未来的准确预测。 比如,哪里需要更多的养老院、幼儿园,哪里缺乏菜市场、药店等民生设施,未来的城市管理者可以整合人口结构、周边环境等多维数据,更精准地进行规划。

干部爱用,群众受益。 努力开拓现代治理新境界

遍布上海的“神经元”逐渐成为百姓有序安宁生活的数字卫士,为高品质生活赋能。 针对拼租管理、共享单车应用、食品安全监管等民生痛点,浦东、徐汇等较早探索“一网统管”的地区纷纷开出“破解药方”。

家住徐汇区龙坞路的丁女士和妻子都70多岁了,腿脚不便,但社区还没有设立老人助餐。 丁女士致电龙华街道网格化中心后,依托徐汇区“一网统管”平台大民生版块,工作人员获取了一张“全家福”,确定其符合该市膳食救助标准。老年。 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通过智能分析和实地走访,为丁女士等12户老人家庭解决了送餐难题。

“‘一网统管’要从群众需求的导向和精准匹配出发,精细刻画社区、家庭和个人的民生需求,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 上海市信息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陆磊表示,再好的技术,如果不从基层的需求出发,也是一文不值。

如今的上海街头,红绿灯不再只是“灯”。 他们可以自己感知和收集数据,并给出信号控制的最佳解决方案。 实施智能红绿灯系统以来,上海车辆拥堵指数下降了15%,车辆平均行驶速度提高了10%。

大数据应用还应考虑数据伦理问题,在数据流通共享的同时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 “信息保护有两个关键词:合理化和最小化。政府使用的数据,必须有原则地使用,不能过度使用,不能无理取用,要依法使用。这样才能保证用得好而不是被滥用。”系统。” 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席致公邵志清说。

“还是1.0版本,争取6月底升级到2.0版本。” 徐惠丽表示,建设数据中心,培育智慧应用生态,推动社会治理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 智慧的触角延伸到城市治理的末端,让社区、村庄用它来实现“一件事高效处理”。

“一网统管”服务于城市运行,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重塑治理模式,用现代手段助力治理全方位变革。 上海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推动城市治理从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从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从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 十年前,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如今正插上大数据和智能化的翅膀,描绘出更加精美的黄浦江两岸画卷。

12个LORa基站、41个无线基站、48个智能综合杆、251个快跃集装箱边缘网关、481个智能巡更点、889个视频监控点、2160个能耗表、3521个无线车位监控……走遍浙江位于嘉兴经济开发区的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随处可见智能化、便捷化、数字化的身影。 近年来,园区以物联网建设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成功打造了现代创新科技园区和共享互联的数字产业生态圈。

随着园区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2.0的迭代升级,高创园已迈出坚实的步伐,展现出充满创新气息、汇聚智慧能量的高地形象。

提前计划

打造可升级的智慧园区

走进高创园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中心智慧园区系统,大屏实时更新各种数据,从一个车位、一盏路灯,到一个小区的能耗监测,一应俱全。建筑,全天24小时实时更新。

工作人员仅通过大屏就可以了解园区各个角落的情况,既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提供了更准确的反馈信息。

事实上,早在2015年,随着嘉兴市被列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城市”试点城市之一,高创园作为智慧园区示范点,就开始推进建设蓝图智慧园区实施方案。

“我们不同于普通园区,我们主要承载科技创新项目和人才项目,聚集以90后、80后为主的创业者,他们需要的是更现代、更便利、更智慧的环境。智慧园区的整体设计公园符合这一特点。” 高创园管委会主任张雪华说。

前瞻布局,必须从标准制定和顶层设计入手。 为使智慧园区的各个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高创园委托专业的智慧园区设计机构浦东软件园汇智软件有限公司对智慧园区进行顶层设计。公园。 双方于2017年9月开始对接顶层设计方案,2018年正式启动实施,智慧能源管理、智慧停车、智慧办公、数字展厅等子系统项目相继完成。

以智能停车为例。 2019年,园区无人值守智慧停车场正式投入运营。 每个有效车位下方都安装了一个仪表,可以准确检测车位是否有车,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后台,最终显示在剩余车位的显示屏上每个区域。 空车位一目了然,用户只要按照现场指示牌和空车位屏幕上的信息,即可快速找到车位。 同时,出入口全部智能化设备,无人值守,在线支付,二速闸机,大大提高了园区停车效率。

“以顶层设计为‘大脑’统帅,运营管理平台中心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各子系统,用软件定义‘物联网’,即现在所说的人工智能物联网,覆盖整个园区,打造智慧园区。”张雪华说,2018年在园区实施这一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是比较领先的尝试。

入驻企业

持续优化“数字通”精准服务

科技赋能,高创园数字化改革今年全面升级。 在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1.0顺利运行的基础上,全力规划建设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产业大脑,迭代升级2.0版本。

智慧园区 产业_智慧园区如何体现智慧_智慧园区系统

园区586家企业、近万名从业人员、2500多个能源采集点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在全市率先实现园区数字化全覆盖管理。 园区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全面升级,运用物联网感知技术+GIS+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集全景指挥、信息全系统共享、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于一体的一体化系统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化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实时感知、辅助决策、服务提升、治理优化等功能。

从装备智能化到管理数字化,“从企业做起,不断优化为企业服务”的初心没有变。

在智能化公共管理服务平台框架下,高创园开发了“嘉兴智创园”园企协同系统和“嘉兴智创园运营管理系统”内部协同办公系统,集企业管理、政策登记于一体、物业服务、党工共建等功能。 同时接入手机端“浙企码”和电脑端“嘉兴市惠企政策直通系统”。 园区还实现了市、区政策的网上发布和申报审批,帮助企业了解政策,减轻申报负担。

不仅如此,园区将通过大数据分析勾勒企业画像、厘清企业动态、感知企业需求,在风险防范、招商帮扶、政策对接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支持,为企业提供人才、人才、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 、政策匹配等精准服务。

如今,已有50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在高创园发展壮大。 亿园平台。

下一步,高创园还将瞄准世界一流、国内领先、长三角标杆的定位,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做好人才“大平台”,细化优化人才“服务品牌”,着力打造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和人才集聚新高地。

(原题《从“物联网”到“物联网”,京开智慧园区如何迭代升级》,余新义主编)

00

联系我们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琼ICP备2021009423号-1 Copyright 2021 康沃思物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