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宣部“中国的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新时代的住房和城乡建设成为重要议题之一。
(来源:北京日报)
过去十年,是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建筑不断改变中国面貌。 建筑领域作为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力量。 据悉,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从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20亿平方米以上,2021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将达到84%。 25,000。
未来,我国将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落实双碳目标任务,加大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推进力度,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城乡建设。
事实上,不仅在政策层面,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智能化、舒适性、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逐鹿智能楼宇市场,兴宗物联网指明破局之道
近日,在深圳宝安国际会展中心(17号馆)举行的IOTE 2022国际物联网展览会·深圳站上,记者参观了兴宗物联网展台,对智慧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智能楼宇解决方案中,向下需要感知物理世界,利用传感设备采集各种数据,提高楼宇系统的感知和预警能力; 向上,需要连接到云端系统,通过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实时、动态地对现场各种要素进行监控和分析,方便管理者做出决策。决策更迅速,更合理地调度周边资源。
因此,智能建筑从建设、投入使用到后期改造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突出。 在此过程中,企业面临着网络部署、能源浪费、管理不便、环境监控难等各种问题。 如何同时解决这些痛点和难点,对很多企业来说并不容易,甚至陷入困境。
Star Zong IoT依托在智能楼宇项目中的经验和积累,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利用LoRa®技术,打造可轻松同时应对多种难题的智能楼宇解决方案。
这里以星宗物联近期的一个楼宇智能化改造应用方案为例进行说明:
该方案应用于深圳飞亚达大厦和先健科技大厦。 通过使用星宗物联®传感器、®基站网关、®智能终端等产品,实现办公空间设备及能源管理、环境管理、空间管理等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企业实现高效数字化、智能化办公室。
项目改造初期,共部署6个网关,500多个星级垂直物联网节点终端,打造智能健康办公环境。 传感器和智能终端数据通过星宗物联网UG65®基站网关上报至客户云平台,进行数据可视化和分析。 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App进行远程控制。
解决方案拓扑
通过实施该计划,可以实现多重收益:
解决部署问题:在楼宇环境参数采集方面,传统的有线部署不仅会增加项目组的工作量,还会增加部署成本; 使用LoRa®无线部署方案可以轻松解决其痛点和难点,如功耗高、信号差、成本高、数据安全性不足等问题;
省电节能:照明智能控制,电器用电量监控,有效解决企业浪费电的问题。
远程批量管理:对窗帘、灯光等设备进行远程批量管理,减少人员一一开关的人工成本。
环境实时监控:实时监控环境参数,营造舒适的办公环境,有效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提高会议室利用率:实时监控会议室占用情况,有效提高会议室利用率,实现会议室的高效管理。
本次改造案例只是星宗物联在智能楼宇领域众多案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兴宗物联网展台,记者还看到了®环境监测传感器(AM300系列、AM100系列、EM300系列等)、®室内/室外基站网关、®控制器、工业路由器等多款智能产品。 、5G CPE、5G及5G高清网络摄像机等。
此外,兴宗物联网还展示了智能楼宇、智能办公、智慧教育、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兴宗物联网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目前已与全球2000多家渠道伙伴建立合作关系,业务遍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政策、市场、技术三重驱动,建筑市场迎来爆发点
在“双碳”政策背景下,人们对居住空间安全、舒适的需求大幅提升,如何有效保障建筑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打造舒适、节能、健康、舒适的完美空间?智能化已成为智能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 主张。
一方面,根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建筑商业模式研究》的数据显示,全国约有27万座大型企业建筑和17.6万座商业建筑,承载着超过4600万户中小户型。企业和447万家酒店。 ,大型商业综合体数量超过6000个。
另一方面,随着物联网、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已成为国家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 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建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们对建筑的智能识别、感知和交互产生了个性化的延伸需求。 因此,城市建筑与科技的融合、智能化,让建筑开始有“神经”、有“大脑”,变得敏锐、智能。
可以说,在政策、市场和技术的多重作用下,智能楼宇市场前景广阔。
这几年,我们确实看到不少玩家进入建筑数字化。 随着元宇宙、数字孪生、BIM、机器人、AI视觉、区块链、5G、LoRa等技术与传统建筑的结合,面向未来的应用场景越来越清晰。
从楼宇到园区,兴宗物联网用感知构建数字空间
建筑是园区的主体,建筑智能化的过程是园区智能化的体现。 在建筑市场从传统的单一业态逐步演变为多元化组合发展新模式的同时,园区也进一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园区,从单一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园区转变。点智能到整体智能。 成为必然趋势。
据《新起点新征程2021智慧园区发展研究报告》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我国产业园区将超过1.9万个。 但是,我国产业园区的智能化普及率仍然较低。 以国家级高新区为例,目前共有智慧园区224个,其中智慧园区约占35%。
尽管园区智慧化改造仍处于布局调整阶段,但智慧化普及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厂商在工厂、社区等小范围的专网和专网模式(®网络)的提供上探索出了成熟的商业模式,顺应了智慧园区建设和场景改造的发展趋势。
以兴宗IoT为例,公司扎根于AIoT行业楼宇自控产品助力,正牢牢把握“数字感知”发展方向。 通过对物理世界的全面感知,将数据高效传输到数字世界,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分析决策,并反馈到现实环境中,实现良性循环。
记者了解到,年初,住建部印发《关于“十四五”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建建筑城镇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效稳步提高。 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为城市和碳达峰打下坚实基础2030年前农村建设领域。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产业数字化升级,智能化需求从城市、园区到楼宇等场景的不断拓展,智能建筑将在各种催化剂的作用下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西城高端物业“未来已来”
天花集成灯带中,空调出风口隐藏在条形缝隙中,保证“三常”新鲜优质空气。
现代高档写字楼的每个房间和过道都有消防装置。
办公楼内的共享酒吧。
近日,上周开业的恒隆二期更是成为了业内的网红。 其洋气、现代的写字楼不仅迎来了热播都市剧《正午的阳光》的拍摄,更成为灵活商务办公人士的重点考察地标。 在太湖新城、溪东新城的最新写字楼或综合体等大型建筑中,安防措施的智能化升级正成为趋势。 消费升级和需求升级,意味着建筑的“赋能”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智能”建筑,以及背后的物业更新趋势,让来访者和实际使用者感到安全和洁净。 “精细化”亮点体现在系数、用户体验等因素上。
商人
很多新楼都有自己的智能管家App
“今天预约了哪个时间段,预约了哪些会议室?正在使用健身房的哪些设施?茶歇需要准备什么物品?如果需要临时使用多个会议室座位,请安排好号码和房间提前。” 对于小型独立工作室的张女士来说,打开“恒聚”App,无论是清晨还是午夜,租户都可以用手机“点餐”。
从云打印文件到智能邮箱提醒,再到大楼电动车充电区的运行情况,以及当天或次日的室外温度和天气预报,办公室的温度和湿度,或私人通话所需的独立空间等等,几十种你能想象到的东西 意想不到的智能应用场景——未来电影中的生活和工作常态,正在通过一系列连接无锡版城市写字楼的日常生活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黑科技。
也是甲级写字楼。 西东新城创融大厦的租户中,有不少是上市公司和准上市公司。 行业大咖也愿意在这里扎根,办公场景自然追求“高大上”。 这些高端客户之所以选择,不仅是看装修和设计是否豪华高档,更看重的是其背后最新科技的应用和升级的便捷性。 “物联网+”实现了这一切的愿景——创融大厦物业负责人介绍,该大厦拥有自己专属的APP,每一位在这里工作的人都可以实时看到运营质量登记信息后楼内消防情况,所在楼层有哪些安全便利设施,可以清晰切换查看进度条。 如果有临时安全需求或其他咨询反馈,您还可以一键导入连接相关楼层的关联联系人,在线解决相关诉求。
据恒隆市场部负责人介绍,金融行业或跨国公司总部的高端客户非常关注科技元素,尤其是环境清洁安全、业主互联、绿色能源等综合考虑. . 移动应用程序实际上是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视觉呈现。 管理人员和租户可以实时查询,业主下单服务预约,或申请某些程序的监督。 可以实现各种应用。
清洁因子
“最干净”新解:你听说过大理石的反射率吗?
“好的管理,不仅让住在这里的人住得舒心,还能实现楼宇的频繁使用,实现物业的保值增值。” 滨海城物业负责人介绍,该位置远离市区。 就太湖新城地块而言,滨海城凭借相关物业的智能化管理和品质升级,尤其是洁净因子的管理,正成为综合体管理领域的标杆。财产。
“更衣室里的大理石永远光洁,没有积水。” 在金融街工作的白领王女士几乎每个工作日都会来这里“打卡”。 在吸引她、她的同事和客户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清洁度令人放心。 简单的一句“最干净”,对于执行者来说却有很多细节,比如擦地、水的频率要够有没有必要做楼宇自控系统,检查的细节要“苛刻”。 从小区物业外判商处获悉,海岸城引进港资验房概念,提升服务质素。 检查石材的清洁度,不是看白布会不会沾上灰尘,而是用专业的光度计来检测大理石。 反射性。
在恒隆,也有类似的极端和高标准——物业管理有一本厚达数百页的大手册,也有每年更新的清洁度细分管理标准指南。 无论是商场还是写字楼,恒隆广场大面积的大理石地面,不仅给人带来大气、典雅、高端的感觉,更具有日常的精致和保养的讲究.
安全要素
案例一
“绿色”空气治理的极致体验:
新技术带来“四时如春”
一场疫情,让人们对太空环境的卫生和健康高度重视。 通过精密设备的运行,调节密闭空间的气流,吸附空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和微生物。 在恒隆,业界最强的G4+F7过滤器,无论检测时间和人流几何形状,都能创造出完美的空气质量。 新鲜空气的所有“伟大”基准。
我从恒隆广场了解到,这款大功率新风发生器有两层过滤网,成本高,而且密度不一样。 安装了紫外线杀菌设备,“逛街、上班,每一刻都如沐春风!每一丝空气,不仅与室外的新鲜空气实时交换,还经过专业消毒。” 恒隆广场人的负责人介绍。
如今,高端地产领域注重空气生态的“三常”治理。 空调不仅可以调节温度,还可以调节湿度和含氧量。 空调与新风的结合现已成为现代建筑的智能基础。 作为全城最高档的写字楼,冬暖夏凉对应不同的专业技术,空调温度的制作方法也不同。 夏季降温所需的“冷冻动力源”,来自恒隆创新研发的“蓄冰”系统。 这座1000吨级的大型冰室和主机房位于广场地下室,“共享”到各个房间、过道、走廊的出风口。 来自风口的冷风由每层独立的机房管理。 冬季,超大暖气片+辅助供暖系统,为建筑带来春天般的惬意温暖。
案例二
物联网数据“感知”变“先知”
“我们大楼里安装了近 10,000 个火灾传感器。” 感知中国的物联网工程师陈平告诉记者,创融大厦的消防安全由物联网系统进行监控和预警。 该系统今年已成为江苏省相关情报系统。 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标准。
这套“通用平台+应用子集”的消防应急系统,以及背后的“云计算”,构成了动态感知敏锐、任务智能生成、指挥调度扁平化、承接处置高效的消防架构。创融大厦等智能楼宇,伴随安全覆盖。 可将海量数据存储分析、火灾监控、设施远程操作等数据与视频信息建立关联,对火灾、可燃气体等前端隐患进行“感知”和“研究”。 如果火灾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可在第一时间确定准确的起火位置,大楼专业消防人员将在3至5分钟内赶到现场进行二次确认。 消防救援到达前,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处理。
负责楼宇消防等应急安全管理的唐勋经理告诉记者,基于物联网理念设计开发的系统非常简单易用。 日常生活中,各楼层各个角落的消防水压是否正常,长期不用的洒水喷头是否健康,无须做破坏性实验,全-覆盖感应器通过公众号进入,可以让主人知道自己想知道的结果。
记者看到,当天系统评价的消防安全动态得分为98分,被扣2分的是顶层消防水箱水位预警。 在正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