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习近平总书记: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

发表时间: 2023-02-20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北海市考察时指出,“建设好北部湾大港,打造临海经济”。

◆在国家战略层面,北海汇集了《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北部湾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等多项国家层面的政策安排。海湾城市群”。 2017年6月,北海获批国家“十三五”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2018年12月,北海海洋经济开发示范区获国家批准建设。 2021年,包括北海在内的北部湾港将正式晋升为国际枢纽港。

◆2021年,广西湘海地区生产总值4202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广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0%。

◆2021年北海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缩短98.82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由2017年的18.2小时缩短至0.67小时左右。

◆目前,在北海市的向海产业中,仅产业就初步形成了绿色化工、电子信息、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高端造纸等六大产业集群、能源,总投资5600亿元。

◆向海经济的异军突起,颠覆了公众对北海“旅游城市”的印象。 在前两年分别增长60.3%和55.1%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同比继续保持31%的高增速。

文案策划|唐朵朵视觉设计余千欢|余千欢

翻开中国地图,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清晰可见。 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将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港口城市连接起来,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早期始发港,也是中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进入新时代,位于西部陆海新走廊门户枢纽的海斯古港焕发出新的生机。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北海市考察时指出,“建设好北部湾大港,打造临海经济”。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临海经济”。

由陆到海,以海带带陆,强陆促海,海陆一体。 大力发展海域经济,有效衔接陆海资源、畅通渠道,对推动形成陆海境外联动、双向互助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东方和西方。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扎实推进湘海经济发展。 2019年12月19日,广西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强区建设的意见》。 北海市先后编制实施了《北海向海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向海经济行动计划》,多引擎带动向海经济快速发展,努力把向海经济建设成为开放型经济、枢纽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惠民经济。

在国家战略层面,北海汇聚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规划》等多项国家层面的政策安排。 2017年6月,北海获批国家“十三五”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2018年12月,北海海洋经济开发示范区获国家批准建设。 2021年,包括北海港在内的北部湾港将正式升级为国际枢纽港。

五年来,北海加强对临海经济的基础设施支撑,全面振兴现代海洋产业,培育临海“产业”集群,深化陆海统筹,推动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打造面向海海洋产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总额、百亿级产业项目数量等多项指标连续位居广西第一,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的出海经济发展之路和绿色崛起。

2021年,广西向海地区生产总值4202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广西生产总值的17.0%。 向海兴,向海强,海丝古港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加强向海基础设施支撑】

2000多年前,位于中国西南沿海的合浦港商港林立,商船云集。 船只从港口起航,驶过东南亚,到达地中海。

防城港楼宇自控_楼宇楼宇对讲系统_防城港市公安局

如今,巨轮穿梭于北部湾,国内外货物在北海港口集散,再通过海铁联运运往目的地。

广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交汇的门户。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紧密联系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黄金通道,是促进临海经济南北延伸、激发广西临海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载体。

北海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 加快重大对外通道和综合交通骨干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临海交通枢纽互联互通水平。 成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一。

泊位开放,海港继续升级。 深秋的铁山港,气候宜人。 在码头组织调度的操作员蔡士军在这里工作了9年多。 谈起港口五年来的变化,他感慨万千:“2017年,铁山港作业区还没有场桥,现在新添了8座场桥,10台门架,RTG自动遥控和智能闸门、智能安防等系统,港口的发展越来越好。”

2017年6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扩大广西北海港对国际航行船舶开放的公告》,北海港开放发展进入新阶段。 北海港开放泊位从2017年的10个增加到现在的18个。 其中,铁山港作业区拥有6个15万吨级泊位。

集装箱发展公司副经理龙启志指着铁山港区5号、6号泊位后方的大型堆场说:“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可容纳约1.3万个一次装满集装箱。而 5 年前,那还是一片沙地。”

在货物通行能力快速提升的同时,“智慧港口”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北海港区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探索集装箱运输无人化、作业流程可视化、港口生产智能化、信息化,提升港口服务水平和通关效率,助力西部新区建设。陆海通道。

依托港口开放和硬件建设,北海港区集装箱航线日益密集,形成了“北海港-钦州港-世界各地”、“北海港-香港-世界各地”的外贸航线、“北海港—钦州港—内贸口岸”内贸航线也常态化运营。

据统计,2017年至2021年,北海码头年货物吞吐量从2336.06万吨增加到3330.18万吨,五年增长42.56%。 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从23.88万标准箱增加到61.38万标准箱,五年增长157.04%。

打通“大动脉”,交通网络立体联通。 就在5年前,北海与市区和铁山岗地区之间还只有一条老一级公路相连。 高速公路方面,只有兰海高速公路和榆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过境。

近年来,北海先后建成贵合高速、松旺至铁山港东海岸高速、向海大道,开工建设兰海高速钦州至北海段改扩建工程、大丰江大桥、连州湾大道。 打通了一批支撑湘海经济发展的交通要道。

全长44.82公里的向海大道连接北海市区与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高新区富城产业园、北海海洋科技产业园、南珠新城、铁山港临海产业区,有效促进生产。 城市融合。

“公司出口货物从综合保税区经向海大道到达铁山港码头,行程较以往缩短40分钟,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北海辰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据北海市交通局负责人介绍,北海市高速公路总里程由2017年的2916公里增加到3871公里; 铁路总里程增加到112.97公里,高铁通达区内外80个市县。 可直达长沙、广州、深圳、北京、石家庄、昆明、成都、重庆、贵阳等区外城市,实现周边省(市)直达。 秦北方三市经济圈一小时通达,北海逐渐从交通枢纽向区域陆路交通枢纽转变。

海铁联运实现了陆海运输体系的无缝对接。 2020年4月16日,铁山港进港铁路专线正式通车,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 2021年11月1日,榆林至铁山港铁路和铁山港进港线将同步进入电气化运营阶段,运力进一步提升。

“现在,铁山港进港铁路每天的发车能力已经达到10列。” 广西沿海铁路公司铁山岗站站长谢德华说。 每年可节约社会物流成本约8000万元。 2021年铁山港站货物吞吐量396万吨,是2017年的7.78倍。

优化服务,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北海以服务临海经济发展为核心,不断优化口岸通关机制,打造“一站式营业厅”,集金融、口岸建设费征收、进出口业务办理、客服受理等功能于一体,优化口岸作业流程,实施全程电子通关模式,稳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北海海关推广进口货物“提前申报”和“两步申报”模式,实施“到港直装”和“直提货”新举措。在船边”有助于缩短物流周转时间。 “我们采取了简化进出区管理、出区报关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 北海海关副关长宋景云说。

北海市商务局副局长蒋永辉表示,2021年,北海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缩短98.82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由2017 年的 18.2 小时减少到约 0.67 小时。 同时,北海市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 跨省办件占75.57%,同市办件占89.07%,跨区办件占86.81%。

2021年12月7日拍摄的西村口岸跨海大桥合龙现场。当天,位于广西北海市的西村口岸跨海大桥顺利合龙,为2022年通车奠定基础 照片曹一鸣/本刊

【唱响海洋产业新歌】

北海市海岸线长668.98公里,拥有众多优良的天然良港。 过去,许多人以捕鱼为生,渔业资源衰退等问题逐渐显现,沿海生态环境一度受到影响。

2017年以来,北海持续加大海洋生态修复投入,强化政策支持,推进科技创新。 以珍珠产业、深海养殖、水产品加工为代表的现代海洋产业蓬勃发展,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全面振兴楠竹产业。 北海素有“南珠之乡”之称,珍珠收藏历史悠久。 合浦出产的楠竹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产品。

2017年以来,北海市将南竹产业纳入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南竹产业振兴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每年从项目、用海、资金等方面安排专项资金、保险、科技服务等方面。一方面,扶持楠竹生产企业发展。

北海涠洲岛南珠养殖基地养殖珍珠贝新品种取得新突破,年产424.8公斤。 涠洲南珠养殖基地负责人黄士武说:“我们基地目前养殖面积1001亩,生产的珍珠个头大、光泽好、层次厚。”

北海市海洋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北海市计划从全产业链推动南竹振兴,已建成南竹标准化生产养殖示范基地13个。

打造生态“蓝色粮仓”。 今年50岁的金祖焕曾经以出海打鱼为生。 为响应政府主动减船转产的号召,他于2013年2月成立了北海金步环水产有限公司。近年来,他的生意逐渐壮大。

他的公司与广西大学合作,将陆上工厂化养殖与深水网箱养殖相结合。 工厂车间养殖军曹鱼、东星斑、圆头鲷、珍珠斑、红鱼等鱼类。 ,然后转移到外海深水网箱继续养殖。 金超焕告诉记者,公司深水网箱年产量700多吨,底播贝产量2000多吨。

在逐步减少北海海域捕捞量的同时,积极引导渔民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发展近海立体综合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加强深水网箱养殖,谋求深海效益。海。 数据显示,近5年来,北海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7%,新增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面积3.4万亩,国家级2个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获批。

科技赋能海洋牧场。 在北海市的一些海域,一排排的人工鱼礁格外有趣。 目前,北海有两个国家级海洋牧场。 其中,北海银滩南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投放人工鱼礁2776个,12.3万立方米。

据专家评估,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增加渔业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效果超出预期。

北海拓丰水产有限公司与广西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和院校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重点突破主导品种健康高效繁育等重大关键技术,打造适合当地的养殖模式和标准化生产。 管理技术体系,加强品种培育关键环节研究。

科技赋能的背后,是高端人才的支撑。 近5年来,研究院、清华大学海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内知名涉海科研机构落户北海,广西半数以上涉海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聚集北海,形成了6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香海“产业林”长出新集群】

向海经济是陆地经济向海洋延伸、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 五年来,北海继续发挥沿海、沿边、毗邻东盟等区位优势,充分发挥通道枢纽重要作用,推进“先导、配套临港大产业、新经济、文旅等产业链、集群。

汇聚临港产业集群。 在智能电视车间,一块块液晶屏在全自动化生产线上有序组装; 在一个新项目的施工现场,塔式起重机和机器的轰鸣声之间焊接飞溅。 汇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如火如荼。

“2019年,我们加大了对产业新城建设的投入,去年完成产值231亿元。” 惠科云贵大区相关负责人钟立平表示,公司智能电视年产量超过1000万台,产品远销海外100多个国家。 和地区。 依托汇科电子项目,北海引进了30多家产业链配套企业,产业集群项目带动作用显着。

近年来,北海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吸引了众多产业巨头入驻。 目前,在北海市向海产业中,仅产业一项就初步形成了绿色化工、电子信息、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高端造纸、能源等六大产业集群。 ,总投资5600亿元。 .

发展向海经济,需要在机制上进行探索和创新。 为提高产业集群培育效率,北海成立重大项目落地指挥中心,全面推行项目库建设“馆长制”。 “坐垫长”对项目签约、施工、后续运营实行全流程跟进服务。

在细致周到的特色服务支持下,一批重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仓长’帮我们办理了手续,生产线很快就投产了。” 信义玻璃(广西)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匡表示,公司拟在北海投资数百亿元建设信义玻璃产业园。

以海带陆,融合发展。 2019年,广西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海投资建设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已于去年12月投产。 今年1-7月,实现产值69.7亿元。

太阳纸业副总经理李刚表示,公司在东南亚投资林地,进入北海后,将进一步与老挝基地合作,形成从原料到国际领先的高端造纸产业链集群。消费终端产品的材料。

北海与内陆城市榆林共建口岸,龙潭产业园加快建设,70万吨锂电新能源材料综合产业基地、柳钢中金500万吨不锈钢基地建设如火如荼。

北海市发改委主任曾玲介绍,北海市将依托面向东盟的北部湾城市群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与榆林等内陆城市共同推进“飞地经济”合作模式,积极打造面向大海的“园中园”和“共建园”,推动陆上发展从海,陆海统筹,区域一体化。

临海旅游持续升级。 夜幕降临,停泊在海边的“首钢”号帆船被彩灯点亮。 身着古装的市民来来往往,奇装异服的各国商人从中穿行,港湾中船只来来往往。

北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 海丝首钢景区位于合浦,是北海市打造的全景互动景区。 以特写剧的形式,演绎了2000多年前合浦古港的繁华景象。 景区负责人熊景奇说,景区开放后,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仅2022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

北海银滩碧波荡漾,景色宜人。 近年来,北海投资约27亿元用于银滩整治升级,涵盖生态修复、景区提升改造、旅游基础设施装备建设等多个板块,推动银滩由观光升级。到休闲度假。 2017年,银滩景区接待游客318.79万人次。 2021年防城港楼宇自控,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仍将有732.71万人次的游客。

北海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彩彩介绍,5年来,北海市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推进了10多个重大文旅项目。 北海银基水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港、北部湾国际邮轮母港、国际旅游休闲港等成为旅游新亮点。 侨港小镇、合浦月饼小镇、高德古镇、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园等特色景点已成为北海旅游新名片。

新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北海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动能,先后发文鼓励发展高端服务业和现代金融服务业,吸引了京东云、天下秀、 落户北海。” 北海市产业 据河北省信息化厅总工程师卢晓军介绍,北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已占全自治区的一半以上。

截至目前,北海市累计引进高端服务企业576家,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07亿元,增长59.9%; 向海现代金融产业城引进企业800余家,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63亿元。

“北海一二三产业结构从2017年的18:42:40优化到2021年的15:42:43。” 曾令表示,未来两三年,新经济有望发展成千亿元产业。

向海经济的异军突起,颠覆了公众对北海“旅游城市”的印象。 在前两年分别增长60.3%和55.1%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同比继续保持31%的高增速。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起帆。 踏上新征程的北海,正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为方向,奋发图强、勇往直前,奋力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文|《展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国军 何伟 徐海涛)

发表于《瞭望》2022年第45期

中新网上海消息10月29日电(李秋英)10月28日,2021年无锡锡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大会暨万山湖生态科技城战略规划大会在上海召开。 万山湖生态科技城战略规划重大发布。 西山区向世界发出邀请,邀请大家走进万山湖,投资万山湖和西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创新谷秉持创新之志,在未来城迎接未来的约定。

据介绍,万山湖生态科技城位于西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总面积45平方公里,可建设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14平方公里。

万山湖生态科技城是沪宁产业创新带和太湖湾科技创新带交汇的战略支点。 未来,这座科技城将与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联合开发,共同打造具有独特生态魅力、科技创新、辐射长三角服务的“锡东未来城”。 总面积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0万人。

无锡市锡山区政府_锡山区楼宇自控创新服务_自控楼宇冷热源系统

总投资453.9亿元的14个项目在活动现场签约,包括总投资100亿元的AI数字云谷产业基地、总投资30.5亿元的钙钛矿太阳能器件、总投资1亿元的第四代基因测序仪。 6个产业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恩杰新材料技术研究院、3亿元的片上系统、50亿元的交银科创、5个科技创新项目,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2个基金项目20亿元。

活动还揭牌了“无锡锡山(上海)离岸创新中心”,与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达成共建协议,与大型央企中交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还与五大银行合作,会计师事务所、研究机构、外国商会等12家国内外知名单位达成战略合作。

无锡市委常委、副市长丁四海表示,作为无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大门”和“桥头堡”,相信锡山区将切实肩负起带领无锡“东进融入上海都市圈”的重任,做好与上海市领导的高层对接文章。 无锡市委、市政府和锡山区委、区政府也将统筹各方力量,为万山湖企业和企业家的发展创造最一流的环境、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全力保障和支持合作项目顺利推进。

无锡市锡山区政府_自控楼宇冷热源系统_锡山区楼宇自控创新服务

根据规划,万山湖生态科技城还将建设以创新产业为龙头,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绿色能源为龙头,以探索未来产业发展布局为导向,兼顾商务、文化、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态配套的“3+X”产业构架。

总体上将形成“一湖一岛六厅四廊六组团多单元”的空间格局。 “一湖”指万山湖,打造科技城的绿色心脏和名片; “一岛”是指智慧岛,打造为科技元素最集中的活力核心区; “六客厅”是指围绕湖区集聚中心的六大创新; “四廊”包括大成路科技门户廊道、西湖路科技创新廊道、西山大道科教景观廊道、莲府路产业协同廊道; 每个创新单元都根据目标进行定位。

“无锡未来城锡山区楼宇自控创新服务,锡东创新谷。” 西山区委书记周文东介绍,万山湖生态科技城战略规划定位为面向长三角、面向未来的世界级“生态科技城”。 西山区将围绕这一目标,全力打造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创新新支点、长三角现代产业新高地、未来城市建设新样板。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盛会,向大家呈现一个充满活力、商机无限的万山湖生态科技城,一个机遇叠加、前景广阔的西山。希望各界朋友走进西山,融入西山,与我们携手开展更多卓有成效的务实合作,在西山这片创业创业热土追梦、筑梦、圆梦。” 周文东说道。

联系我们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琼ICP备2021009423号-1 Copyright 2021 康沃思物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