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没有智慧楼宇,一个真正的智慧城市是不可能存在的

发表时间: 2023-01-29

有人说,真正的智慧城市离不开智能建筑

1984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座智能楼宇,开启了利用信息系统管理楼宇的新纪元。

2008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先后建成了数字北京大厦、鸟巢、水立方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化建筑。

2009年,IBM率先提出建设智慧地球,各地掀起智慧城市建设热潮。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建成了上海世博会馆,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智能建筑。

2015年,以京东方大厦、广联达信息大厦、新浪总部大厦为代表的智慧楼宇管理模式得到推广应用。

传统建筑现状

智能建筑的创新源于迫切的需求:能源浪费、管理难、运营成本高……

建筑是能源浪费的主要载体,建筑能耗成本占总运营成本的30%。 节能降耗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人工成本上升,技术手段匮乏,资产管理服务日趋复杂,以人工为主的工作方式导致人工成本快速上升。 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智能技术来改变现状。

智能建筑创新

智慧建筑利用“BIM”感知、监测、分析、控制,整合建筑关键环节的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智能响应各种需求楼宇自控与bim结合,使建筑整体运行具有自主化的特点。组织、自我运作、自我优化。 能为节能减排和环境改善提供优质空间。

从而形成智能建筑的特点:智能、绿色、高效、安全!

因此,要实现建筑的智能化控制,必须掌握的就是建筑数据监控与智能远程控制的神器——“BIM”系统

黑科技“BIM”系统

“BIM”的核心是建立一个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并利用数字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一个完整的、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建筑工程信息库。 “BIM”系统应用于建筑智能化管理。 通过智能配电、门禁、传感器等终端设备的应用,结合楼晓宇智能物业管理系统,实现楼宇可视化、一站式数据管控。

Weiyu Ding 了解新 BIM

“维宇鼎石信BIM”操作系统,以建筑为核心,链接智能硬件与业务,实现建筑数字化、可视化管控,创新打造新型BIM,解决建筑运营管理、数据运营等复杂问题,将传统建筑的5A标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为楼宇赋能,整合楼宇前后端管理及展示业务,实现楼宇智能化、科技化。

可视化管理界面,一站式数据管控中心,可视化管理界面,帮助楼宇管理运营轻松了解楼宇管理数据。

昨日上午,在向阳路一侧的古运河会议中心,一个可爱的“阿凡达”机器人现身,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 据了解,这是无锡首例机器人社工。 它是梁溪区民政局试点的人工智能设备。 有望通过“互联网+”模式,减轻基层社工负担,实现24小时为居民提供服务的目标。

那天,当有人走近这个“阿凡达”时,他会挥手欢迎,可爱的大眼睛眨巴眨巴的,很快回应道:“您好,请按屏幕下方的按钮,告诉我有什么事。”您需要办理的业务?” 当接线员说“我要申请低保”时,“头像”屏幕迅速弹出相关内容,并称“当前页面为办理材料及相关手续,请仔细阅读”。 市民可以选择扫描屏幕二维码阅读并保存在手机上,也可以点击屏幕右下角的打印按钮直接获取纸质资料。 目前,机器人涉及的查询业务包括党群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文化服务、社区管理服务等。

“这是我们对人工智能的第一次尝试,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社区工作中一些重复性高、群众反复询问的问题。”梁溪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 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辅助社区工作 完成机械化、程序化的政务服务工作,以智能化促进人性化。 该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基层社区工作者减轻办事压力,同时也让居民办事更轻松、更高效,实现24小时问答。 人工智能与“普社工”相得益彰,各展所长,赋能社区工作者的价值实现。

三款“阿凡达”机器人将分别在广义街道金河社区、金桂街道朗诗社区和北大街街道古运河社区投入使用。 梁溪区民政局副局长张亚静表示,考虑到社区老人较多,这款机器人会不断完善。 未来还将开发识别方言的功能,让一些不会说普通话的老年居民也能通过语音了解信息。 顺利处理各类业务。

一窗服务,“互联网+普社工”服务与公众零距离

“居民办理个人社保需要什么材料”、“生育保险如何报销”、“社区垃圾挡路如何处理”……居民在生活中会遇到一系列的小问题。 在原有的社区服务模式下,社区工作者岗位数量固定,业务单一。 某条线的社工一旦生病或外出开会,相关居民前来办事,白跑一趟。 通过在社区开展“普社工作”服务模式试点实践,梁溪区有效改善了社区工作“门槛”明显、居民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

10月29日,梁溪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建立“普社”服务模式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推广“普社”服务模式。 昨日,梁溪区“普社员”业务培训和机器人社工亮相,意味着“互联网+普社员”服务模式进入实质阶段,实现了社区工作者从“一岗制”到“一岗制”的转变。全纪律制度”。 ”,让群众享受“零距离”服务。

全方位、全方位、简化窗口,让更多社工走进寻常百姓家

在金楼桥旁的朗诗小区,看到居民徐保华想了解党员活动情况。 她对应的网格员不在,她直接去总接待岗了解情况。 工作人员许岚帮她解答问题,双方都很满意。 徐兰负责司法一线的综合管理,但作为当天的轮值值班人员,她需要了解小区近期的所有活动,比如游园活动的登记、发放的慰问品等。唯一的孩子。 “日常业务需要的资料我基本都知道,只要把所有的资料都收集好交给一线社工,居民就不会因为找不到人而来回奔波了。”徐兰说。 . 首席接待员提高了她的专业技能。

社区书记王可也表示,全科社区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倒逼他们成才。 这些措施也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

据了解,在梁溪区《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打破社区工作人员“一人一岗”、“分割”的传统服务模式,通过业务培训和经验转化。 通”。每天1-2名“普社工”在大厅工作,完成95%以上的住户接待工作。简单的业务随时完成,复杂的业务在前台受理和办理在后台,防止居民做生意“跑路”,居民到小区只找一个人,无所不能。

这一措施优化了人员配置,减少了社区值班人员,将节省下来的人力资源全部转移到网格上,大大增加了探访时间,及时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也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 距离,真正走进百家,探访百家,解决百难。 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了解居民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朗诗社区,各种生日会、瑜伽班、古筝课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生活。

区分地梁与基础梁_自控楼宇冷热源系统_梁溪区楼宇自控质量服务

今后,开展“普社工作”服务模式的社区,原则上不再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大厅,改为开放式接待台,实行全开放式服务榜样,打破“篱笆”,与群众面对面交流。 在几个成熟社区探索“互联网+”综合社工服务模式,形成小按钮促大服务、小平台通过智能机器人服务民生的管理格局。

发布手册,制定标准,助力专业能力提升

在广益街道金河社区,一本《普通社工手册》成为大家的“上岗指南”,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也可以借助这本手册帮助居民处理各种事务。 社区书记陈瑶表示,自2017年10月正式成立以来,他们在全市率先全面推行“普社”服务模式,将原有的多个专业窗口整合为两个综合窗口,按照“前台接待、后台处理、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流程,由“普社员”负责接待住户和受理服务项目。在昨日的培训现场,升级后的“梁溪区普社员”指南(2019试玩版)》也正式亮相。

按照《梁溪区普社员手册》,全面持续提升“普社员”的服务能力和专业素养。 区级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普社工”能力提升培训,帮助“普社工”掌握各部门向社区延伸行政事务的业务,熟悉相关政策和流程. 根据《社区依法履职事项》和《社区救助工作事项》两份清单,梳理制定“普社会工”具体服务项目,制作服务清单,开展规范化、规范化服务。 在办事过程中,强化首问负责、立即办妥、承诺办理、错时办事等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信息量大反馈、监督通报、考核奖励等管理制度惩处问责梁溪区楼宇自控质量服务,确保“普社会工作”服务模式顺利运行。

梁溪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要通过建立制度,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逐步完善“普社员”岗位培训制度。 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以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的“普社”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涵盖职业道德、任务完成、学习培训、绩效成果、居民满意度等。满意。 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用、等级评定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长期扎根基层、作出突出贡献、群众认可度高的“普科社工”,可在人才培养、考核、晋升等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为了让更多的社区工作者快速进入角色,为期两天的普社工培训也于昨日开课,讲师阵容强大,有高校名人、业务一线人才,也有脚踏实地的一线人员社工讲实战。 梁溪区通过探索“普社工”定向培养路径,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工作者人才培养机制。 他们还将与高校合作培养“普社工”,通过培训、开班等方式,建设高校与社区融合的“普社工”实训基地。

为此,他们制定了“普社工”三年成长计划,按照30%、60%、100%社工进站比例,逐步建立“普社工”服务模式每年,以晋升梁溪区“普社工”。 “分配科学合理,实现了社区工作人员由专职社工向全能型社工转变,居民办事由走着走着等着别人办事转变,由专职社工向全能型社工转变。社区工作方式由集中办公向便民服务转变,有效提高社区服务居民水平。

联系我们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琼ICP备2021009423号-1 Copyright 2021 康沃思物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