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河南商报记者 金爱林
11月16日,郑州中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智科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为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发稿,中智科技开盘价为29.8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2.71%。
深耕发电机组控制器领域,具备进口替代能力
据悉,中智科技主要从事内燃发电机组自控系统、低压配电自控系统等相关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014年1月24日,众智科技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2020年12月17日终止上市。
2020年12月,智慧科技入选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深耕发电机组控制器相关领域,也让中智科技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竞争优势。 截至2022年6月30日,智美科技拥有专利36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2项。 同时参与起草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
此外,中智科技产品广泛应用于大数据、云计算、国防系统、新基建、船舶、油气勘探等领域。 目前,我国发电机组智能控制器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并多次取得突破。 国外核心技术壁垒,大部分产品实现进口替代
以并联控制器为例,智美科技表示,2011年之前,国内多台发电机组并联、市电并联市场一直被神海、科迈、丹控等国外品牌垄断。
中智科技2011年研发的发电机组并联控制器具有完全自主产权,技术参数高于国家标准,具有替代国外同类产品的能力。 此外,并联控制器在机组调度、负荷分配、输入输出控制、抗谐波处理、低温启动等方面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软件算法和硬件设计技术,并已申请这些关键核心技术的国家专利。
中智科技在招股书中提到,近年来,由于终端客户对产品精度、功能、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精度、适应恶劣环境、智能化、物联网逐渐成为发展趋势行业的发展,也对行业内企业的综合技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中智科技在内燃发电机组控制系统产品的研发中引入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数据分析等新技术。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总投入分别为909.61万元、1030.25万元、1288.31万元和729.54万元,分别占研发投入的6.54%、5.86%、6.33%和7.96%。各期营业收入。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占累计营业收入的6.49%。
拟募集资金6.13亿元,着力主业延伸
招股书显示,中智科技本次拟发行不超过2908.4万股,预计募集资金6.13亿元。 募集资金将用于中智科技产业园建设、中智科技研发检测中心建设、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 .
其中,3.63亿元用于“中智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1.5亿元用于“中智技术研发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发电厂变配电楼宇自控,1亿元用于“中智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资本项目”。
同时,中智科技提到了本次募集资金的具体用途。 中智科技表示,本次募资项目均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展开,是对现有业务的延伸和拓展。
从过往的业绩数据不难看出,中智科技对主业的重视。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中智科技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53.99%、56.69%、56.75%和52.44%。
据了解,中智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利用现有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扩大智能控制器及相关产品的生产规模; 研发技术人才,进一步拓展研发领域,增强研发实力;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是为了满足公司现有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需求。
11月4日,智美科技正式开启认购,发行价格为26.44元/股,本次发行数量为2908.4万股。 本次发行不对发行人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员工资产管理计划等外部投资者进行战略配售。 本次发行最终不向战略投资者配售,初始战略配售股份与最终战略配售股份的差额145.42万股转回网下发行。
最后,本次发行采取面向合格投资者网下询价配售(以下简称“网下发行”)和面向持有深圳市场非限制性A股或非限制性存托凭证的社会公众进行网上投资的方式。 采用定价发行(以下简称“网上发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本次战略配售回调后、线上网下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下首期发行量为2,079.55万股,占本期发行量的71.50%; 本次网上首发数量为828.85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28.50%。
根据《郑州中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告》公告的回拨机制,回拨后,网下最终发行股份数量为1,497.85万股,占本次发行的51.50%。本次发行股份总数; 最终网上发行数量为1,410.55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48.50%。 回调后,本次网上定价发行中签率为0.%,申购倍数为4601.46202倍。
未来,我们将积极开拓新能源等控制领域的新业务市场
中智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三至五年内,仍将专注于内燃发电机组自动控制和低压配电领域,围绕相关智能硬件产品进行研发。 控制技术、多机并联技术、智能配电控制技术、混合能源控制技术等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投入,更新迭代相关产品,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的控制器产品系列,如数字电压调节器、柴油机主控单元、带点火控制的燃气机主控单元等。
同时,中智科技提到,将加强营销网络建设,积极拓展全球目标区域市场,稳定和扩大市场份额。 未来,中智科技将抓住行业利好政策带来的市场机遇,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和服务附加值,逐步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内控自动控制领域整体系统。燃烧发电机组和低压配电自动控制。 作为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将为提升内燃机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智慧智慧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坚持技术领先、产品卓越、服务一体化的经营理念,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在慧美科技新股发行上市仪式上,慧美科技副董事长、总经理崔文峰表示,除了继续深耕原有的低压配电及发电机组衍生业务市场外,还将还积极开拓新能源、微电网、储能等控制领域的新业务市场,进一步拓展公司发展空间,提高未来盈利能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美、英、日等国输配电投资约为供电的1.2倍,配电网投资是输电网的2倍以上,而投资在中国配电网还不到输电网的一半。 今墨能源首席分析师罗百辉认为,随着大部分供电输电线路框架基本完成,我国电力投资重点将逐步转向电网智能化和配电网建设,以化解历史债务。
中国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配电网建设。 国家电网在2013年年中工作会议中提到“发展配电网建设是重中之重”,首次将配电网建设提升到最高优先级别。 为响应国家电网要求,各省电网公司正在制定2014年投资计划,重点放在配电网建设上。
内在需求推动配电自动化投资
配电自动化是配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2012年我国配电自动化水平覆盖率不足15%,而发达国家配电自动化水平达到50%以上。 随着新的电源和负荷直接接入配电网,给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技术问题和挑战; 另一方面,在供电可靠性方面,我国配电网系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高水平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加强配电自动化建设是电网发展的内在需求。
投资规模有望超千亿
预计未来五年,在最悲观的情况下,实用配电自动化系统整体市场规模在711.6亿元左右; 标准型为中性假设,投资规模为1186亿元; 在乐观形势下推进整合,总体投资规模1779亿元。 在中性投资规模假设下,年均投资237.2亿元,而2012年配电自动化整体投资规模为55亿元,未来三年投资增速有望保持50%以上%。
二次设备企业引领配电网建设高潮
由于配电智能化改造对相应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大型工程项目经验、软硬件集成能力等要求较高,只有同时具备一二次设备和系统的大型企业生产和配电网可以从中受益,其他企业,如只生产配电网一次设备、配电网二次设备和系统,或只生产部分配电网一次设备的企业,很难从配电网的大投资中受益智力因自身水平和能力所限。
罗百辉认为,配电自动化的受益企业主要是许继电气和国电南瑞; 至于吉成电子和四方,由于在配网自动化领域已经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第一时间出现设备短缺。 补足后,有望继续受益于未来配电网建设的高潮; 各配电网企业积极研发新产品迎接配电网建设的高潮,这对于掌握新产品进入市场“出生证”的电力科学研究院来说也是利好。
虽然3D打印的概念已经广为人知,但至今仍处于普及阶段。 3D打印虽然诞生了30年,但产业化的势头还远未形成。 在日前召开的2014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表示,开放应用市场是加快3D打印产业化的关键环节。
会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阿卜莱提·阿卜杜勒西特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正处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关键时期,3D打印技术如何发挥重要引领作用作用,以及如何找到与传统产业的结合点,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 他强调,要大力拓展3D打印应用,推动3D打印技术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
3D打印作为先进制造的重要领域,市场前景看好。 2013年全球3D打印产值超过30亿美元,中国3亿美元。 罗军预计,2014年全球规模有望突破60亿美元,中国6亿美元。 预计2016年全球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中国将超过100亿元。 到2020年左右,3D打印技术可能实现全面产业化。
3D打印行业的最大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关键时期。 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既是当前最大的难点,也是3D打印行业最大的机遇。
“作为一项前沿的先进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文创、生物医药、工业、建筑等领域。实践证明,3D打印技术正在创造更多的奇迹,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变化。”
指出,30年的历史证明,3D打印作为一种独特的先进技术,具有传统制造无法替代的特点,可以解决传统制造无法解决的问题。 、复杂和个性化的谜题。 因此,我们在推进3D打印技术产业化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3D打印的比较优势,积极推动3D打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
指出,虽然3D打印技术诞生已有30多年,但总体来说还是一项非常年轻的技术,未来要实现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有必要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集团化发展,彻底改变目前产业小而散的被动局面。
与会者认为,虽然我国3D打印技术已经应用于新产品开发、模具模型再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但我们对3D打印技术的了解才刚刚开始。 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基础应用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智能材料技术相结合,将是下一代3D打印技术的发展方向。 或许三五年后,3D打印技术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搭建平台,强化应用
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企业还在走传统制造的老路子,生产设备、卖设备。当用户企业不知道如何应用3D打印时,显然这条路走不通。” 罗军表示,3D打印目前还没有实现产业化。 最关键的是缺乏成熟的模式。 他建议,在3D打印技术本身缺乏的背景下,产业联盟和政府应该搭建公共开放的应用平台和科普平台。
为加快3D打印产业市场化应用,促进产业化发展,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与青岛市政府近日签署合作协议,世界3D打印总部正式入驻。青岛市首家3D打印创新服务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罗军表示,发展3D打印技术必须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选择青岛的主要原因是青岛市政府和青岛高新区对3D打印技术的高度重视,从战略高度对3D打印技术进行了长远规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同时,作为科技型工业城市,青岛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
会上,山东省副省长张超超表示,山东省高度重视3D打印技术及其产业化,充分发挥市场需求的引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突出创新。企业主体地位,围绕3D打印软件集成、材料开发、应用示范等领域,积极加强研发和推广,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3D打印技术在部分企业得到高效应用,积累了发展经验。
“发展3D打印技术是提高产品开发水平和工业设计制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张超超强调,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楼宇自控系统市场,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是山东省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在此过程中,山东省将面向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的深度研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的有效结合。 推动3D打印技术在工业、建筑、医疗卫生、文化创意等各领域广泛应用。 同时,山东省将继续支持青岛市实施3D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研发创新,打造3D打印产业高地。
降本增效突破瓶颈
如今,3D打印在高性能、难加工的金属大型关键部件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正因为如此,3D打印正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汽车、飞机、航天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会上,英国增材制造联盟主席汤姆斯指出了3D打印的诸多优势。 例如,增材制造可以降低时间成本、库存成本、环境成本和材料成本。
表示,目前,3D打印已经在航空航天领域开辟了一些应用。 据预测,到 2020 年,将有 10 万个增材制造零件用于航空航天业。据报道,GE 目前有超过 800 台 3D 打印机在使用。 空客A320客机采用了3D打印技术,其中一个活页部件可以减轻约10公斤的重量。
在降低时间成本方面,他以兰博基尼为例。 制造一个传统原型需要 40 天和 40,000 美元,但使用 3D 增材制造只需要 20 天和 4,000 美元。 在发动机的设计中,如果采用3D打印,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质量。 而且,对于企业来说,还可以降低库存成本。 此外,作为增材制造,3D打印降低了运输成本,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更好地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史玉生也表示,3D打印可以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成本。 以前开发一个模具需要几百万美元,现在只要几万美元。 此外,它还可以简化制造并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而且,对于很多难加工的材料,比如陶瓷等材料,都可以采用3D打印的方式。 此外,还可以推动绿色制造模式,也就是说传统制造的很多“弊端”都可以通过3D打印来改变。
史玉生还指出,3D打印在与传统产业结合、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等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包括:3D打印设计理论与方法尚不完善、3D打印生物设计理论与方法不完善等。设备尚未面世,3D 打印仍面临诸多挑战。 设备精度、成型效率、价格、稳定性都不好。 此外,材料有限,3D打印的各种性能还缺乏一系列标准等等。
在3D打印所涵盖的设备、软件、材料等产业链中,材料仍然是制约3D产业加速发展的最大瓶颈。 这是业内的普遍共识。
理论上所有材料都可以用于3D打印,但目前石膏、光敏树脂、塑料是主要材料,难以满足大众用户的需求。 工业级 3D 打印材料更加有限。 目前适用的金属材料只有10余种,只有特殊的金属粉末材料才能满足金属零件的打印需求。
苏州巨富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小凡表示,材料是3D打印发展最重要的瓶颈。 “这个问题怎么描述?我觉得需要结合3D打印未来一个发展方向的判断。我个人有一个理论,我一直认为3D打印真正爆发的不是一两个市场,比如军工、航天,包括医疗,多元化、功能化应该是未来非常大的趋势。”
罗小凡认为,材料成本高是工业级打印机无法快速推广的重要原因。 在工业级3D打印机中,材料成本是一个非常大的瓶颈,尤其是在中国,我们要面对大量的进口材料,在高分子材料方面,很多材料的价格达到3000~4000一公斤。 ,许多“应用程序”不能接受它。 医疗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在整个3D打印中,包括硬件、软件和材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深圳市光华伟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义虎表示,目前3D打印材料存在很多问题:适用材料的成熟度跟不上整个3D市场的发展; 打印流畅度与固化过程所需时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冷却与定型的矛盾与材料的强度; 材料对人体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之间的矛盾; 缺乏材料标准化、系列化规范等。
对于未来3D打印材料的发展方向,杨一虎认为有两大趋势。 一是材料的功能化和专业市场的发展。 二是所谓普及。 3D打印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走进千家万户,就像电脑一样。 那么,产品的性价比要好,性能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