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南京大楼试点选址86岁历史建筑多重“身份”操作性强

发表时间: 2024-06-24

南京大厦打造“数字孪生”系统,上海启动城市数字化治理最小管理单元试点。 大楼内客流量如何,门前是否有乱停放的共享单车……整栋大楼的“生命体征”都能实时体现。

“五一”小长假期间,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游人如织。 在南京东路与河南中路的交汇处,一栋现代主义风格的历史建筑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 这座大楼就是南京大厦,现在是华为的旗舰店,每天都有大量的消费者在这里体验新手机。

大厦三楼,一名顾客被窗外热闹的景象吸引,打开窗户,将手机探出窗外拍照——这个看似平常的举动,却可能给人群带来坠物隐患假期的时候在街上。 安装在窗户上的传感器立即检测到窗户的打开。 店内保安范天宇佩戴的智能手环立即收到系统自动报警,赶赴现场处置。 系统立刻提示窗口已关闭。

这个小型智能感知应用程序只是该建筑“数字孪生”系统的众多应用程序之一。 大楼内客流量如何,门前是否有乱停放的共享单车,大楼内水电管道是否正常运行……整栋大楼的“生命体征”都能体现出来通过该系统实时进行。

一座城市有几千万栋建筑,而建筑是最小的城市。 今年1月,黄浦区在上海市运行管理中心的指导下,与华为共同为南京大厦打造“数字孪生”系统。 为此,上海启动了城市数字化治理最小管理单元试点。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南京大厦的管理经验将会得到推广。 从一座建筑到一条街道,从一个区到整个城市,“孪生”数字城市将推动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和改变。

飞行员

86年历史建筑选址

多重“身份”可操作性强

近两年,上海开始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试图率先打造数据驱动、科学决策的“数据治理”新范式南京什么是楼宇自控,提升城市运行能力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城市治理。 城市管理必须像刺绣一样精致,城市数字治理也必须从细节入手,力争有效整合、共享、整合更多政府管理资源和社会资源。 因此,城市数字化治理最小管理单元首个试点的选址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南京大厦已有86年的历史。 1935年,其前身“哈​​同大厦”在此建成。 次年,始建于1860年的老杰夫丝缎局迁入经营。 一度成为上海规模最大、资金最雄厚的丝缎店。 经过多次重建和改造,南京大厦现在是华为的旗舰店。

需要日常维护和修缮的历史保护建筑、繁华闹市中人头攒动的街边商铺、拥有尖端技术和先进设备支撑的市场主体……多重“身份”融为一体,在这里开展试点,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城市数字化治理的最小管理单元,显然可操作性更强、信息量更大。

应用

积累超过50万条数据

比如对建筑物进行实时“体检”

走进这座建筑,细心的人会发现,窗户、角落、门框、天花板……很多不起眼的角落都装有小型电子元件。 这些是具有不同功能的物联网传感设备。 通俗地讲,它是一种可以监测物体状态变化的传感器。

例如,窗户上的传感器可以监测窗户是否打开,消防出口门前的传感器可以监测消防出口是否有杂物,天花板上的传感器可以感知吸烟或火灾产生的烟雾,还有一些安装在墙角的传感器监测建筑物是否振动。

整个大楼共有80多套此类设备,实时采集建筑物的各种状态数据,包括建筑物振动和倾斜数据、烟雾数据、电梯数据、温湿度数据、噪声数据等。

“手镯又震动了。” 保安范天宇抬起手腕,手环显示屏上出现了吸烟警告信息。 原来,有人在消防通道内吸烟,范天宇赶到阻止后,大楼的“健康指标”立即恢复正常。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烟雾检测+边缘吸烟行为检测’来识别吸烟行为,并尽快前往现场处置。” 范天宇说道。

不同功能的传感器相互配合,就像人类的视觉、嗅觉、听觉五种感官,综合形成对建筑“生命体征”的实时掌握。

与以往建筑行业普遍采用的静态建模不同,南京大厦的“数字孪生”,除了对建筑物理形态和周边环境进行超精细建模,实现视觉上的“1 :1”还原,还通过大量的动态数据让建筑“活”在数字世界中。 “相当于对南京大厦进行了一次实时‘体检’,并输出一份综合报告。” 华为上海云与计算业务部总经理张应庚表示。

今年1月以来,南京大厦“数字孪生”累计处理数据超过50万条,处理吸烟报警439起、消防通道堵塞55起、开门窗报警995起。 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事件80%以上是在参观者体验物联网设备时触发的,而真实的事件远少于反映的数据。

协同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双赢

每一座建筑、每一个人都是城市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当然,大厦的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市场主体,还需要管理部门的支持。

以接入“数字孪生”系统的地铁运营数据、环境数据、道路交通数据为例。 这些都是黄浦区城市交通中心共享的,南京大厦产生的相关数据和风险状况也在黄浦区共享。 区市体育中心受控。

“5月1日”假期大客流应对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黄浦区城市交通中心的大屏幕上,各个城市的运行数据正在快速滚动。 当步行街客流达到中高风险级别时,黄浦区城市交通中心将发布大客流预警。 南京大厦“数字孪生”系统发出配套处置通知。

“南京路步行街是上海的重要地标,节假日期间有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购物、参观,步行街的客流控制十分重要。” 黄浦区城市体育中心工作人员老张说。

与此同时,南京大厦店内的保安经理通过手环收到消息,立即组织保安人员配合启动客流控制方案。 “不出门”,严格控制人流,河南中路一侧大门实行“只出不进”。 在技​​术的支持下,政府和市场主体形成有效联动,共同完成应对大客流的管理措施。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城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与政府形成良性高效的联动。” 复旦大学教授、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雷表示,这将极大提高市场主体的管理水平。 实现社会利益与市场利益共赢,探索政府与市场主体有机联动的城市数字治理新方式,也是“人民城市由人民建设、人民城市由人民建设”重要理念的践行。和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城市”。

8月3日上午9点,一根宽0.8米、高0.9米、长6.8米的钢梁在上海中心大厦施工现场缓缓吊装,安装高度为580米。近30分钟后米。 到位。

当长沙还在憧憬83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的梦想时,全国最高的建筑已经在黄浦江畔封顶——主楼高125层,高580米,整体大楼竣工后高632米。

毗邻420米高的金茂大厦和492米高的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的建成将勾勒出一道上升的天际线,成为该地区超高层建筑的压轴之作。

按照计划,上海中心大厦将于2015年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招商工作也已启动。 作为“三高”中唯一一座由地方国资开发的高层建筑,上海中心大厦的商业品质仍需运营商探索和市场选择。

豆腐土上建高楼

“上海中心大厦不仅仅是一座更高建筑的复制品。我们希望真正实现一座伟大城市所需要的伟大建筑。” 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庆伟在封顶仪式上致辞。

负责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营的公司由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城投”)、陆家嘴股份有限公司(.SH)、上海建工集团组成。工程(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三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1%、45%、4%。 根据此前官方数据,上海中心总投资约148亿元。

对于这座上海单体体量最大的写字楼,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平给出了一个直观的比喻:“它相当于一座成熟的城市,一座‘矗立的外滩’。”

上海中心大厦总建筑面积57.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38万平方米),而延安路以北外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

建设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市政府经过多年筹划作出的战略决策。 早在1993年浦东开发开放时,上海中心大厦所在地与毗邻的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就已被规划为超A级高层建筑群,三座建筑共同构成了制高点。小陆家嘴中心区的高度区域。

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开工竣工后,2006年4月,上海市政府专题会议明确,由上海城投负责征集和深化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建筑概念方案研究。上海中心大厦项目。 与以往的“两高”不同,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完全由上海本土国企建设开发。

由于其规模和高度,上海中心大厦在设计、规划和施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给建筑领域带来了诸多技术变革。 上海中心大厦如何解决地面沉降因素? 这是外界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上海是典型的软土地基,软土地基所承受的荷载相对较小。 据上海东光新闻频道报道,上海建工副总经理、上海中心大厦总承包项目经理总经理方庆强表示,该建筑地理位置不符合打桩条件,上海中心大厦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 这是首次在软土地基上建造重达85万吨的单体建筑,犹如“豆腐土上建高楼”,面临诸多困难。

为了提高承载能力上海中心楼宇自控,上海中心大厦必须在“豆腐土”中插入一定量的管桩。 《上海国资》报道称,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使用的钢管桩,但如果上海中心照常采用,大量超长钢管桩会挤压土地,带来邻近超高层建筑结构损坏。 性破坏。 此外,打桩产生的巨大振动和污染物排放,会严重影响周围的运行和生活,也会对周围的地下管道和道路造成损害。

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均由上海建工承建。 但这一次,上海建工必须想出新办法。 因此,上海中心大厦首次采用“钻孔灌注桩”,通过机械在基础上钻孔,放置钢筋笼,最后浇注混凝土形成基础桩。

然而,传统的钻孔灌注桩仍然面临挑战。 单桩设计承载力约为600吨,极限承载力仅为800吨。 上海中心大厦最多只能打1000多个基桩,而要承受85万吨重量的上海中心大厦根本无法如愿。

经过多次试验,上海建工找到了解决方案——后注浆。 通俗地说,常规混凝土桩基半干后,进行高压注浆,将浆液从侧面挤出,填充桩基间隙,压实桩侧泥皮,增加单桩承载力提高2至3倍,极限承载力提升至3100吨。

借助“大直径超深钻孔桩后注浆”的施工技术,上海中心于2009年7月顺利完成主楼955根直径1米、桩长86.05米的工程桩。建造。

招商

在上海发展金融服务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下,“上海中心”将被打造成陆家嘴金融城的标志性建筑和上海金融服务业的载体。 上海这座全新的“高富帅”定位为五大功能:国际标准24小时甲级写字楼、超五星级酒店及配套设施、主题精品商务、观光文化休闲娱乐、专题会议设施。

3日,顾建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结构封顶之前,上海中心大厦尚未取得预租许可,因此无法签订预售合同,因此更多的商业内容可以不予披露。

不过,顾建平也表示,确实有很多潜在的租户,包括商店和餐馆,都在洽谈。 “招商工作正在进行中,我们确实有两个意图,一是文化项目,二是我们要在37层建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

记者获悉,观复博物馆已与上海中心大厦001号签署商业空间租赁意向书。 其创始人马未都表示,博物馆入驻上海中心大厦,将借助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让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 ,让中华文化有机会与科技结合向世界展示。

对于写字楼的招商,顾建平告诉记者:“我们优先发展金融、中介服务等相对高端的现代服务业。当然,我们不会排除高端制造业。我们也会有其他特殊要求,如绿色环保理念。”

上海中心大厦主要租户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服务业。 在2008年上海中心开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顾建平也提到,这里将会有一些针对金融业的特殊设计,比如专门为入驻的金融机构提供交易楼层、24小时办公服务等。 。 。

大约五年后的今天,尚未完全走出危机的全球经济和放缓的中国经济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

“目前,小陆家嘴核心区的超甲级写字楼空置率都是个位数,我知道是5%。” 顾建平表示,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空置率,这说明该地区有高端写字楼。 必需的。

作为上海商城的物业管理顾问,CBG.NYSE上海研究部总监谢晨告诉记者,2013年至2014年间,浦东新区上海甲级写字楼的供应量非常少,预计到2014年底,该地区上海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仅为6%,这将推动上海中心大厦的预租。

但谢晨也表示,2015年上海写字楼供应将达到高峰,如果所有项目如期交付,将为市场带来200万平方米甲级写字楼供应,其中1/4为甲级写字楼供应量。位于浦东核心区。 如此大量的新入市供应将对本市写字楼的租金和租赁带来一定的压力。

届时上海中心大厦将如何继续受欢迎? 谢晨分析,在陆家嘴地区经营的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由于产业聚集效应,经营相对稳定,受周边地区影响较小。 这些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总部本身对写字楼的品质、位置、信誉都有很高的要求。 高,因此上海中心大厦可以在供应过剩的市场中超过市场平均水平。

“上海中心大厦的办公面积有22万平方米,我认为它能够满足上海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的(需求),特别是最近的自贸区。” 顾建平说,非常有信心(把楼租出去)。

至于具体的租金水平,上海中心大厦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尚未确定。 据中介机构人士介绍,金茂大厦的租金水平分为几个档次,中档约为每天10元/平方米。

早在2008年,在上海中心大厦开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顾建平就表示,现在是开工的绝佳时机。 他表示,当时建筑材料、能源价格较之前大幅下降,这对于项目控制建设成本非常有利。 根据历次金融危机的经验,相信经济应该在3至5年后复苏。 “所以现在是这个项目启动并于 2014 年完工的好时机。”

截至2012年底,陆家嘴216栋商业办公楼中,年中税收收入“亿元”的有74栋,环球金融中心等22栋建筑税收收入超过5亿元。去年。 其中,金茂大厦以年生产税27亿元位列第一。 列表顶部。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华表示,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分别有122家和69家企业。

联系我们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琼ICP备2021009423号-1 Copyright 2021 康沃思物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