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红杉中国合伙人李俊峰:AI如何赋能能源革命?

发表时间: 2023-09-06

《科创版日报》7月7日报道(记者陈梅)AI如何赋能能源革命? 7月6日,在“双碳智能助力,有迹可循”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3智能趋势论坛上,红杉中国行业领袖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共同聚焦智能技术在实现碳减排中的作用中立性和 ESG 目标。 应用方面。 **

红杉中国与远景科技集团共同设立100亿元人民币碳中和基金,其合伙人、红杉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李俊峰表示:能源是大宗消费材料,实现绿色低碳碳替代,必须是清洁、绿色、低碳、安全、规模化使用。 最新研究结论表明,风能和太阳能是最可靠、最大规模的新能源

李俊峰认为,能源体系变革的逻辑在于观念转变和技术创新,即从资源依赖转向技术依赖,通过创新解决一切问题。 “新能源发展是这次发展转型成败的关键,也是重大投资机会。新能源、新能源电力的发展关系到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这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只有通过技术和机制创新,才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原副部长邱保兴提出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双碳”战略的四大理由。

碳中和技术公司_碳中和控排企业_碳中和楼宇自控

他认为:第一,改革开放40年来,城市之间的GDP竞争已经转向GDP与碳减排的双轨竞争; 第二,碳中和系统的“自下而上”“生成”不同于“自上而下”的“生成”,构成一个互补、协同的行业碳中和系统; 第三,城市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角(占75%); 第四,城市包含农村和荒野,有利于因地制宜布局可再生能源和碳汇基地。

其中,城市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可分为工业、农村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垃圾处理(市政)五个模块。 “实现碳中和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工业文明理念的锁定。 这需要很多领域的创新,政府自上而下的减碳可以与行业自下而上的减碳相辅相成,而城市新的发展动力来自于‘碳中和’战略的实施。”邱保兴说。

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施安表示,当前产能过剩、同质化、需求疲软是工业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三者相互制约碳中和楼宇自控,形成无限循环。 “未来,只有不断创造新的需求,才能有效打破现状,从0到1创新开始,到产业规模化,再到商业规模化,才能更有效地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阳光汇碳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晓表示,电力系统将在2050年前实现生产接近零排放,此后将提供负排放以实现碳中和。 电力将是减排量最大、脱碳最快的领域。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

碳中和控排企业_碳中和楼宇自控_碳中和技术公司

蚂蚁集团已经开始践行ESG理念。 蚂蚁集团数字科技事业群工业与能源总经理陈祥斌在会上分享了蚂蚁集团的碳中和计划和经验,以及在碳中和领域与产业融合的探索成果。 在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上下游可信协作,数字化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陈向斌介绍,蚂蚁碳矩阵包括:一是通过科技监测手段自动获取碳排放数据,提高准确性,降低人工成本;

其次,通过数字化管理,动态掌握企业实时排放状况,从而科学设定碳管理目标,挖掘减排潜力,助力低碳转型;

第三,借助区块链构建的数据生态价值链,企业还可以向外界公开碳排放数据,并将其应用于绿色贷款等生态场景,从而助力企业低碳发展。

第四,ESG信息披露的关键在于数据库的建立,我们希望加强ESG信息披露的技术能力支撑。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 如何准确认识和把握双碳政策走向?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不同行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研究院将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新闻》,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目录

>>>保单快讯

1.国家发改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清洁能源投资

2、全国碳峰碳中和测量技术委员会成立

3、我国首个融资租赁行业ESG团体标准发布

4、《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3)》发布

5、上海发布《上海市交通领域氢能推广应用规划(2023-2025年)》

6、河北等地放宽化工园区外制氢政策。

7.特斯拉推出“on Solar”(太阳能充电)服务

8、全球首座万吨级二氧化碳矿化示范工厂投产

9.欧盟通过新法规设定2030年最终能源消费上限

10.G20未能就逐步减少化石燃料达成共识

>>>碳专题讨论

CCUS:协调能源安全与碳减排的重要技术选择

文本

1. 政策快车

A、权威声音

1.国家发改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清洁能源投资

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促进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 根据《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选择一批市场空间大、发展潜力强、符合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政策要求、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细分行业在水利、清洁能源等领域,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

零碳解读: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上周,党中央、国务院在《民营经济31条》中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减碳技术和服务,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发电和储能。” 此次国家发改委的政策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将加快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清洁能源投资的步伐。

2、全国碳峰碳中和测量技术委员会成立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京召开全国碳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和碳排放、电力、钢铁、建筑分计量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 秘书处设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港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零碳解读:推动能源消耗双重控制向碳排放双重控制转变,实现峰值碳中和目标需要完善的碳核算体系,而碳计量是实现“可测量、可报告、可验证”的基础“ 碳排放量。 。 2022年,我国发布了《建立健全碳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为双碳计量体系建设提供了指导。 此次全国碳峰碳中和测量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将加速我国碳测量工作的落地。

碳中和科技有限公司_碳中和技术公司_碳中和楼宇自控

3、我国首个融资租赁行业ESG团体标准发布

近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行业组织联合编制了团体标准《融资租赁公司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报告指南》,59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 》经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批准实施,成为我国首个融资租赁行业ESG标准,为我国融资租赁公司ESG信息披露及管理规定提供统一参考依据。

零碳解读: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碳中和峰值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建立科学完整的ESG信息披露标准是提高投资机构ESG治理水平,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绿色工业领域的重要保障。 此次ESG团体标准将为我国融资租赁公司ESG管理规范提供参考,为融资租赁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3)》发布

近日,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清华大学联合牵头,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编制的《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3)》发布。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出台了70多份CCUS相关政策文件,在CCUS技术研发、标准和融资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安排。 《报告》分析预测,2025年我国CCUS减排需求约为2400万吨/年,2060年将达到23.5亿吨/年,前景广阔。

零碳解读:CCUS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之一。 它是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实现近零排放的主要途径。 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际能源署(IEA)等国际组织的研究表明,要实现年底气温升高1.5℃或2℃的目标,CCUS技术必不可少。本世纪的。 鉴于我国能源消费仍以化石能源为主,有必要大规模开发和推广CCUS技术。

B. 当地做法

5、上海发布《上海市交通领域氢能源推广应用规划(2023-2025年)》

近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上海市交通领域氢能源推广应用规划(2023-2025年)》。 《方案》指出,上海将加快完善氢燃料供应体系和燃料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形成安全稳定的氢能源供应保障网络。 到2025年,力争实现燃料电池示范汽车总量超过1万辆。

零碳解读:氢燃料电池具有零排放、能量密度高的特点,是交通领域理想的能源。 我国在《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50,000。 此次,上海发布交通领域氢能推广规划,将助力上海成为全国氢燃料汽车发展高地。

6、河北等地放宽化工园区外制氢政策

近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除化工企业制氢外,电解水制氢(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等绿色制氢无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绿色制氢项目和制氢一体化加氢站。

零碳解读:由于氢气易燃易爆的特性,制氢项目长期以来被要求选址化工园区,且必须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 近期,河北、广东、山东等地出台了允许非化工园区制氢的相关政策,这预示着我国将逐步放宽制氢过程中的政策,这将大幅降低氢能使用成本推动氢能产业规模发展。

C. 公司行动

7.特斯拉推出“on Solar”服务

近日,特斯拉在美国和加拿大推出了“on Solar”(太阳能充电)服务。 对于特斯拉车主来说,该功能将利用他们产生的多余太阳能为车辆充电。 这意味着车主可以通过On Solar大幅减少电费。

零碳解读:“新能源汽车加新能源电”是交通领域实现减排或近零排放的重要举措。 储能作为特斯拉项目和“去中心化全球电力公司”愿景的重要支撑,在构建电动汽车“光储充”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4月,特斯拉与上海临港新区签约,落地储能超级工厂项目。 有望拉动国内储能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发展,助力电动汽车用上新能源电力。

8、全球首座万吨级二氧化碳矿化示范工厂投产

近日,京云泰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全球首座万吨级二氧化碳直接利用工业实验示范装置投产。 该项目通过“再生资源+二氧化碳”的方式,直接吸收工业尾气中的低浓度二氧化碳,形成快速碳捕获和碳封存的多功能复合材料。 据了解,制备的固碳石在生产过程中每吨产品吸收二氧化碳约30%-50%,对于工业领域实现节能、废物利用、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零碳解读:工业领域是化石能源利用和固体废物产生的重要领域。 加强工业领域CCUS技术研发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二氧化碳矿化CCUS技术可直接利用CO2浓度≥10%的工业尾气,无需净化至浓度90%以上,可提高CCUS技术应用的经济性。 同时,制备高强度、高固碳率、负碳排放建筑材料的技术对于低碳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 国际亮点

9、欧盟通过新规设定2030年最终能源消费上限

当地时间7月25日,欧洲理事会通过新规则,要求到2030年欧盟最终能源消耗减少11.7%。成员国将共同确保2030年最终能源消耗比2030年能源消耗预测至少低11.7%之前制定(2020)。 这意味着欧盟最终能源消费上限为7.63亿吨石油当量,初级消费上限为9.93亿吨石油当量。

零碳解读:为了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欧盟出台了一系列能源调整政策和对策。 特别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以来,欧盟加快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减少对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依赖。 新规旨在减少能源消耗,最终消费限额将对成员国集体约束,这将倒逼欧盟国家能源利用技术创新,推动能源产业革命。

十、二十国集团未能就逐步减少化石燃料达成共识

碳中和科技有限公司_碳中和技术公司_碳中和楼宇自控

7月22日,二十国集团(G20)主要经济体会议在印度举行,成员国未能就逐步减少化石燃料达成共识。 化石燃料的使用是会议讨论的关键,但成员国官员未能就遏制“有增无减”的使用达成一致,并且在描述减少排放途径的措辞上存在分歧。 据知情人士透露,G20在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两倍等问题上也存在分歧。

零碳解读:G20碳排放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合计占全球总量四分之三以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各国能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不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也有不同的考量。 例如,一些国家希望使用碳捕获技术,而不是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 碳专题讨论

CCUS:协调能源安全与碳减排的重要技术选择

二十国集团(G20)主要经济体成员最近在印度举行会议,未能就逐步减少化石燃料达成共识,并且在描述减排途径的措辞上存在分歧。 据了解,一些国家希望采用碳捕获技术而不是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全球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与化石能源的使用密切相关,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议题。

CCUS 技术(碳捕获利用和储存)可以将二氧化碳从与发电和工业过程相关的排放源中分离出来,或者直接从大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或永久储存。 CCUS技术作为主要应用于燃煤发电和高排放行业的减排技术,可以在提高化石能源低碳利用效率的同时实现大规模碳减排。 变革的重要选择。

1、CCUS已成为各国协调能源安全和碳减排的重要技术选择

《巴黎协定》提出了各国的长期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的上升幅度限制在2℃以内,并力争限制在1.5℃以内。 为落实协议,主要国家纷纷制定净零碳发展目标,加快本国能源转型和低碳转型。 其中,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成为各国努力的重要方向。

但随着全球能源市场动荡加剧以及疫情后各国发展压力加大,考虑到新能源整体占比偏小、发电不稳定性较大等因素,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不愿意改变其能源结构。 更加谨慎。 这体现在G20主要经济体会议上,成员国未能就逐步减少化石燃料达成共识,并且在描述减排路径的措辞上存在分歧。

在此背景下,维持稳定的能源供应和促进碳减排成为一个国家同样重要的事情。 CCUS技术作为主要应用于燃煤发电、石油化工、钢铁冶炼等高排放行业的碳减排技术,可促进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利用,保障全球能源安全转型,成为各国维持化石能源消费的重要途径。 稳定条件下促进碳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

此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全球变暖1.5℃特别报告》中也提到,利用CCUS技术去除碳是实现净零排放、补偿所需净负排放的必要措施超过1.5°C。 在世界多数国家仍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的情况下,“化石能源+CCUS”已经超越“新能源+储能”,成为各国协调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行动的优先路径选择。

2、我国CCUS商业应用条件逐渐成熟。

2006年,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推动化石能源“零碳化”开发利用,并在国家层面正式提出大力开发应用CCUS这一前沿技术。 低碳化技术。 2011年,科技部组织发布专题报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首次提出我国不同时期的CCUS发展目标和优先方向阶段,并于2019年更新发布了《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2019年版)》,进一步明确了我国CCUS技术的战略定位,加快实施项目试点工作,形成了CCUS发展初步布局。

随着《巴黎协定》减排计划的实施,CCUS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升温。 特别是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以来,CCUS在推动我国能源领域碳减排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准确全面落实新发展的意见》中首次将CCUS列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理念与做好碳峰值碳中和》。 然而,CCUS技术在工业、能源等领域广泛应用,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实现全行业大规模碳排放仍然是一个挑战。 技术成本高、商业模式不明确、激励措施不足。 等因素仍然制约着CCUS的应用和推广。

但随着我国在CCUS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CCUS技术研发、标准和融资等方面积极部署,围绕CCUS等各个技术环节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作为二氧化碳的捕获、运输、利用和储存。 创新科技示范。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3)》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或在建CCUS示范项目超过100个,覆盖电力、油气、化工、水泥、钢铁等,其中一半以上项目已建成投产。 初步具备大规模捕集、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的工程能力。

2022年8月,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正式投产,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万吨,标志着我国CCUS产业进入商业运营。 齐鲁石化、国华金界电厂等工程示范项目的建设,为CCUS大规模全流程商业化应用积累了一定的工程经验。 今年以来,国内CCUS项目加速发展。 近日,京云泰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产了全球首座万吨级二氧化碳直接利用工业实验示范装置,直接吸收工业尾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碳,形成多用途装置用于快速碳捕获和封存。 功能复合材料同时实现节能、废物回收、碳负和商业价值转换功能,有效缓解CCUS技术应用成本高的问题。 CCUS商业化应用的条件逐渐成熟。

3、CCUS应用前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最新报告,为了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大气中CO2的浓度需要尽快从1990年之前的浓度降低。根据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全球需要从大气中去除超过5000亿吨二氧化碳,才能将其降低至。 这就需要大力开发和推广CCUS技术。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表示,如果没有CCUS,几乎所有气候模型都将达不到《巴黎协定》的目标,遏制全球变暖的成本将成倍增加。 IPCC研究报告显示,只有当捕集和封存二氧化碳的总成本下降到每吨25-30美元时,才具备大规模推广CCUS的条件。 但随着技术不断发展,预计到2030年,二氧化碳捕集成本将下降至90-390元/吨,基本满足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条件。 届时,CCUS市场需求和规模化应用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11亿吨CO2,其中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约占80%。 近年来,虽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12年的90.3%下降到2022年的82.5%,煤电比重从2012年的78.05%下降到2022年的66.55%。到2022年,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下降。 但化石能源总量大、比重高的局面并没有彻底改变。 化石能源仍是我国能源消费的绝对主力。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3)》分析预测碳中和楼宇自控,到2025年我国CCUS减排需求约为2400万吨/年,到2060年将达到23.5亿吨/年,前景广阔。

任大明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白华兵、校对杨旭丽

关联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研究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 支持和媒体支持。 零碳研究院将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搭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研究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

如果您有好的案例或想法,请联系我们:

电话

联系我们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琼ICP备2021009423号-1 Copyright 2021 康沃思物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