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的实现需要办公、照明等众多子系统的支持。 但行业内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较少,各子系统独立运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能建筑解决方案的推广。 怎么解决呢?
2月16日,2023年海尔智慧建筑成果暨新品发布会在青岛召开,现场发布了自主创新的“建筑大脑”、自主研发的空气悬浮中央空调等技术成果。 现场自控楼宇通讯协议,海尔智慧建筑还与清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生态合作伙伴合作,成立了行业首个“智慧建筑生态共创推进联盟”。
从发布会信息来看,联盟成员涵盖能源、通信、智能控制、互联网等多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将成为跨设备、跨品牌、跨生态沟通与交流的重要纽带。智能建筑产业共建。 行业技术与服务的生态协同,加速智能建筑的建设和推广。
发布会上,海尔智家智能建筑全球规划总监杨宝林提到,目前我国有近3万家建筑智能化企业,涉及20多个系统。 但办公、安防、暖通等不同智能子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议标准,无法进行集成控制,阻碍了楼宇解决方案的发展。
与行业解决方案相比,本次发布的“建筑大脑”的核心在于生态开放。 这也使得大楼能够实现各个子系统的整合,实现大楼的一体化管理。 以前存在等电梯5分钟、手动开空调等各种不便。 现在,海尔智慧楼宇的电梯可以预测人流变化,自动派电梯,人们无需等待即可到达电梯。 灯光和空调也可以根据环境数据自动打开。
通过生态开放和一体化管理,海尔智慧楼宇实现了管理效率提升50%、协作效率提升30%、运维人员减少15%。 目前,海尔智能楼宇技术成果已在三星堆发掘现场、深圳地铁14号线、唐山古冶番路社区等9大场景得到应用。 在帮助用户实现统一智能管理的同时,带来有效节能、舒适健康的体验。
生态联盟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建筑系统的统一管理,更离不开建筑内人、设备、环境、能源、安全等感知的实现。 海尔智能楼宇也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加快自身技术探索和生态建设,在推动智能楼宇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生态方加入智能楼宇生态圈,为用户带来智能建筑的最佳体验。
(晋升)
重塑城市发展基因——从深圳天安云谷、南山致远看城市更新
YMG记者 郑拥军 李仁
四月的深圳,阳光明媚。
在龙岗区坂田街道,“天安云谷”四个白色大字格外醒目。 这个以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设计为核心的高端科技园,一期可达到年产值800亿元。
很难想象,2011年之前,这里只是一个年产值200至3亿元的低端制造业工业区,由农舍和旧工厂组成。 四年后,这里已成为龙岗传统工业区“凤凰涅槃”的典范、深圳城市更新的示范园区。
离开天安云谷,沿深圳市南山区学院大道步行至西丽留仙大道与唐场路交汇处。 远远望去,11栋蓝色玻璃幕墙的现代化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这里就是南山致远。
很多人不知道,这些现代化的建筑曾经是破旧的老厂房,周围是杂乱的“六小地方”,而现在却是深圳“三区一体化”的典型示范园区和创业区。国际知识创新村。 还实现了10-15倍的跨越式增长。 不仅吸引了雷赛智能、深信服、艾默生等知名企业总部落户于此,还吸引了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清华i空间创业园等一大批创新机构入驻。空间、创客学院、未来媒体研究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等
“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建筑空间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发展模式的转变、产业内涵的更新、城市运行和服务水平的更新。” 天安骏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陆钊表示,更新的目的是对城市衰退区域进行拆除、改造、投资建设,以新的城市功能取代功能衰退的物质空间,并使其再次发展、繁荣。
土地资源紧缺,城市内外功能“二元”结构特征依然明显,成为深圳不得不思考的难题。 怎么破解呢? 通过城市更新,挖掘存量土地潜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进一体化建设,已成为深圳解决发展问题、转变发展思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腾笼换鸟,产值几何暴涨
站在天安云谷工业研发大楼前,很难想象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城中村和古老的握手楼。
天安云谷,位于坂田华为科技城,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 作为深圳目前正在实施的最大的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计划在6至8年内分六期完成。
2011年3月,深圳市龙岗区对该区域实施城市更新规划,并于2012年8月纳入城市更新规划。产业规划以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新能源等为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设计,总部管理运营,产业、生活配套齐全。 项目预计投资额300亿元。
绕公园走一圈,最具特色的“云台”已初具规模。 云平台连接一期所有建筑,未来将成为入驻天安云谷企业发布、展览等公共空间所在地。 “云平台”根据原有地形,设计了高层建筑之间宽阔的互通“云带”,不仅使企业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也与周边公共交通相连接。 从外面看,它就像一座露天建筑。 花园小路实际上起到了内部走廊的作用。 “云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避免了重复建设。” 陆召表示,在深圳市政府重点区总部现场会议上,这些做法得到了许勤市长的高度肯定,并要求推广。 目前,天安云谷已吸引华为终端公司、艾比森光电、欢轩实业、安耐尔等多家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的集团总部或研发总部入驻。 整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引进科技企业3000家、创新人才5万人,实现年产值2000亿元。
“园区一期现年产值可突破800亿元,上缴税金50亿元。” 陆召介绍,更新之前,这里的厂房租金只有每平方米15元,一年也就800万元。 改造后,办公楼将搬迁至社区,年租金可达5000万元。 “可谓园区、企业、社区经济联动、合作共赢的典范。”
城市更新如何进行?
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目前全区有工业园区889个,土地面积80.51平方公里。 尚保留工业用地仅42.2平方公里。 全区工业用地面积大幅减少。 如何解决这一制约龙岗发展的瓶颈问题,提高空间效率,老工业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为此,龙岗区加快老工业区升级改造,为实施“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必要的产业发展空间。 ; 按照产城融合要求,该区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目的,以综合整治和拆迁改造为主要手段,大力建设一批产业高端、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专业化运营,为高端产业和创新产业提供优质载体空间。
在深圳市南山区,城市更新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南山致远是南山区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
几年前,南山致远所在的地区还是一个老工业区、一个老村庄。 “铸铁加工、注塑工厂和低端企业随处可见,周围的污水和垃圾令人望而生畏。” 南山致远运营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郭伟波说。
作为“大沙河创新走廊”标志性建筑群,南山致远用地面积1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79万平方米。 园区共有办公楼14栋,分两期建设。 目前,一期11栋建筑已交付使用,总面积42.7万平方米。
如今,11栋蓝色玻璃幕墙的现代化高层建筑矗立于此,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柴火创客空间、中科院创客研究院等104家企业和创新机构落户于此。 “整治后,同一块土地的产值从过去的10亿元以上猛增到241亿元。” 郭伟博说道。
把农村旧厂房改造成智慧园区,把好的产业留在这里,与村民利益共享——南山科创局局长连聪这样总结南山智慧园区的建设模式。 以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新校区为契机,周边塘朗村、富光村、长园村主动改造,与南山大学园联手,形成产融结合的创投园区、学习和研究。 推进新一轮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以二次高水平发展推动城市建设。
一楼一个产业,所有项目都是高科技
Alpha,一款家庭人形机器人,不仅能与人聊天,还能唱歌跳舞; 可爱圈可以智能调节宠物狗的行为,让它不再“麻烦”; 奇酷360手机,直接戴在眼镜上,可以观看3D电影……这是发生在南山致远的真实场景。
运动控制是工业自动化的核心子行业。 雷赛智能是目前国内运动控制领域最大的企业。 该企业位于南山致远。
董事长李卫平今年54岁,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机器人与运动控制专业。 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海归”。 1997年,他来深圳创业时,与家人商量,先在这里创业,工作五年后,再去另一个大城市。 但一旦你做了,你就不想离开。 在他看来,深圳更像是美国的“硅谷”,有开明的官员、浓厚的创业氛围、信息优势。
雷赛智能有多好? 成功打破了日本、欧美厂商在小功率伺服系统市场的垄断地位。 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交流伺服电机矢量控制技术、负载参数辨识与增益整定技术、伺服谐振抑制技术、交流伺服模型跟踪等。 控制技术、交流伺服末端振动抑制等核心技术。 上述技术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显着缩短了与国外伺服产品的性能差距。 目前,雷赛智能已为4000多家客户提供产品或解决方案。
不仅是雷赛智能,位于南山致远B1栋18楼的乐行天下在短短三年内就成为行业的标杆和标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平衡车公司。 “2013年12月,乐行天下推出了中国首款智能平衡车,上市后短短12个月内实现销售额3.5亿元,并保持每月20%以上的增速。” 乐行天下副总裁缪丹说道。 公司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0家品牌专卖店,拥有10万粉丝。
与一般工业园区不同,南山致远早在建设之初就有明确的产业定位。 “园区招商基本按照‘一层一园’进行,即相关产业企业聚集在一栋楼内。” 郭伟博说道。
比如A1栋是互联网产业园; C2栋为未来传媒产业园,主要聚集基于3D显示等显示技术的产业园; A5号楼是军工产业园...
作为深圳市“十二五”规划布局的全市11个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天安云谷智慧园区,南山致远的产业定位是发展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要产业。信息技术。 场地。
根据定位,园区对入驻企业设置了一定的入驻门槛,主要吸引拟上市企业总部、已上市企业总部、高成长企业等大型企业入驻。 目前,深信服、艾默生等知名企业已将总部基地迁至南山致远。
根据构想,南山致远将与大学城、留仙洞总部基地等新兴产业载体共同打造国内首个“三区一体化”的国际化知识创新村,南山致远将成为国际知识创新村。
开启工业园区4.0时代
“工业4.0”的概念非常流行。 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出现,产城融合的“工业园区4.0”阶段也已经到来。
已经脱离了最基本的建工厂、修道路、种植绿树的园区建设。 也跨入了为园区引进商店、餐饮等配套服务的阶段。 新型智慧园区更加注重园区的硬件智能化。 提供弹性云服务、云办公、企业金融服务、营销推广等增值服务,全方位智能助力企业成长,甚至帮助创业企业从“孵化”到创业融资、上市全流程。
与传统园区不同,在天安云谷工业园区,这里的一切都是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基本实现了园区的“智慧化”。
陆召对于园区的运营有着深刻的见解。 她认为,深圳要做产业载体运营、产业服务,就必须明确深圳在全球乃至全国的产业分工。
在天安云谷,我们发现一个细节:校园里的电脑没有主机,每张桌子上只有一个显示屏。 不同的用户使用不同的计算机桌面显示内容。 “园区内采用云桌面,所有存储都在云端,方便检索,可以节省企业办公资源。” 陆召介绍,在显示屏上,用户只需要输入自己的账号,就可以随时检索自己的数据和信息。 例如,如果您在咖啡厅,您可以通过iPad登录您的办公环境; 例如,如果您在家,您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登录您的办公环境,并随时随地访问。
从一台电脑、一个甲板开始,按天出租,按数量收费。 这就是小微企业“梦想”的开始。
通过采用云桌面、软硬件租赁、会议室按次租赁等方式,创业者不需要任何投资。 只要发挥创意,一天一卡就能创业,“突破传统终端站点资源限制”,依托智慧园区强大的云平台和大数据库,小微企业可以在没有固定地点的园区内获取资源,轰动一时。” 陆召说道。
天安云谷智慧园区涵盖融资租赁、推动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打造30分钟响应的敏捷物流仓储系统、可入驻的业务发展服务体系等诸多亮点。带着一个包、人才关怀服务系统、云计算应用。 这些都是国内的首次尝试。 “深圳是中国的硅谷,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拥有了其他城市所没有的创新生态。” 陆召表示,只有认清深圳的产业分工水平,才能明白深圳的园区运营应该以研发中心为主,打造创新生态系统。
如何打造创新生态系统? 天安云谷精准切入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为这些领域的初创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照顾他们的创业梦想。 计算公司面临国际竞争的平台。 并通过云计算和互联网,整合行政审批、政策咨询、小额贷款、产品展示等各类创新资源,成为综合性创新服务平台。 这也是深圳近年来大力推进的包括技术、产业、金融、管理、商业模式创新在内的综合创新生态系统的体现和缩影。
事实上,天安云谷的成功并不在于产值和税收的多少。 引起社会关注的是,天安云谷打造了创新孵化“全程服务体系”。 天安云谷为入驻企业提供战略协作体系、创新驱动体系、人才关怀服务体系、企业配套体系等,打造集产业研发、居住、商业为一体的世界级智慧产业城市社区。服务系统和行李托运系统。 服务体系、采购供应服务体系、融资租赁服务、孵化服务体系等8大服务体系。 创业者只要有一个好的想法或者有创意的商业计划,他只需要带着自己的想法进来,社区就可以为他安排,包括吃、住、行、资金,甚至一般的采购。 分钟也保证交付。
天安云谷只是深圳“产业转型”城市更新工程的一角。 2009年底以来,深圳市政府出台《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包括城中村、老工业区升级改造在内的城市更新工作异军突起。
天安云谷项目规划以“智慧园区”为理念,即以产城融合理念打造“全连接”的产城社区。 “思考使公园成为一个平台。
“天安云谷智慧园区落地性强,有望引领全国智慧园区建设浪潮。同时,这一实践也有望为国内智慧园区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规范运营,为深圳模式、典范做出贡献。”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