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和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为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指导,提高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管理水平,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规避能力,为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安全素养,特制定本指南。
一、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教育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度》、《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南》、《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二、目的和意义
本指南立足于提高应急疏散演练的实际效果,明确了应急疏散演练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涵盖了演练准备、实施、总结的全过程,供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时间参考。 通过实际的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师生安全。
三、适用范围
本指南对演练的各个环节和步骤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和规范要求,适合全国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地震、火灾、校车事故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
四、基本原则
(一)精心准备,科学组织。 学校要保障参演师生安全,严防拥挤踩踏事故。 要提前谋划,尽快提出预案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尽量避开雨雪等恶劣天气,确保疏散演练安全、有序、有效、快速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组织,确保安全。
(二)注重实战,注重细节。 演练要立足于模拟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况,着重提高学校应急指挥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教师和学生的能力。 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演练方案,细化落实到演练的各个环节,确保演练的整体组织和各个环节科学合理。
(三)明确目标,循序渐进。 地震、火灾等灾害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有限,通常在2分钟左右。 应急疏散演练应明确最终时间目标。 原则上中学生2分钟以内完成,小学生3分钟以内完成。 从学校实际出发,设定合理的时间要求,通过定期演练逐步完善,最终达到既定目标。
(四)立足实际,求实效。 演练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明确演练主题,合理确定演练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形式、内容、规模、疏散路线、保障措施等。 注重对演练效果和组织工作的评价、考核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以求取得实效。
5.钻头准备阶段
演练准备阶段应包括:制定演练计划、建立演练组织架构、演练前安全教育等准备工作。
(1) 制定演练计划
应急疏散演练预案应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师生人数、校园内建筑物(构筑物)的类型和数量等情况制定。系统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事件”等相应的应急预案。
演练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演练主题、演练目的、演练时间和地点、参加演练的人员、演练组织机构和分工、演练准备、疏散路线、演练过程、保障措施、善后处置和信息报告等。 演练方案应完整、简洁、规范、责任明确、路线科学、措施具体、易于操作。
相关要求:
1、应急疏散场所:通常利用游乐场、广场等设置应急疏散场所,应通风良好,相对宽敞。 应急疏散场所应远离高大建筑物(构筑物),且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其高度的三分之一; 应避开可能影响人身安全的区域,如有毒气体贮存场所、易燃易爆物品或核放射性物质贮存场所、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 避开陡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区; 疏散场所应有两条或多条不同方向的疏散道路与外界相通。
2、应急疏散通道:保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 禁止锁闭、堵塞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安全出口和安全门; 房间老式的内开窗改成外开或平开窗,一楼窗户护栏应满足防火要求,并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打开护栏。
3、应急疏散路线:根据学生分布和楼房结构,合理确定各班疏散路线,合理分流。 要建立规范,细化措施,确保大量学生在楼道相遇或发生事故时不发生拥堵甚至踩踏事件。 疏散路线应避免穿越马路、车流密集和危险路段。
4.紧急疏散用语:在组织学生避险、疏散的全过程中,教职工应使用规范、简短、明确的疏散用语。
5、紧急报警信号:报警信号应具有较强的覆盖性、独立性和区分性,并考虑停电等特殊情况的替代。 覆盖范围:报警信号可有效覆盖校内各个位置; 独立性:在不能或不能及时采用广播等辅助手段的情况下,报警信号能独立向师生传递准确信息; 不同点:和学校日常的手机铃声、广播音等声音应该是不同的。 避险信号和疏散信号也应明确区分。
6、疏散时间:从疏散信号发出到全体师生疏散完毕(受伤师生除外),楼层较低(4层以下)、安全出口合理、通道畅通的学校原则上应控制在2分钟以内。
7、应急演练次数:中小学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应急疏散演练可与校旗升旗、班际演练、集体活动相结合。 城市中小学校和学生人数较多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适当增加应急疏散演练次数。 应急疏散演练基础较好的学校,要加强应急疏散随机演练。 有寄宿生和晚自习生的学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就餐时间、午休时间和夜间应急疏散演练。 使用校车的学校还应当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小型应急演练可根据演练内容,以组、班、年级为单位进行。
(二)建立演练组织
学校应根据演练方案要求,建立健全演练组织机构。 成立由校长、相关校领导及教职工组成的演练指挥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演练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和指挥,同时落实各成员的具体工作在演习中。 设总司令、副总司令及相关成员。
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应急疏散演练。 总指挥要亲自组织,现场指挥,确保演练效果。
2、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领导小组成员按照本部门职责,各负其责,认真做好应急疏散工作。
3、在校内外合理划定应急疏散地点(危险场所)和疏散通道,明确应急疏散信号,设置应急疏散标志,教育学生熟悉和掌握应急疏散预案。
演练指挥部要下设几个小组,明确职责,分配人员。
1、组织协调组:负责制定演练方案; 协调和指挥演练过程; 上传和分发信息、对外联系等。
2、宣传报告组:负责安排演练前的宣传教育,对演练进行拍照、记录、计时、总结等。
3、疏散指导组:负责科学编制、张贴学校应急疏散路线图、班级应急疏散路线图等; 指导和组织师生安全有序疏散; 帮助受伤和生病的学生疏散并妥善安置他们; 疏散完成后协助其他团体。
4、救援救援队:负责在第一时间组织实施自救互救,根据情况抢救遇险师生,抢救重要财物和档案; 检查学生身心状况,提供临时治疗和必要的心理疏导; 演练过程中发生意外,负责第一时间将受伤师生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迅速联系急救中心或拨打120。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之前,救护队应采取必要的救援措施,为受伤师生争取时间,为伤者救治。 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5、后勤保障组:负责安保保卫工作,布置演练场地,维护演练秩序,拉响演练警报; 准备演练所需的通讯、标识、广播、救援等物资和设备; 校水、电、通讯等后勤保障设施的检查和修复。
每个小组应指定一名负责人,协调小组的工作。 演练前,各小队要充分了解小队的职责,将职责分配到每个成员; 演练过程中,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疏散完成后,各班组长及时向总指挥反馈汇报。 学校可根据演练主题和学校实际情况调整演练组织架构,确保演练质量。
(三)演练前宣传教育
学校根据演练主题,在演练前依托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窗、板报等传播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向全校师生宣传疏散演练方案。和方法,如特别会议、班级和学校会议。 让师生明确演练的必要性和基本步骤,熟悉疏散程序、疏散信号、疏散路线、疏散顺序、疏散后集合地点和时间要求等。有针对性地掌握避险、疏散、疏散、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
(4) 演练前师生身体询问与检查
彩排前,有必要对师生的身体状况进行询问和检查。 所有特殊体质(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排练前发烧、腿部受伤的师生不宜进行紧张和跑步活动。 特殊考虑和安排。
(五)其他准备工作
1.加强宣传工作的协调。 学校应在演练前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根据不同的演练主题,教育部门、中小学要加强与公安、交管、地震、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邀请专业人士到校指导,帮助学校完善预案,加强过程指导。 学校可视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和周边单位,通过广播、网站、横幅等形式公布演练时间、地点、演练内容,避免误会、谣言和恐慌,确保安全。演练顺利进行。
2. 打印演练相关文件。 包括演练计划、演练手册、演练脚本等; 酌情配备必要的装备和装备,例如:胸挂式应急工作证和指挥官标志及安全指南、手电筒、应急灯、口哨、对讲机、手持扩音器、医疗急救箱、灭火设备、警戒线等
3. 张贴疏散路线图和标志。 在各教室、宿舍、办公室或门后张贴紧急疏散示意图,在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实验楼等适当位置张贴紧急疏散示意图和到达避难所的说明。 危险场所应提供标有文字说明的指示标志、平面图和疏散图。 指示标志、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应当清晰完整、简洁规范、美观大方。
4.准备训练器材。 演练前后后勤保障组应提出演练经费使用方案,并根据需要采购或准备演练所需的烟雾发生器、警报器、场地指示牌等物品。
6、演练实施阶段
演练实施包括避让科目和疏散科目。 一般情况下,地震疏散演练依次执行避险科目和疏散科目; 消防疏散演练直接落实疏散科目; 其他应急疏散演练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安排。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加强医疗急救、卫生防疫、人员搜救、治安维护、火灾处置、危化品处置等科目和内容。
(1) 套期标的
1、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广播响起:“现在地震来了,实行紧急避让。” 同时,避让报警信号(电铃、汽笛、汽笛等)响起60秒。
2. 教室、实验室、宿舍教职工听到信号后,第一时间通知学生地震情况,做好防范工作。 实验室等场所教职工应迅速关闭火源、电源、气源等,弃置易燃、易爆、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
3、师生避险要求:保持冷静,头脑清醒; 在书桌、实验台、床边或承重墙的根部和角落蹲下或躺下; 用手或其他软物保护头部,尽量蜷缩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减少面积,不要靠近窗户,避开灯扇,避免被砸; 视情况关闭火源、电源等。 原则上,对冲动作在12秒内完成。
(2)避难对象
1、发生火灾或地震暂缓后需要疏散时,广播响起:“现在发生火灾(紧急避让结束),全体师生立即疏散”,同时、疏散报警信号(电铃、警报器、汽笛声等)长鸣,长鸣60秒,停30秒,重复2次为一个循环,总时间为3分钟。
2. 教室、实验室、宿舍等教职工第一时间告知学生“按照疏散路线迅速疏散”,并组织学生从前后门、根据人员所在位置有序疏散。教室、实验室、宿舍等,根据不同楼层,从最近的疏散楼梯向下疏散。
3. 学生立即撤离到避风港。 要求:沉着冷静,服从指挥; 全体同学要速度快,绷腰护头,捂住鼻子(遇到浓烟,用衣服、毛巾或其他可用的东西)捂住口鼻,走路姿势尽量放低,以防烟雾进入呼吸道。 如果烟雾浓到让人呼吸困难,可以贴着墙爬行,因为靠近地面的地方经常有新鲜空气); 不拥挤,不推挤 推搡,不哄人,不大声喧哗,不打架,不把手放在肩膀上,不玩耍,不弯腰拿起物品,不要逆流而上; 在拥挤的人群中,注意将手肘平放在胸前,形成一个 确保有足够的呼吸空间; 当发现前面有人倒下时,应立即停下,同时大声呼救,告诉身后的人不要靠近; 当你跌倒时,尽快爬起来; 被踩时双手十指交叉保护后脑颈,肘部前倾保护两侧太阳穴,膝盖尽量向前弯曲保护重要脏器的胸部和腹部。
4、中高层建筑火灾疏散逃生的相关要求:在7层以上的中高层建筑进行火灾疏散时,严禁乘坐普通电梯(有条件的可以乘坐消防电梯)或跳楼逃生; 10层以下的学生可根据情况利用楼梯、走廊向下逃生; 12楼以上的同学可根据情况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尽快跑到楼顶或寻找阳台等安全场所逃生,等待专业人员的救援。 有条件的学校可自行准备高空下降装置或救生索。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设施离开危险楼层。 绳子慢慢滑到下面的地板上,从而从着火的地板上逃脱。
5、疏散引导组第一时间赶到指定位置(楼梯口、转角、楼口等)疏散疏散,指挥学生保持秩序,控制车速,逐一疏散。 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出“大家注意脚下,防止滑倒;保持秩序,不要拥挤;注意保护头部,注意坠落物;注意安全”等提示。有人摔倒了,大家小心,不要往回跑,不要捡东西”等提示。 . 帮助困难群众撤离。 如遇拥挤、坠落等紧急情况,疏散指导老师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待危险消除后组织学生有序疏散。 学生疏散完毕后,方可撤离。
组织协调组做好演练指挥协调工作; 宣传报道组做好演练的录音(摄像、摄影等)和时间安排工作; 后勤保障组负责报警工作;
6、学生撤离到避风港后,应按班级队形站在指定位置,以免造成混乱。 由班主任或统计负责人进行班级人员统计; 应急救援队检查学生身心状况,提供临时救治和心理疏导; 后勤支援队将检查学校的各种设施和材料。 完成后,各队领导及时向总指挥汇报,并根据总指挥的指挥进行下一步工作。
7、总指挥宣布演习结束。
七、练习总结阶段
(1)总指挥对演练进行现场总结和点评楼宇自控系统故障应急预案,主要包括演练组织、演练目标和效果、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
(2)结合演练主题和目的,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
(3)清理和恢复钻井场地,回收和整理钻井材料和设备。
(四)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价。 各部门及相关人员通过访谈、填写评价表、提交报告等方式进行总结评价。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独立的评估机制,聘请相关人员对整个演练过程进行评估。
(5) 整理和保存演练文字和视频资料。
2014 年 2 月
5月下旬,郑州铁路局优化应急预案,加强培训演练,做好应急准备,全面提升汛期旅客列车故障应急处置能力。天气交替导致客车空调故障和配件脱落。 .
郑州局车辆处牵头组织车辆段研判季节性安全风险,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根据不同车型、故障类型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指导书。 该局组织车辆人员开展应急处置演练,重点针对客车门锁、车辆刹车等典型故障处理流程,针对演练中发现的投机操作、信息报送不全等问题制定了强化措施,以排除类似故障。 问题再次出现。
该局明确要求值班调度员加强5T设备系统管理,时刻监测运行列车轴承、轮对运行状态,做好数据分析工作,对故障进行预警并告知乘务员及时上船,消除安全隐患; 重点抓好轴温报警器、电源控制柜、行走件、发电车等关键部件。 如发现异常,会及时配合机车司机,做好故障排除、停车检查、信息反馈等工作。
此外,我局组织人员定期对应急救援点进行巡查,对应急救援工具、物资、通讯、照明等设备进行维修更新,确保设备充足、完好。 同时,他们要求应急救援队24小时待命,加强对维修车辆状态的检查,加强与各列车乘务人员的联系,全面掌握突发信息。旅客列车在途中出现热轴、刹车、临时停车等情况楼宇自控系统故障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妥善落实。 做好应急组织,确保客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