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位于上海桃浦智慧城的中以(上海)创新园正式开园运营。 首批20家聚焦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企业入驻园区。
这是腾讯云与上海临港集团智慧园区(AI Park)的首个试点项目。 这也是腾讯云的智慧楼宇平台、智慧景观、智慧能效、智慧办公等物联网功能首次集成在同一个项目中。 集中显示。
作为智能建筑的标杆,中以(上海)创新园总部办公楼的正式落成备受外界瞩目。 、楼宇控制、人脸识别+扫码认证、消控室复用功能等多个垂直领域创下行业第一记录。
智慧楼宇利用强大的智慧楼宇平台楼宇自控系统物联网应用,实现终端与终端之间的双端管控,打破行业壁垒,相当于打通了楼宇功能管理的“两个脉搏”,为楼宇和园区装上了大脑,指挥各个系统通过脑功能实现功能协同。
临港集团是上海市唯一一家主要从事产业园区投资、开发、运营和园区配套服务的国有企业。 2018年9月,临港集团与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AI园区建设是双方合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同年,AI园区项目落户桃浦智创城,打造智慧园区示范标杆。
腾讯云微灵系统作为核心技术架构,符合桃浦智创城的顶层规划。 以临港集团智慧园区整体转型升级为基本框架,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算法识别、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构建基于云架构的智能楼宇平台的技术手段。
“可复制、可升级”是AI Park首批试点的最大亮点。 智慧园区通过承载腾讯云,助力智慧临港、桃浦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智能化、智联化的功能布局和环境支撑能力,依托安全、稳定、高效的物联网技术平台,打造高为桃浦智创城和中以(上海)创新园打造优质产业发展生态圈。
5月9日下午6点,夕阳西下,特斯联武汉智慧产业园1号写字楼3楼阿帕克办公区的遮阳帘自动卷起,原本在武汉的员工们工作了一整天迎来了下班时间的结束。 在最后一个离开公司的员工张霞身后,灯光自动暗了下来,随着灯光的熄灭,空调出风口的凉风也停止了吹出。
张霞走出办公楼北京智慧园区,正好遇到园区内巡逻的安保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 张霞分别跟“他们”打了声招呼后,就径直走向了一个可以停放20辆车的停车棚。 该停车棚为太阳能光伏储能一体化充电站。 此时,张霞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充满电了。
在这个产业园大厅的一块整面墙大小的电子屏幕上,不断显示着园区的用电量、空调的运行情况、光伏板的发电量、储能电池每天的充电量。显示。 此外,碳减排量等数据也在忽隐忽现、变幻莫测。 据园区负责人肖毅介绍,产业园已通过北京绿色交易所碳中和认证,低碳智能场景下产生的剩余碳配额将参与交易所交易。
特斯联武汉智慧产业园是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探索零碳产业园区的样板之一。 作为湖北省近零碳城镇试点示范项目,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立低碳交通体系,推广绿色建筑应用,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等现代服务业。
2014年3月,中法签署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市建设合同。 绿色低碳正在悄然改变着这一地区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走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街道上,长江日报记者发现,这里的道路与汉口历史文化街区颇为相似。 每条道路平均距离仅200米,单向支路将街区分割成不同的小地块,形成内部循环系统。
“以22米宽的支路为例,车道只有7米宽,但有2米宽的绿化带、2.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3米宽的人行道。”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副主任马望涛介绍,这借鉴了法国巴黎的绿色出行和慢生活理念,鼓励市民乘坐非机动车出行。
马望涛表示,该市首座自主建设的大型区域分布式能源站即将投入使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将成为全市首个实现集中供热供冷的区域。
“入户管线是穿过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地下综合管廊,里面还有供电、给水、排水、通信等管线,大大节省了重复建设成本和城市空间资源. 城市上空不再有‘蜘蛛网’。” 马望涛说道。
数据显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绿色建筑比例为100%。 建设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蓝绿空间比例达到6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8平方米。
“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工作生活很惬意,开窗看绿,开门赏花,走两步就到湿地公园。” 张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