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德国与中国”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德国大道”在南京正式亮相。 同一天,位于“德国大道”的西门子主题馆也正式对外开放,充分展示了西门子在应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方面的独特优势。 与此同时,西门子今日在江苏首次发布了《特大城市面临的挑战》报告中文版。 报告囊括了全球城镇化发展的权威和重要研究成果。 作为“德中同行”活动的官方合作伙伴,西门子还将积极参与中德“城市可持续发展”系列论坛、企业公益活动等一系列相关活动。 西门子全面积极参与“德中同行”活动,再次彰显了公司对中国,尤其是对南京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 “德国大道”由中央展馆、文化展馆和其他德国公司的独立展馆组成。 除了在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中央馆参展外,西门子股份公司还设立了一个占地150平方米的企业馆。 信任电气和电子公司之一的企业存在。 在西门子馆区主展厅,弧幕式3D多媒体电影数字投影和“西门子之城”3D互动演示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充分展示了西门子在机场的运营情况、发电、医疗、交通、水处理、楼宇自动化和照明等领域; 第二展厅以“节能环保”为主题,展示了西门子如何通过其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中国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所遇到的挑战; 众多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人才培养项目、艺术项目以及第三展厅的“西门子探索盒子”游戏区都向人们展示了西门子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和活动的优秀企业公民形象。文化活动。
“西门子发现盒”是西门子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的“西门子·点亮未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门子发现盒”由两个分别以“能源与电力”和“环境与健康”为主题的木盒组成。 该设计旨在激发幼儿和小学生对环境科学的兴趣。 除了为在场的孩子们提供现场游戏区外,西门子还将在“德中同行”活动期间向当地相关教育机构捐赠一批“西门子探索盒”。 此外,西门子今日在江苏首次发布了《特大城市面临的挑战》报告中文版。 该报告包括对全球 25 个大都市的 522 名决策者的调查结果,包括他们如何预期快速发展。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以及他们计划如何调和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质量提高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南京是长三角地区继上海之后又一快速崛起的大城市。 作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权威研究资料,《特大城市面临的挑战》报告将为南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0月底,西门子将再次与德国其他公司合作举办三场研讨会。 研讨会将重点讨论如何应对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江苏省总经理艾伟先生强调:“伴随着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大城市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最大的江苏一外商投资企业,西门子将继续以自身的创新解决方案帮助解决这些城市问题。
“德中同行”活动为促进两国各领域交流提供了绝佳平台。 西门子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将尽最大努力推动此次活动取得成功,以推动中德两国人民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今年8月2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南京发起“德国与中国”活动。 随着“德国大道”的开通南京楼宇自控公司,“德国与中国”活动也在南京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南京是长期举办的三年一届“德中”盛会的首站。 今年9月5日,作为“德中”活动的一部分,“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暨拉贝国际和平与冲突解决研究交流中心发展基金”也由德国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中德六党。 西门子是该基金的发起人和主要赞助商之一。
6月7日,2021中国工业软件大会在重庆召开。 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软件企业高管、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将齐聚一堂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
“本次大会也将为重庆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的软件产业可谓“蓄势待发”。 借助本次大会,重庆将收获一批项目,出台一些政策,推动整个软件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中冶赛迪打造的钢铁行业首个智能集控中心——韶钢智能中心。 (图片由赛迪提供)
行业蓬勃发展
2020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 同比增长17.1%
不仅是这次软件大会,最近重庆的软件行业也很“活跃”——
6月5日,“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化软件人才高峰论坛”在两江新区举行。 工信部、中软国际、华为、西南大学等单位代表就软件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5月26日,重庆市发布首批信息化应用创新软件产品名单。 重庆南华中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共计10款产品入围;
5月20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工业软件产品名单,共有来自市内外37家企业的50款产品入围;
5月17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重庆长安汽车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将共同打造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
...
诸多事件的背后,折射出重庆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重庆市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8.3%。 2020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7.1%。 今年一季度,全市软件业务收入436.28亿元,同比增长21.2%。
“除了重庆软件产业不断壮大,企业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市经信委软件处处长付晓说。
截至目前,全市软件企业2.5万多家,从业人员约20万人,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600多家。 培育了赛迪信息、长安软件、创达、美安森、中科云从、猪八戒、南华中天等一批本土知名软件企业。
其中,赛迪连续9年进入全国软件收入百强榜单;
猪八戒网“猪八戒开放平台V2.4.6”上线后,大力推动重庆市软件企业获取订单和交易。 仅今年一季度,平台软件开发订单成交额同比增长10.2%,比2019年同期增长79.4%;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市级单位联合申报的智能终端软件协同研究与体验推广中心项目从全国7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正式获工信部批复。信息技术为全国智能终端软件方向唯一获奖项目。 .
顺应软件产业整体向好的发展态势,重庆正积极争取成为中国软件名城。 “力争到2021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创建取得实质性进展。” 傅晓说道。
弱点不容忽视
重庆重视发展汽车、摩托车、电子等五金产业。 相比之下,对软件行业的关注要少得多
成绩突出,但缺点也不容忽视。 重庆软件产业还存在龙头企业不多、软件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引才“难”等问题。
“一方面,重庆的产业比较硬,‘重硬轻软’的现象比较明显。” 重庆软件园董事长孙丕宏分析,重庆是国家级工业中心,非常重视汽车、摩托车、电子等硬件产业的发展。 ,软件行业的关注度就会低很多。
傅晓也同意这种说法。 他举例说,重庆的汽摩、电子、装备、医药等行业不乏创新,但在软件研发上普遍存在以装备、产品等硬件为主的“拿来主义”。
另一方面,重庆软件产业整体“质量”有待提升。
据了解,重庆的软件企业大多从事系统集成、运维等业务,软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技术含量不高,行业利润较低。 在CAD、CAE、CAM等研发设计和生产控制软件市场,缺乏有竞争力的话语权,难以走“逐步升级”的发展道路。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们与很多地方也存在差距。” 付晓说,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我市部分软件企业也享受到了红利,但与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四川等省份相比,是横向比较。 与其他城市相比,在政策支持上还有差距。
总体来看,重庆软件产业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存在“数量级”差距,也低于成都、西安等西部城市。 只有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才有“迎头赶上”的资本。
寻找“突破口”
重庆作为工业重镇,用工业软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软件产业发展多年,技术积累远比我们成熟。重庆要迎头赶上,不仅要补齐短板,更要找到突破口。”突破。” 傅晓说道。
工业软件是重庆选择的突破口。
首先,工业软件是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 在业界被称为工业领域的“皇冠”,高端工业软件是“皇冠”上的“明珠”。 重庆作为工业重镇,利用工业软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其次重庆软易科技有限公司IBMS,重庆产业门类齐全,可以为工业软件提供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 瞄准高端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工业软件赋能,重庆近期“拿下”不少板块。
以长安汽车为例。 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汽车软件技术公司,提供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驾驶、智能车云和服务的软件系统平台。 产品覆盖长安汽车在研车型项目35个,配套车型超过100万辆。
中冶赛迪更是让重庆的钢铁软件技术走出了国门。 在行业内率先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获得2020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全国总决赛第一名。 包括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家,全球50强钢铁企业中80%以上是赛迪的客户。 目前,公司智能信息业务销售额已达到近20亿元。
两江新区重庆云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指令集智能操作系统,为企业提供深度适配物联网场景的基础软件平台。 重庆立一拓软件有限公司开发完全自主可控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业仿真软件,为机械、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能源等领域的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
重庆在工业软件上屡屡取得突破,还有一个内部背景: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傅晓表示,目前全国工业软件发展处于较早阶段,重庆找准方向、发力正当时。
为此,重庆对工业软件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未来3-5年,重庆要打造全国知名的工业软件产业园,引进和培育5-10家国内领先的龙头企业。 同时,重庆将围绕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开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业软件产品,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端工业软件人才,推动重庆建设成功能齐全的城市。产业生态、核心技术领先、应用场景丰富、产业竞争激烈。 强大的国家工业软件产业高地和应用示范基地。
对于整个软件产业,重庆提出,到2025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软件、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兴技术软件等重点软件产品业务收入达到1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