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ccs-ibms智能建筑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勇广州市践行贯彻新发展理念

发表时间: 2023-03-06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勇

广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打造智能建造全产业链为抓手,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在产品技术、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加强智慧建设政策顶层设计

广州将智慧建设工作纳入“新城建设”和CIM改革试点工作,建立了市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联席会议协调机制。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大“云、大、物、智、移”等新技术在建设全过程的融合创新应用,探索建立智能建筑产业体系; 《新城建设》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实施方案明确,依托广州产业优势,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智能建筑产业体系。 下一步,广州将以智能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目标,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驱动,聚焦产业生态、科技应用、管理体系、科技支撑、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六个方面,系统探索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智能建筑发展模式。

构建完整的智能建筑产业体系

广州印发《广州市构建“链长体系”促进建筑业和规划设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积极构建“链长体系” 》工作推进体系建设,推进智能建筑完整产业体系建设。 目前已布局十余个各具侧重的产业园区,吸引智能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有效加强各环节主体协同工作,促进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智能建筑产业。 例如,“设计之都二期产业园”聚焦CIM平台拓展、智能建造、绿色低碳和建筑产业互联网,打造全市“新城建”创新综合体; “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装备制造创新中心”集产、学、研、展、贸、旅游于一体,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供应、展示、贸易、培训、服务等企业; 中建绿色科技创新产业园专注于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以智能建筑产业为主体,是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涵盖研发、设计、智能装备、建筑机器人等科技产业。

推动创建智慧建筑示范工程

一是组织编制技术导则。 根据广州市智能建造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编制了广州市智能建造技术导则,指导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 二是广泛选择试点。 目前,首批57个项目的智能建造试点培育名单已形成,多个项目在不同建造环节集成了智能建造前沿技术。 中建四局总部大楼项目打造了科技创新的新地标。 花都百花城项目研发了新一代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轻型高空建筑机械。 通过模块化、轻量化、智能化改造,探索超高层装配式建筑新方向。 三是培育示范标杆项目。 选择符合条件的项目ccs-ibms智能建筑,全程指导培育,打造示范项目。 广州市将采取“边建边总结”的方式,及时总结示范标杆项目的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提升智能施工技术水平。

引导培育智能化建设优势企业

建立“点对点”滴灌服务机制,引导建筑产业链骨干企业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为广州智能建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引导设计企业提升BIM正向设计能力。 广州市珠江外商投资设计院在BIM正向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是推动大型建筑企业积极拓展智能建造领域。 广建集团打造了建筑零部件智能化生产线和管理云平台,初步实现了构件生产少人无人化。 三是鼓励软件开发和互联网企业布局智慧建筑产业。 中望软件是国内首家开发设计工业软件的A股上市公司,自主研发二维CAD软件及相关产品矩阵; 树根互联是首批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始探索建筑行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积极推进智能施工技术创新

一是组织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广州华森设计院研发的“华智3D与2D协同设计平台”,可以映射2D平面与3D空间的设计操作关系,大大提高设计效率; 物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打造“智慧施工管理平台”,并成功应用于广州市三合一项目。 以上两项实践入选首批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 此外,还有23项新技术、新产品入选广东省智能建筑典型案例。

二是率先探索CIM平台建设。 构建城市三维数字化底图,为智能化建设提供数字化环境基础。 通过总结CIM平台建设经验,编制配套标准11项,涵盖平台建设、规划审批、施工图审查、联合验收四大类。 该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三是实施三维辅助审图。 开发上线房建工程施工图3D(BIM)电子辅助审核系统,涵盖建筑、结构、给排水等九大专业。 截至2022年11月,该系统已完成738个立项评审,共计7925个模型,被列入智能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首批可复制经验实践。

四是建设工程智慧监管平台。 全面推进建设项目全周期、全过程、全要素监管。 该平台集成了物联网监控、云端指挥调度、人工智能分析等技术。 建成20多个基于CIM的智慧工地示范项目。 深基坑等方面监理数据,实现施工各方与政府主管部门“多方协同、互联互通”,实现“工地一屏管理”。

加强智能建筑行业人才支持

一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集聚。 鼓励智能建筑骨干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培养或引进院士、国家级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建筑领域学科带头人、博士等高端人才。 例如,广建集团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举办院士讲座,实施“全球百人博士后引进工程”。 二是多措并举培育智能建筑行业从业者。 拟出台《关于加快广州市房屋建筑行业职工培养的实施意见》,广泛调动建筑企业、建筑职业院校等市场主体,建立立体考核评价机制,建设技能工人培训基地、以智能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为导向,推动行业资源与项目需求紧密对接,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和培养智能建造行业工作者。

《积极稳妥推进碳峰碳中和》。 这个所谓的“双碳”目标正在掀起一轮大变革,将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每个人、每个系统、每个组织都将在这个目标下找到新的发展模式。 “碳中和”的背景。

中国华电集团旗下的天宁华韵“天宁一号”文化科技创新园(以下简称园区)。 紧跟时代步伐,助力北京达碳达峰,实现碳中和。 围绕减碳、减污、生态友好的理念,着力打造中国先进的“零碳”智慧产业园,通过建筑节能改造、清洁能源供应、建筑智能照明等实现零碳赋能、绿色碳汇景观、数字化运营管理。 能源,新风貌,涅槃重生,为产业转型、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天宁一号”工业园

据悉,北京第二热电厂(以下简称“老二热电”)于1972年开工建设,1980年全面建成投产,承担着“贡献光热、贡献光明”的光荣使命。热到首都”,成为北京从小煤炉供暖到城市集中供热的标志性工程。 作为当时全国热电联产的先进水平,它代表了一个时代。迷人的电力工业文明和180米高的烟囱作为时代的象征深深烙印在电力人的心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二次热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2009年8月5日,燃油发电机组停运。 关停的单位、厂房、设备等如何利用,如何保证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当时困扰的问题。 问题。 2014年6月,集团公司着眼长远,批准成立北京天宁华韵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华电运营公司,负责二热升级改造。 顶层设计将二热改造为中国华电“天宁一号”“文化科技创新园”。

“天宁一号”工业园前身老照片

作为首都二环核心区高端、行业领先、综合示范的文创园区,天宁华韵股份有限公司携手未来碳中和研究院、天浦新能源,着力打造“天宁第一”文化创意园区。 以“山水园林式园区、零碳智慧园区、责任服务型园区”为特色进行改造升级。

同时,通过在北京注册运营的首家专注于碳中和领域研究的高端民间智库“未来碳中和研究院”,项目以碳减排目标为导向达峰与碳中和,融合产学研力量,打造低碳发展新范式,致力于赋能地方政府打造基于不同场景的碳中和示范项目。 在推动地方政府建设碳中和试点示范区方面,碳达峰、碳中和规划与行动计划、低碳发展规划、能源转型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双碳路径研究报告等专项被编译。 谋划、深入赋能重点产业,围绕“绿色低碳”新能源推进园区发展,打造零碳智慧园区高质量发展。

园区通过建筑节能改造、清洁能源供应、建筑智能照明、绿色碳汇景观、数字化运营管理等方式实现零碳赋能。 ,为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目前,园区已完成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建成光伏车棚和光伏景观,总装机容量436.32kWp,日均发电量约“真实背景下,积极努力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打造北京文化体育新地标。

COP27现场,向国际社会展示“华电零碳智慧园区”理念与成果

恰逢COP27碳中和楼宇自控,未来碳中和研究院零碳园区中心副总裁王泽楷向国际社会宣讲“华电零碳智慧园区”理念,共建中国华电“天宁一号”环城园区更新加快绿色发展,高起点谋划,把握起步,推动高质量推进增实效,以实际行动凝聚绿色动能。 坚定绿色发展理念,发挥能源央企优势。 将项目的智慧能源和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园区综合规划、建设和开发的全过程,向国际社会全面阐释和推广。

总是有青山绿水。 未来,碳中和研究院、天普新能源将携手中国华电,积极发挥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全面把“零碳智慧园区”作为园区重点发展方向,积极创新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统筹园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坚定前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推进零碳园区建设。

联系我们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琼ICP备2021009423号-1 Copyright 2021 康沃思物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