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重新开始,苏州这样做

发表时间: 2022-03-06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时代新篇章新行动】

疫情并没有阻止苏州重新开放、重新出发。截至3月18日17:00,在工业规模超过3.3万亿元的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100%,复工率为86.83 %。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苏州正用吴人的娴熟智慧“绣”出一片新的开放疆土——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苏州的发展机遇与瓶颈并存。苏州着眼于实现增量与高质量的动态平衡,选择了开放再出发。

重新开始,不是放弃传统优势,而是打破常规思维。“重”字表明重点:改变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不走旧成本;改变自我满足的心态,创业。

有专家评论说,苏州的开放和重启是当前中国变化的一个缩影。

突破天花板,热量从何而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用壮士断腕、刮骨治伤的决心,积极稳妥退化分解老动能,消除无效供给,彻底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的老路,发展新动能。创造条件和空间,培育和发展先进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培育更多吃得少、产得多、飞得更远的好“鸟”,实现更换笼子。鸟,凤凰涅槃。

记者来到江苏太仓刘家港,看到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它毗邻上海。600多年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来自苏州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登上宝船,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

与2500年的建城历史相比,改革开放的苏州犹如昙花一现,但也足以令人惊叹。“苏南模式”让苏州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如今,苏州一天创造的经济总量相当于1980年代初一年的价值。

到2020年,苏州的人气可以浓缩为“小时”来衡量:

1月2日,在江苏省重大工业项目现场推进会上,共有252个工业项目开工,总投资1911亿元。

24小时后,在“苏州开放重启大会”上,556个重大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7359亿元。

本次会议,四张热图将“引爆”现场:106条投资考察路线、230个平台载体、68.8平方公里产业用地面积、175个合作项目、718个合作需求。.

从那以后,不到100个小时,各个地方就被分解实施了:

——苏州工业园区,58个项目签约落地。

——吴江区同里天空城总部基地成立。

——常熟市10个项目签约落户。

“苏州热”来袭。“热”的背后,是苏州干部群众寻求发展突破口的紧迫感。

以经济密度来衡量,今天苏州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创造超过2亿元的GDP,遥遥领先于全国。但部分企业受制于低端出口加工,2014年以来工业企业增速放缓,低效率发展短板势在必行。

通过大量研究,苏州人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第28效应:苏州高效工业用地占总量的20%左右,创造了80%的税收;相反,剩下的80%的土地只贡献了20%的税收。

与许多城市一​​样,苏州工业用地指数一度逼近极限。面对狭小的土地空间,如何招商引资一度让政府举步维艰。

如何解决问题,答案就在四张热图上。

苏州市西北角的黄桥街是热图上的一个点。过去,这里是典型的工业老城,用地已经到了极限。现在,他们正在0.4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上规划高层厂房,平均容积率从0.5增加到2.5。腾笼换鸟后,可一次性更换近2平方公里的乡镇工业用地。

在苏州,土地开发的强度与空间资源的开发并不矛盾。记者仔细查看了热图。最大的地块,超过4平方公里,位于张家港;最小的地块,在土地稀缺的姑苏区,也推出了2块地块。今年,苏州新推出的68.8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就这样被一点点挑出来。

“亩产值”是衡量经济效益的比较准确的指标。苏州对5万家工业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了一组重要数据:其中,A类企业(亩产税47.47万元)和B类企业(亩产税10.670,000元))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贡献了全市工业税收的95%。相比之下,在3000多家D类企业中,平均每亩税收为1.46万元,占比不到8%。

在分类政策的基础上,苏州提出了差异化发展政策,允许甲乙类工业企业享受税收减免。从今年开始,对D类企业加征电费倒逼转型。

多重政策叠加,调控效果显现,D类企业数量持续减少。4年来,仅高新区就淘汰落后生产企业211家,盘活低效土地4630亩。

记者来到高新区的NGK(苏州)。公司生产、研发、销售、行政办公全部集中在一栋楼内。上个月,公司占地108亩的二期厂房投产,预计平均每亩税收将超过100万元。

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中,政府不仅要看企业的经济总量,更要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对此,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燕评价说:“一个地区的强盛关键在于产业的强弱,真正的产业强弱,必须有高水平的支撑。 ——优质企业。”

“蜗牛壳中的道场”是苏州人的智慧,也是发展的决心。

“只要是符合苏州未来发展定位的产业,我们就保证用多少地用多少,用多少空间就用多少。”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少民信心满满。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苏州经济注入了新动能。2019年1-11月,苏州进出口总额达到29.24.8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份额提升至21.4%。

发展不能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在苏州,这已成为一种新的共识。

十年磨一剑,哪里来的专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开放加快自身体制和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并增强国际竞争力。力量。

近日,苏州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它以15亿美元的“天文价格”出售了一种原汁原味的中药。这是国内企业首次将创新生物药国际市场授权给世界500强强制医疗集团。2011年,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园的信达生物,蛰伏了近10年,终于发力。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的发展门槛非常高,时间长,风险大。投资生物医药就等于投资科研,很多地区只热了三五年。生物医药产业为何能在苏州生根发芽?

“生命科学企业,哪怕只是中小型企业,一落户苏州,都会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公平的营商环境给了市场信心,企业也愿意落户。十年辛勤耕耘,终将让行业从0到1获得新生。” 在苏州工业园生物产业园园长庞俊勇看来,园区和企业之所以能够忍受孤独从事科研,完全是因为营商环境优越。

在昆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小核酸产业也走在行业前列,备受业界关注。目前,5个新药处于临床III期,“做核酸,去昆山”已成为业界共识。

“十多年来,这里的产品处于研发阶段,没有产生直接税。但是昆山市委、市政府非常支持,六位领导已经换了,工业园有一个蓝图要完成。” 飚告诉记者,小核酸的发展得益于当地的营商环境。政府不着眼于眼前利益,而是投入了真金白银来扶持这个行业苏州智慧园区,让它顺风顺水。

敢于为未来付出,恰恰体现了苏州人的智慧。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之初,苏州尝试了一种新模式:政府搭建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引进专业孵化团队,交付优质项目;政府按照市场规律行事,负责宏观规划和评估,让专业团队具体运作,共同撬动资源服务企业。

经过十年的深耕和凝神,终于繁盛起来。

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连年保持20%~30%的增长速度,已有企业3000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苏州板块占据了香港新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的近一半。

“转型期,苏州果断按下加速键,重塑营商新环境。” 苏州科技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徐天舒认为,苏州的商业概念正在飞跃。相反,它给市场带来了稳定的预期。

十年磨一剑看似慢,实则通过营造比其他城市快一步的营商环境,坚定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信心。

慢与快,静与气,在苏州完美融合,诠释着这座古城的开放能量。

面对激烈的城市竞争,以营商环境为突破口,苏州找到了自己的城市理念:政策加分。

天赋,加一点。三年内,苏州将引进10000名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年薪40万元以上的高端人才,按照个人工资的5%至20%,给予年薪不超过40万元的奖励。

“苏州的高端人才奖励政策,我一定有的,可以多加一点。” 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王翔说。

项目,加上一点。3年内,苏州滚动评选1000家创新项目公司,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给予3年奖励;3年内建成100个新型科技创新载体,对具有重大创新能力的创新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支持...

蓝少敏说,任何一个好的项目,苏州比任何一个城市都能多加一点。

加分的背后,是苏州敢于将营商环境挖到底,是苏州开拓再出发的诚意。

潮起潮落、营商环境变化等点点滴滴的交汇,为苏州带来了新的发展红利:

——传统优势再次升级。太仓已从“德国企业之乡”转变为“中德创新之城”,汇聚了320多家德国企业。中德创新园内每平方公里德国企业密度为15家,其中德国制造业企业约占全国的10%。10%,平均每亩产值、利税分别为1400万元、150万元、110万元。

——全球资产配置新地图。仅在日本、以色列等国家设立相城一区,实现点对点招商引资和科技合作。到2022年底,苏州将在全球建设50个海外离岸创新中心。

——营商环境推出“苏州最舒适”标准服务。苏州对减税降费实施情况进行审计。截至去年9月,累计向455家企业返还2.24亿元资金,督促相关部门优化服务流程。

苏州走过了千山万水,但还是要穿越山水。正如一位苏州干部所说,苏州营商环境的改善不会止步于此。如果继续寻找苏州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城市新的软实力,就能从容应对未来的竞争。

开始前锚定,动力在哪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做发展的排头兵”。

“我在填完资料两个小时后就拿到了电子营业执照,我做梦也想不到成为一名创客。” 昆山外卖小哥孟鹏超是“好货”APP上的第10万个个体商户。通过“好虎”平台,他可以独立接单,也可以直接与企业合作,增加收入。

“好货”灵活便捷的用工模式,得益于平台成立一年内,昆山市副市长两次率领市高新区、市政府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监察局为这家民营企业提供服务。一个问题一个一个解决。经过反复论证和努力,他们成功打通了“好虎”平台与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商登记接口。于是,他们在昆山创造了首个全国线上“不用跑”快。个人账户管理系统。

在苏州,记者听到和目睹了无数干部敢于外出行动的案例。

镇业求根,观山求源。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苏州市党员干部在这里吸收了独特的人文精神,将“无所畏惧”和“为民”体现的淋漓尽致,孕育了苏州的“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 》、《昆山路》和《公园体验》。

1970年代,张家港素有“贫沙洲”之称。昆山是苏州县市最后的“小六子”。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工比中国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晚了整整十年。如今,张家港已进入中国县级市综合竞争力前三名。昆山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榜首。不用说,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苏州的城市地标。

在苏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太多的奇迹。奇迹的创造者有一个统一的特点:敢做敢做。

与张家港老书记秦振华、兴建昆山工业园的老县长吴克全、倾力让群众致富的常熟江巷村好书记常德胜,这些老干部不怕困难,争做第一。“外企党建破冰船”苏州三星党委书记李承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王勇“最美奋斗者”党委书记崔根亮恒通集团的这些新一代党员干部,手握接力棒,继续谱写苏州再出发的新篇章。

进入新时代,苏州决策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开放再出发,首先是人的再出发。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发展的动力。

“苏州市每年安排2亿元奖励资金,对招商引资做出重大贡献的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

“让能听到炮火的人指挥战斗,让不怕弹片的人留在火线上,让能承受炮击的人立功。”

“大张旗鼓地支持和鼓舞能招商引资、招商引资的好干部,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争当招商引资的骏马,争创佳绩。对项目充满信心。”

蓝少敏在“开幕与重启大会”上的三句话再次将他的能量直接传递到了基层。

记者来到昆山开发区经促局,看到年轻的贾尔维副局长正在接待外商。“接力棒传给了我们,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贾尔维说。

热情要足,保护要强。“保护干部干部的积极性!” 据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目前,苏州各县(市、区)普遍建立了容错纠错机制,明确改革存在因缺乏监管而出现偏差或失误的情况。经验和条件。干部经鉴定后免于容错。2018年以来,苏州市纪委监委共宽容纠正39起案件40人。

让干部心头暖暖的是正名制度的明晰。苏州通过该制度,澄清了17起虚假举报、诬告、诬告党员干部案件,及时消除了企业家的思想顾虑。

关心干部已成为苏州发展的积极动力。今天的苏州为超过 1550 万人口和 20,000 多名外国人提供服务。其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等指标紧跟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

寒山寺的新年钟声还在耳边,金鸡湖边的喇叭声已经响起。在重新开放、重新起步的苏州,创业者纷至沓来,开创了又一个燃烧激情、做生意的火热时代。

(记者刘坤素颜陈旭章正正)

">

联系我们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琼ICP备2021009423号-1 Copyright 2021 康沃思物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