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系统在很多家庭中都很受欢迎,它的品质和功能都非常好楼宇自控新风系统效果图,那么新风系统到底有什么用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新风系统有什么用
1、能有效隔绝室外灰尘和病菌,为室内输送新鲜空气; 2、新风系统能有效去除室内湿气和异味,防止家具因潮湿而发霉; 3、新风系统会影响室内温度。 还有一个调节功能,类似于空调功能。
2、如何购买合适的新风系统
1、选购新风系统时,最主要看的是设备要有纯净的新风量。 如果只是为了室内空气的转换,是无法达到良好的换气效果的。 所以大家不要被销售人员所谓的“超大风量”给骗了,它一定是能产生纯净新风量的。
2、确认新风系统的过滤效果,这是影响后期居家生活的重要标准。 这时候可以检查新风系统是否配备了所有型号的滤网,滤网的档次是否符合要求,滤网的容积是否足够大。 并且滤网最好能够抵御多种污染源。
3、新风系统的外观不一样,有不同的花纹,所以要根据个人和家居风格来选择,这样选择的新风系统才能带来更好的装饰效果,而且时间使用它也会持续更长时间。
4、最重要的是新风系统会不会产生很大的噪音。 如果新风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发出很大的噪音,会对正常的家居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选购新风系统时,噪音必须在30分贝以下。
关于新风系统的使用,以及如何购买合适的新风系统,我就先介绍到这里。 你到底懂不懂呢? 新风系统还是不错的,给居家生活带来不错的舒适体验,但是质量一定要好,避免短时间使用后出现问题。
如果说房地产的青铜时代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 那么,在下一个黄金时代,“数字化”将成为其绝对的主题。
一方面,传统建筑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除了基础的暖通、电梯、安防等基础设施,业主和用户还需要更多定制化、人性化的智能化服务; 另一方面,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基础设施日益融合,智能建筑的建设和应用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一个支撑数据是,2016-2021年中国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21年中国建筑智能化市场产值约7238.2亿元,存量规模接近5000亿元,而新增规模超过2200亿元。 市场规模占比69%。 此外,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均提到要加快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与智能化。
但从目前来看,部分厂商提供的智能楼宇解决方案还停留在“卖产品”的传统逻辑上,普遍专注于单一的技术优势,难以满足客户的整体需求。 智能楼宇市场急需“软件+硬件+平台”的综合解决方案,满足业主和租户在细分场景下的需求。
不仅仅是产品
目前市场上,提供智能建筑产品的厂商主要有五类。
一种是传统的楼宇自控系统集成商; 二是龙头地产,借助物业优势,为楼宇智能化管理赋能; 三是国内家电企业,在智能家电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楼宇智能化; 四是互联网公司,主要布局数字化平台建设; 五是运营商,通过楼宇一体化网络的建设,为楼宇数字化应用奠定基础。
深耕行业30年,海尔与中国石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强强联手,组成创新联盟。 以行业首创楼宇大脑为核心,打通楼宇智能控制神经网络,集成暖通、能源、安防、电梯、照明等和楼宇集中控制等系统,楼宇服务行业从一个一次交易到终身服务体验。
2月16日,海尔召开智慧建筑成果暨新品发布会。 行业首创智能楼宇大脑、自主研发的空气悬架中央空调新品全球首发楼宇自控系统市场容量,成为智能楼宇行业的一件大事。
据发布会消息,海尔建筑大脑由一体化开放平台、三大运营中心(数据中心、决策中心、智能控制中心)和五个感知网络(人员感知、设备感知、环境感知、能源感知、 )是一个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
都在做智能楼宇,为什么海尔的技术方案能领先呢? 海尔智慧建筑产业建筑智能控制研究院院长匡福华博士这样说。
“过去,行业主要有两条技术路线,从硬件到软件,或者从软件到硬件。海尔探索了第三条路径,将软件、硬件和实力相结合,不断加强算法能力,让环境建设成为可能。”积极适应人。服务者。”
“相较于把硬件切割成软件的公司,我们的优势在于数据和算法。海尔在终端应用上拥有大量设备,可以提供实时运行数据,支撑楼宇大脑算法的不断优化,并使其更具竞争力。目前,海尔已连续12年在中国磁悬浮中央空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在海外市场遥遥领先。在泰国,海尔销售了三分之一的磁悬浮中央空调平均空调;在欧洲,海尔中央空调是中国本土自主品牌第一;在俄罗斯,海尔轻商务系列产品占据市场份额第一。
“与软件切入硬件的公司相比,我们的优势在于对硬件的精准控制。一般来说,软件公司可以设置硬件的温度、开机时长等,海尔智慧大厦可以更进一步更进一步,可以深度控制风盘速度、出风口温度等,这样,海尔智慧楼宇大脑可以根据人员密度、天气预报、空气模型,准确预测楼内不同场景的变化,并提前控制硬件设备,真正让人们感知智慧。”
海尔智慧楼宇大脑有什么用? 其实只有一个道理——为非标准行业制定标准,让环境为人服务。
长期以来,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等不同阶段存在明显差距。 楼宇暖通、安防、电梯、照明、集中控制等多套设备系统由于数据标准不同,相互独立,开放性极为有限。 现在,通过海尔楼宇大脑统一集中管理,各类设备实现跨系统联动,各系统数据畅通无阻。 建筑物已成为智能生态系统。
对于楼宇管理者而言,借助海尔楼宇大脑,管理将变得更加高效。
数据显示,通过海尔智慧楼宇大脑的统一管理,楼宇建设投资可降低15%; 从设计、施工、交付等全流程,海尔智慧楼宇协同效率提升30%; 基于楼宇大脑系统的智能分析,AI智能巡检可提前预测故障,减少运维人员15%,降低能耗40%,控制故障响应2分钟以内,延长设备寿命20年%。
背后的技术
除了打造大脑,海尔此次还发布了新的技术成果和解决方案。
此前,海尔首次将磁悬浮技术应用于中央空调领域,开创了国内磁悬浮中央空调的先河。 此次,海尔更进一步,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空气悬浮中央空调压缩机。
目前,海尔空气悬浮中央空调已获得28项专利和4项领先的节能认证,并在杭州瑞升半导体厂、浙江富腾流体科技有限公司工厂、杭州凌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得到应用。 . 工厂等
通过楼宇大脑、气悬式中央空调及多场景解决方案,海尔智慧楼宇真正实现了“软件+硬件+平台”的综合解决方案。 这些科技成果的背后,离不开海尔长期以来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科研的文化以及全球10+N的开放式创新体系。
1988年,海尔成立了第一家企业级技术研究院; 1995年,建立行业首家企业级技术中心; 1998年,成立行业首家集团中央研究院……2022年初,海尔成立科技委员会统筹集团研发工作,计划三年内投入600亿元研发,并设立400亿元产业专项基金,用于产业共同技术攻关。
此外,海尔还建立了开放的人才体系,形成了尊重科研人员、鼓励基础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容忍试错的氛围,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如设立内部科学家,鼓励2万名研发人员。世界范围内的人员在技术和管理上不断提高。
在不断壮大集团科研队伍的同时,海尔也在积极探索开放式创新模式,构建了全球10+N个开放式创新体系,包括10个研发中心、N个创新中心、71个研究所、1000+实验室。 形成了遍布全球的技术人脉网络,可链接超过100万一流技术资源和20万多名技术专家。 就这样,技术、知识、创意的供给者和需求者聚集在海尔的平台上,原创科技产品不断涌现,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创新。
2022年,海尔集团获得的中国专利金奖数量增至11个,海外发明专利数量突破16000件,排名第一。新增“国际领先”技术鉴定23项,累计264项,居全国第一行业。
当然,长期的科研投入也对海尔的整体业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2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收入3506亿元,增长5.4%,生态收入450亿元,增长16.3%,全球利润总额252亿元,增长3.7% %。
生态,驱动产业前行
如果说全场景建筑解决方案和全新技术是为了“卖水”; 那么海尔在不同领域持续致力于生态共创,就是在为中国企业界“筑江”。
以建筑行业为例,海尔与海尔共同打造了建筑节能低碳智慧运营管理平台。 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发建设的首个民用建筑能效评价和标识平台。 可结合暖通行业数据分析建筑节能减碳效果。
同时,海尔打通智慧建筑生态,联合生态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起行业首个智慧建筑生态共创推广联盟,旨在覆盖各个领域,推动智慧建筑行业发展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除了建筑行业,海尔还在更多领域打造了基于世界领先技术的生态河。
以海尔集团旗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Kaos为例。 这是全球首个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是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示范平台。 与德国的工业4.0不同,卡奥斯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海尔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基因。 通过Kaos平台,海尔用户可以零距离、全程参与产品研发、制造和物流配送。
同时,Kaos也在持续为外部各方赋能。 截至目前,Kaos平台已连接90万家企业,帮助8万家企业降本增效。
例如,根据美心集团的能源消耗特点和能源需求,卡奥斯智慧能源团队为美心集团定制了空压机托管解决方案,为美心集团节约了约120万度电,节约能源成本约90万元。 增加了 30%。
在产业外创投领域,海尔的创投孵化平台——海创汇,依托海尔生态圈的产业资源,帮助众多中小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截至2022年12月底,海创汇已成功孵化上市公司7家、独角兽企业7家、瞪羚企业10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20家,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加速。
创立39年来,海尔以家电起家,凭借技术优势不断突破行业发展的“天花板”。 现已建立行业生态联盟。 海尔正在逐步打造各个行业的“河流”。 最终,随着各产业生态不断壮大,海纳百川,海尔的未来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公众号(ID:),或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