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问DCS和PLC+上位组态软件的系统区别是什么?
事实上,关于两者的结合已经说了很多。
许多像我一样有PLC背景的人仍然感到困惑。
撇开DCS的系统概念不谈,今天先不谈硬件。
几乎所有同时生产PLC和DCS的厂商都使用自己的高端PLC作为DCS系统的底层硬件。
现在,到了这个世纪,高端的PLC在功能和性能上都可以做到不比原来的DCS差。
甚至更多。
我对DCS也不精通,全是概念。
1.AB,
使用的CPU是AB的1757系列,和1756系列没有本质区别。 它比 1756 更快,内部尺寸更大。
可以更好的支持模拟量回路控制,大约1757只能用FBD编程,1756只能用LD编程
论点是站不住脚的。
通用 1756() 所有背板、电源、通信模块、电缆和软件。
1756是AB最高端的PLC。 其实在工程规模不是很大的时候用1756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性能至少强于国内大部分DCS厂商。
上层软件用的是AB自己的SE,一般是企业版。
一般用于与上位机通讯,但如果选择SE版已经包含了。
PLC采用1756或1757 CPU,上位机可选择第三方组态软件。
其实他就是一个标准的OPC。
数据库使用基于 SQL的RSSQL。
需要强调的是,AB作为基于PLC的DCS系统网关,具有非常强的通信能力。
支持许多流行的总线和网络。 而您只需要在从站上插入相应的模块即可。
与其他网络的所有网络通信都是通过的。
CPU作为主站,I/O作为从站挂在总线上。
典型的分布式控制架构。
2、PKS
据说是DCS厂商中率先采用PLC作为主要控制硬件。
而且,官方和知名的AB。
但是,所有模块都标有自己的型号。
从最新的PKS到最新的PKS都是这样,卖的系统比AB自己卖的多好几倍。
因为有代工协议,AB很少接触石化系统的清单,这才是工作所在。
使用AB公司的PLC作为DCS硬件起步较AB公司早。
最早的CPU是IBM、APPLE、AB公司专门生产的(内幕很神奇),
现在全部由AB提供。 前几天有人说AB的DCS是代工的。 这真的很有趣。
编程软件AB通用,通讯软件也可以通用。
但这似乎不是必需的,因为驱动程序似乎已内置,
上半部分是自己开发的,相当不错。
其实他最擅长的是石油石化系统的关系和性能。
当然还有多年来积累的经验。
3.三角洲V
它应该通过使用子公司的 PLC 来完成。
软件使用的是大名鼎鼎的iFix,iFix的公司在的旗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4.通用发那科,
使用 GE 自己的 PLC、PAC RX7i(高端)或 RX3i(低端)。 它们分别称为PA70和PA30。
当然,PA70系统的性能远超PA30。
PA70可以实现真正的双系统热备,而PA30最多只能实现软件级热备。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GE大名鼎鼎的三机投票系统,目前网上还没有。
而且目前GE刚刚完成CPU的升级,其性能可能在业界首屈一指。
比如使用P3-700 CPU,最大32M内存等等。
然而,许多配套部件并不完善。 贸然使用可能会有隐患。
比如CPU升级后,很多通讯模块不能用在新机型上,但是能用在新机型上的模块暂时
它还没有被开发出来。
主机软件使用了自己子公司的iFix,摒弃了原来的。
(目前所有的PLC编程软件都集成到ME中)。
5.PCS7。
这是一个受欢迎的利基市场。 它使用西门子的S7-400 CPU。
并且将在动力系统中取代曾经辉煌的XP系统
可单机或冗余配置,(使用S7-400H)。
I/O 单元是唯一的。 可以使用任何支持冗余 DP 总线的 I/O 站。
包括ABB著名的S800、S900系列I/O。
但是,如果您使用西门子自己的 S7-300 系列 I/O 单元,
其中性能或可靠性差也值得商榷。
上位机软件采用WinCC。
号称强大,但我一直对它望而却步,相比之下还是太难用了。
内置 SQL 数据库性能的关键是接口标准。
6. ABB,IT。
采用ABB最先进的PLC----,
一般使用基于冗余DP的S800或S900系列I/O。 当然,即使是西门子也可以。
组网前导入西门子GSD文件即可。
当然,也可以使用冗余的S800或S900系列I/O。
软件基本都是基于原有的用户群,也很不错。
数据库不清楚。
7.其他厂家。
目前看来,即使他们的Pro7加最高端的PLC也没有出DCS的打算——
事实上,它并不逊色于上述那些。
而且山东鲁能集团下有个自动化公司,名字忘了。
我正在使用 DCS 硬件。 软件是我自己开发的,据说鲁能内部已经装上了。
好像有几款原创产品必须在DCS上市霍尼韦尔楼宇自控组态软件,但在国内没有一款是知名度很高的。
然而,其中之一已经使用功能强大的 Q4AR PLC 作为 DCS 硬件。
现在根据他们上海技术支持中心的说法,新的QnPRH为DCS而生。
其中,P表示过程处理,R表示冗余模型。 当然,H意味着高性能。
这家伙曾经非常聪明。 但现在他似乎因为日本教科书事件,在中国有了“大名”。
而且据说在支持右翼的财团中排名第二。 难怪他在中国的表现不是很好。
说到 DCS,他们似乎还没有为他决定一个名字。
应该说现在用PLC作为DCS硬件是一种趋势。
而且PLC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已经不输给DCS了。
重要的是开放式大大增加,特别是现场总线的使用,使得这种DCS相比原来的
封闭的产品让世界变得不同。
不过目前国内的DCS厂商似乎绝大多数还在使用基于工业PC架构的DCS硬件。
基于PC-BASED架构的DCS硬件的板卡大多使用CPCI总线插槽。
其实这并没有错。 但是,这种架构的DCS对现场总线的支持不是很好。
由于保安的一个疏忽,导致维修点报错,维修人员忙得不可开交;
住户打了N次电话,可是很久没有物业的消息,也没有任何动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与物业维修相关的烦恼。
如何解决? 刚刚在2019年上海市重点项目实践贡献大赛中获得优秀企业的上海陆家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探索出一套通过智慧物业平台提升物业管理效率的方法。
目前,该平台已应用于辖区42家商厦。 通过该平台,数以千计的物管人员只需一部手机即可搞定电气维修、电梯维护等事务,大大提高了物管人员的工作效率。
电气维修、电梯维修……只需一部手机即可搞定
曹聪是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的一名保安。 他的主要工作是每天检查灯光和设备的工作状态。 近日,他在巡查食堂时,发现安全出口的指示灯坏了,于是他立即拿出手机,拍了一张没亮的灯的照片,并填写了一系列元素,比如根据说明输入电话号码、地区和服务类型。 上传至智慧物业平台(企业微信)。
曹聪告诉记者,这份检修通知会发给负责照明系统检修的团队,一会儿就修好。 “以前需要手写记录,然后输入电脑,耗时很长。经常因为记录的维修项目太多,方向等元素混在一起,导致信息错误传输,维修人员这时候会仓促行事,浪费时间和精力。 曹聪说,现在通过傻瓜式输入,按照提示填写即可,维修人员可以清楚地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随时随地打开手机报修。
曹聪的报告修改很快被发送到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的智慧物业平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过平台的手机端通知了相应的维护人员。 记者算了算,大约10分钟后,维修人员携带工具到达现场,开展维修工作。
维修完成后,平台会自动发送通知给维修人员进行确认和评估。 闭环模式缩短了与客户的关系。
“我们在服务类型中设置了照明系统、电梯维保、电气操作等15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维修团队,维修通知只会发送给相应的维修团队,不会发送穿插,以免给维修人员造成混乱。”高级经理李国培说。
计划年底对楼内居民开放
据了解,智慧物业服务平台由上海陆家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与上海纽约大学共同打造。 集故障上报、工单处理、微信通知、数据统计等功能于一体。
“从去年8月开始,我们就开始在42栋商厦应用这个平台,先让物管人员先试用一下。” 高级经理李国培表示,自试行以来,维修单数量有所增加。 过去,一座建筑一个月可能有 60 个订单。 现在可以达到一天60单,很多楼里的白领都反映,楼的尺寸问题少了。
李国培还告诉记者,目前已有数千名物业人员通过培训和考试后加入该平台,其中包括财务和其他行政岗位。 平台维修、物业工作应由所有员工完成,而不仅仅是安全或清洁职责。”
记者了解到,除了故障报修,其工单处理功能也非常强大。 维修主管接到维修通知后,可以根据经验设置优先级,针对不同的维修内容设置不同的完成时间段,在智慧物业平台PC端即可看到完成情况。
记者通过平台PC端观察,维修单将呈现白、黄、橙、红三种颜色。 如果显示白色,则表示在指定时间内完成; 如果显示黄色,则表示已接近完成时间; 如果显示橙色,则表示离截止日期更近了; 如果超过时间上海楼宇自控维保,则变为红色报警,并上传上级督促处理。 此外,后台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看到每月的完成率。
“智慧物业平台的建设,是我们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实现物业服务转型升级的第一步,有助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工作,实现数字化管理、运维、日常工作效率,优质的客户服务。李国培表示,由于其功能新颖实用,操作简单方便,在今年的项目推广覆盖过程中,受到了客户和员工的一致好评。其中,一次在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推广,维修订单峰值突破700单。
“破旧立新,打破传统的物业管理方式,建立新的物业管理体系。我们希望为陆家嘴和整个物业行业做贡献,用科学的方法为物业行业立功。” 李国培表示,接下来,他们希望以立功大赛为旗帜,继续优化智慧平台,计划年底前向楼宇居民开放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