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升空。 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已成为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 发展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既是国家重大战略,也是浙江实现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
浙江如何抓住这个机会? 记者采访了省科技厅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
产业生态欣欣向荣
卫星导航系统由导航卫星、地面基础设施(地基增强系统)和用户终端应用三部分组成。 浙江目前拥有北斗地基增强站(CORS基站)200多个,其中国家级北斗地基增强站73个。 我省对原由政府投资的80多套GPS地基增强系统进行了改造升级,增加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功能。
以北斗高精度服务为核心,带动模块、终端、解决方案等整个产业生态的繁荣,是长三角地区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的鲜明特色。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是我省重要的北斗导航产业发展集聚区。 集聚了240多家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地理信息软件研发、装备制造等相关企业,成为全国地理信息企业最集中的区域。 杭州将打造航天信息化应用和产业化高地,充分发挥航天信息技术泛在作用,应用于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 国家北斗导航定位服务浙江(宁波)数据中心落户宁波江北。 目前,北斗高精度终端设备制造生产线已投产,数据中心还开发了车、船、应急等多款终端产品。 全国首个北斗海洋产业应用示范基地落户舟山,在智慧交通、海岛旅游、港口物流、海洋监测、海洋渔业等领域实施示范工程。
目前,我省有三大北斗卫星导航民用推广组织,即浙江省北斗产业联盟、浙江省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协会、浙江省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这些组织致力于打通产业链,协同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能力。
技术应用就在您身边
我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力与北斗齐放光芒。 在产业链上游,杭州中科微电子是国内北斗芯片核心厂商之一; 嘉兴嘉利公司是国内卫星导航元器件重要骨干企业之一,牵头起草并发布了三项《北斗基础产品和终端产品开发》专项标准。
在中游,浙大正成公司是北斗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省内首批北斗民用分布服务资质单位; 杭州中岛是中国卫星导航行业十大产品供应商之一。 在下游,星软集团的北斗/GPS导航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在国内位置信息服务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千寻定位网络有限公司是国家北斗地面增强型国家网络的主要建设者; 在全国360多个城市投放的共享单车已经适配了北斗定位系统。
目前,我省已将北斗定位服务应用于水质巡检、电动汽车监管、精准农业、危房监测、大坝监测、边坡监测、自动驾驶、无人机植保等领域。
全省近1.4万艘大型渔船配备北斗卫星终端捕捞,宁波、温州、台州、舟山等沿海城市海洋和渔业管理部门建立了渔船北斗定位信息平台。 全省多地推广使用北斗定位服务的精细化农业管理装备。 例如,临安已利用北斗系统解决了“秸秆还田政策补贴”的面积统计问题,误差明显低于采用GPS的亩量仪。 北斗城乡房屋安全在线监测已在杭州、台州、丽水等地试点。 可实现危房毫米级沉降、倾角动态监测,比传统监测成本降低80%。 国家北斗导航定位服务浙江(宁波)数据中心与宁波市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合作,为辖区600余个检查井盖安装北斗监测设备,远程监测井盖位移情况。
在智慧交通方面,全省“两客一危”车辆超过30万辆,推动了北斗的推广应用; 约3.7万辆出租车、6万多辆新能源汽车、8000多艘内河船舶安装了北斗终端应用。 杭州市交通部门执法车、应急指挥车等已普及北斗+GPS双模终端。 宁波率先推出北斗高精度“即时判断”警安联动智能系统在交管领域的应用。 宁波近万辆汽车安装了该设备。
许多挑战仍然存在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浙江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下一步,要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聚焦北斗规模化应用,支持卫星导航应用关键技术攻关和高端产品研发,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浙江卫星楼宇自控诚信经营,推动大-规模化生产高性价比海量北斗终端。 同时,加强重点骨干企业培育,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北斗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明显缩短与省外和国外先进产品的差距,提高生产能力和我省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 我省将支持发展一批集导航定位、通信、信息增值服务于一体的位置运营服务平台。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行业现状
建筑智能化是实现建筑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等属性,满足人们对建筑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的要求。 可以说楼宇自控弱电智能化,建筑智能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 它运用包括现代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有直接的影响。 建筑智能化不是建筑和智能设备的简单集合,而是需要以科学管理、智能化设计为支撑点,将智能化建设和改造项目有效融合,才能形成真正的建筑智能化。
根据《2022-2026年中国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趋势专题研究报告》报告分析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0年,我国建筑业开工和竣工面积平均增速分别为8.01%和3.54%。 2020年建筑面积约149.47亿平方米,竣工面积38.48亿平方米,居世界首位。 据国家统计,2020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26.4万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2%。 即使在疫情期间,成交量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尤其是在“火神山速度”上,全民见证了3万多平方米10天就能建成的奇迹。 然而,在全球建筑业数字化浪潮中,我国建筑“数”仍落后于发达国家。 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统计,2018年我国建筑信息化占总产值的比重仅为0.08%,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投资可达到1%,不足1%。 -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在“互联网+”、“大数据”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推动下,一切服务于人类的技术创新和功能产品都可以融合。 智能家居、智能出行、智能办公、智能医疗、智能社交等技术和产品应用,都将在智能楼宇平台上融合互通,实现“万物互联”。 因此,建筑智能化的未来发展不可估量。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行业前景
从楼宇智能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楼宇智能产业仍处于成长期。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将不断推进,这将极大地带动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进程,建筑智能化市场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自引入中国市场以来,智能建筑迎来了快速发展。 今天的智能建筑与早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其发展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 智慧建筑建设涉及的子系统众多,系统集成度高,覆盖面极广,跨越多领域、多业态。 越来越多的安防企业逐渐加入楼宇智能化建设,试图占领市场份额。
欲了解更多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行业发展前景,请参阅《2022-2026年中国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趋势专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