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9月21日电(李侃)以“智能时空 创新引领”为主题的2022中国北斗应用大会21日在河南郑州举行。 来自世界各地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的院士、专家和企业、公共机构代表参会,就北斗技术创新与应用、北斗规模化应用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中国北斗应用大会是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 《2022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将达到4690亿元。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先成在致辞中表示,北斗应用发展具有较强韧性,在国家安全、重点行业、大众消费等领域应用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趋势,北斗大规模应用的突破不断涌现。
除了高端论坛和十余个分论坛,本届大会还有一个“重头戏”——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成果展。 记者从展会现场获悉,北斗作为国家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已全面服务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
截至2022年6月末,近200万套北斗设备应用于公安、应急等国家安全领域; 近1200万套北斗设备应用于交通、能源、金融等重点领域。
例如,北斗天汇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北斗三号短信手表,在今年“5.12”地震应急演练中首次使用。 该公司负责人于杰表示,该产品具有北斗定位、短信通讯、生命体征监测等功能,可以解决野外无法准确描述自己所在位置、缺少信息等问题。沟通方式是没有网络,不知道生理体征的变化。
在农业领域河南卫星楼宇自控创新服务,北斗芯片已应用于农业种植、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 在中科信都高级副总裁陈薇看来,“天上的卫星、天上的无人机、地面上的传感设备,构建‘天、天、地’的立体监控体系。地面'。”
展区内,小到芯片,大到参与国家应急测绘的固定翼无人机,每一件展品都离不开北斗系统的支持。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在会上表示,要努力实现芯片、终端、服务、标准一体化的自主发展格局,“让北斗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结束)
日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重新审议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 《办法》指出,新建建筑未按照规定安装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控制装置和供暖系统控制装置的,建设单位不得出具竣工验收报告。 也就是说,未来热量表将与水表、电表一样,成为新建建筑的标准配置之一,为今后逐步实现供暖分户计量、精准计费做好硬件准备。 这意味着按实际用量入户计量付费将成为未来趋势。
目前楼宇自控能源计量,热量计量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为建筑节能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建筑节能和节能改造在各省开展,各省争先,提出了很多基础指标。 笔者认为,在建筑节能之前,一定要注意能耗计量。 能耗测量是基础。 没有能耗测量,节能百分比是缺乏依据的。
楼宇自动化制造商在节能方面有一个好主意。 能源管理必须循序渐进。 第一,数据采集和能量计量; 第二,使用KTC的WEB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和能量的分析; 第三,对分析结果进行能量转化; 四是分户计量,用户按需付费; 第五,实时显示能源消耗,让终端用户更清楚地了解能源消耗情况。 可见,数据采集和能量计量是基本任务。 通过能耗采集,可以知道能源消耗在什么地方,并与同行业的能耗数据进行对比,找出能源消耗的那一部分,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
建筑节能改造可显着提高居住舒适度和节能效果,但涉及住户、产权单位、政府相关部门的综合协调,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在建筑节能的过程中,厂家让客户知道如何节能、节能步骤、节能方法,才能使节能成为现实。 这也是一个市场教育和节能教育的过程。 没有计量就没有真正的节能,不知道节电多少就谈节能是不科学的。 未来,逐步实现能耗计量将是一种趋势。 随着相关人员对建筑节能认识的逐步加深,建筑节能的步伐会更加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