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物联网技术+智能楼宇的主要功能实现(组图)

发表时间: 2023-01-11

过去,智能楼宇主要是对楼宇内的机电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 随着技术的发展楼宇自控协议的应用,目前智能建筑的概念得到了延伸,不仅包括传统机电设备的监控、控制和管理,还包括智能照明、楼房自动化、能源管理等。 智能建筑在建筑节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新技术的应用之后,整个建筑中的子系统可以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有效降低设备能耗。 例如,中央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两大建筑能耗。 在保证节能的情况下,按需使用,可显着提高楼宇管理者的舒适度,提升用户体验。 ,同时降低能耗,使建筑能耗的运行和维护可持续。

走进一座智能建筑,无论是采光、温度还是室内空气流通,都与普通写字楼略有不同,体感更柔和、更舒适。 而这些就是物联网技术在楼宇集中管控方面的应用。 例如,在会议室中,灯光会根据不同的议程设置自动调节,需要放映幻灯片时灯光会相应变暗。 通过基础设施平台,可以管理楼宇内的照明、空调、新风、窗帘等设备,实现节能高效。 又如,当员工在车库刷卡进入办公楼时,办公室的空调等用电设备开始运行,下班刷卡时关闭. 据了解,“智能建筑”每年可节省10%的能源开支。

物联网技术+智能楼宇主要功能实现

1、增强建筑物的自动感知能力

智能建筑需要部署大量的传感器。 除了常见的温度、湿度和照度传感器,新兴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包括CO2、PM2.5、甲醛等。 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传感器之间的互联互通,增强了建筑物的自动感知能力。

2、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楼宇自控协议的应用_应用密码学协议,算法与c源程序pdf_应用密码学协议,算法与c源程序 pdf

由于建筑档次的提高,建筑物中的各种新设备越来越多。 实现互联互通后,通过对这些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挖掘,结合云计算、云存储等新技术,应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同类型建筑的能耗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对各类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的智能化和节能效果。

3、物联网让智能建筑高度集成

物联网是互联网计算模型的发展。 通过物联网的形态化,可以将智能建筑中的照明、暖通、安防、通信网络系统等子系统集成到同一个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数据相互共享。 这种趋势不仅要求系统集成商提供标准的协议接口,开放地集成其他应用,还要求他们不断改进和开发统一的平台,以提供更好的集成解决方案。

4、能源互联网让建筑能源管理更“主动”

“互联网+”概念提出后,国家能源局在能源互联网工作会议上表示,即将制定《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 蓄势待发的能源互联网,为智能建筑行业追随国家脚步指明了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将成为能源互联网最具想象力的部分。 无疑,智能建筑与能源互联网的结合,将使建筑能源管理更加“主动”:

准确全面的能源管理

应用密码学协议,算法与c源程序pdf_楼宇自控协议的应用_应用密码学协议,算法与c源程序 pdf

能源互联网使能源消耗、碳排放指标、生活需求都可以连接起来,变成数据。 这些数据的获取使得能耗管理的计量更加全面和准确。 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能源用途和用能区域进行分时段、分项计量,计算电、水、油、气等能源的使用量,预测能源消耗量。 管理人员可以了解不同的能源使用情况和用户对能源的需求,及时有效地调配能源。

进一步利用和管理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互联网的主力军,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将进一步纳入建筑能效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和监控。 通过合理组网,楼宇管理人员甚至可以根据需要调度和利用新能源。

5、大数据为楼宇提供云服务

建筑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为提供建筑云服务提供了可能。 智能楼宇的系统网络可以自动跟踪物业数据,了解物业人员的喜好,自动配置照明、暖通、电梯等系统。 此外,智能建筑行业正在逐渐关注传统建筑企业所忽视的客户数据。 通过追踪客户的作息时间、消费行为等数据,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甚至为商家创造商机。

建筑业规模大、能耗高、排放高、管理复杂。 因此,它是最需要互联网思维的行业之一。 互联网+下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思维和技术的发展,为建筑行业走向新趋势提供了新机遇。

建筑节能是世界大势所趋,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 是21世纪中国建筑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 发展智能建筑是在实现高度现代化和舒适化的同时实现能耗的大幅降低,从而达到节约建筑运营成本的目的。

3月28日,在第十届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国际会议上,万达集团历时2年研发、完成4个项目建设的慧云智能管理系统正式亮相。 系统通过中央控制中心,集成消防管理、安防管理、设备管理、运行管理、节能管理等16个子系统,同时实现一室一平台的集中监控、控制和管理。

据大连万达商业地产有限公司副总裁赖建炎介绍,万达集团2014年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物业持有量将从2013年底的1704万平方米增至2200万平方米。 “万达在运营管理上更加注重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

邱保兴副部长总结了这个绿色智能系统的四个特点:多用信息,少用能; 使用更多的信息,使用更少的劳动力; 使用更多信息并减少错误; 使用更多的信息和更少的费用。 “智能在某种程度上是‘傻瓜化’的,比如现在的傻瓜相机,就是指智能相机。”

万达汇云的智能化系统如何体现以上特点,在3月29日举行的“商业楼宇智能化管理系统应用沙龙”上,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化设计分会副秘书长徐金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院技术科学部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姜子岩博士、北京中创方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志超、万达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孙多斌商业管理公司,从设计、咨询、实施、运营环节进行解读。

用户参与,

需求的完整性是基础

主持人:其实万达在2年前开始研究智能管理系统的时候,并不知道IBMS()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概念。 首先,徐主任介绍一下该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徐进平:我国把1993年定为智能化元年,1993年这方面的很多软件系统陆续进入中国。最开始叫BMS( ),后来我加上去,就是称为智能楼宇管理系统。 BMS进入中国这么多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多次回访,了解该系统在中国的实施情况。

从往年的调查结果来看,首先,中外BMS系统最大的区别就是买不买,买来用。 调查结果显示,国内BMS系统正常投入使用的不到30%。 在美国和欧洲,虽然装机数量没有我国多,但至少80%以上都正常投入使用。 未使用的建筑功能是最大的浪费。

其次,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的差距导致中外BMS的效果和效率存在差异。 美国非常重视信息化,因为在他们目前的发展阶段,劳动力成本非常高。 美国的很多高科技技术都有一个很强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劳动力的使用。 美国被迫自动化,而中国目前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第三,大数据时代有三种思路,一是收集数据,二是分析数据,三是利用数据做点什么。 在BMS上,美国目标明确,收集数据,协助作战。 因此,伴随着BMS数据的产生,培养了一批用数据说话的咨询公司。 相比之下,在中国,使用BMS系统后,有数据,但分析没有跟上; 数据分析做了,但是不知道如何用数据来运维运维。 这个系统的成功在于它是由用户主导的,他们清楚地知道用这个软件管理什么以及他们想要达到什么水平。 一个简单的概括就是用户参与和需求完成。

多系统联动是关键

主持人:目前万达汇云智能系统集成了16个子系统,并不是为了集成而集成。 除了实现消防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运营管理,江博士还想介绍一下多系统联动对建筑节能的意义?

蒋子燕:刚才徐主任提到IBMS是一个智能楼宇管理系统,那么智能体现在哪里呢? 以往在建设项目中常见的系统集成只是从中心站点的监控接口中提取数据,只是一个监控功能。 在我看来,这不叫智能。 智能化是实现楼宇一体化的控制管理。 在传统系统中,建筑的各个子系统,包括机电,都是自成一体的。 实际上,这些子系统都包含在构建空间中。 照明、空调、安保、人流统计等都为大楼服务。 智能应该是这些系统相互连接在一起做一些事情。

说到节能,这些系统联动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最简单的是直接系统链接。 比如人离开,关灯,就是客流统计和照明系统的联动。 另外,人数信息对于空调的系统负荷也有参考价值。 建筑是用来使用的,很多使用因素都与运营管理中的节能密切相关。

另一个是多系统联动对数据准确性的贡献。 刚才徐主任讲了大数据。 我明白大数据比数据质量更重要。 例如,对于能耗值,目前一般采用分项计量系统,对各个系统进行统计。 由于电表的传输与实际测量值存在差异,最终数据的准确性会存在问题。 如果有各系统设备的运行参数和性能参数,可以查看这些数据。 因此,各子系统的数据背景也构成了数据校验的基础。 只有这样,统计数据才能得到认可,才有参考价值。

实证数据支撑

主持人:刚才两位嘉宾提到智能管理系统要从用户做起,不是为了集成而集成。 下面请邓总谈谈用户需求和平台定制在软件开发和构建智能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邓志超:我司非常荣幸能够参与万达汇云智能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虽然我们在参与项目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还是感到压力很大。 徐主任和江博士刚才都提到了用户需求和大数据。 事实上,这些已经作为设计目标承载在慧云系统的平台需求上,甚至包括未来向上级汇报的系统。 这些分散数据的应用,比如界面,是在慧云系统的设计目标中承载的。

用户需求是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例如,万达汇云系统单个项目每天至少有1亿条数据记录,累计全年超过300亿条记录,其中三分之一的数据点达到传输状态。第二级。 这就对软件设计本身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说到需求,不得不说万达在多年的运营过程中总结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实例,也就是实证数据。 借助这些数据ibms能源管理系统,我们有机的统一了设计者和用户来协调他们的工作,前期在需求的定义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主持人:其实万达确实有发展这个系统的需要。 首先,它不是为了将来出售,而是为了自己使用。 万达目前持有大量物业,需要大量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的管理成本成为决策者必须考虑的因素。 一是从人员成本的角度,二是从运营能耗的角度,定制开发了这套系统。

以安全、节能、减员、增效为目标

主持人:按照万达2014年的目标,一定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 可以推断,在慧云系统的帮助下,万达商管公司的管理中心孙总将很快成为全球大型商业建筑能耗数据的第一负责人。 请孙总谈谈智能化管理系统对运营管理的意义?

孙多斌:用主持人的话,我一不小心成了第一。

近年来,万达发展迅速。 截至2013年底,万达持有的物业面积已达1704万平方米。 随着这种增长,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现在的发展步伐。 因此,集团领导初步提出了“一键式”管理的理念。

可以说,商业管理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以万达为例,目前每个项目有60至70名项目管理人员。 最早的万达广场拥有近百名工程设备管理人员。 到2012年,进行了大量的管理架构调整,形成了近60人的体型。

目前,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人工成本越来越高; 随着万达自持的物业面积越来越大,从小概率事件来看,未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尤其是现在每个万达广场每天都有几万客流。 因此,万达汇云系统必须达到安全、节能、减员、增效的目标。 这些目标已在 4 个试点项目中得到验证。

主持人:刚才有个架构师给我反映了一个问题。 她在为甲方做设计的时候,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系统,这个系统需要人来管理。 结果,能源消耗降低了,但人员成本增加了。 . 未来万达广场会用到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如何选拔?

孙多斌:万达从两个层面解决了管理者的问题。 首先,在设计上,在设计阶段就预设了很多模式。 该系统有16个子系统。 虽然其中融合了很多专业,但并不是所有专业都需要掌握高深的专业知识。

为此,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用户。 第一级是简单操作级。 这个级别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只要按照系统中定制的控制模式进行操作即可。 操作过于复杂,否则系统不好用; 第二层,技术层,可以对系统的某些部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做一些简单的模型定制; 第三层次,高级管理用户,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人工干预,对一些模式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所以我们首先对人才进行等级划分,不同的等级需要不同的人才,在招聘的时候就按照这样的需求来招聘。

第二种解决方式是通过培训。 万达非常讲究培训。 只有十几个人,管理全国1700万平方米的物业,通过培训和复制,让大家尽快了解我们的系统。

联系我们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琼ICP备2021009423号-1 Copyright 2021 康沃思物联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