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和城市的智能化发展,促进了智慧城市的兴起和繁荣。 近年来,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公司(简称武汉南瑞)承担的武汉未来科技城智能电网项目被评为武汉市智慧城市综合示范工程。
项目精准的进入和运营方式,为进一步拓展武汉南瑞基于智能电网的智慧城市生态圈提供了信心和支持,也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提供了更多启示。
引入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完美融合的理念
什么是智慧城市,全球对智慧城市有哪些解读? 多年从事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武汉南瑞资深专家张爱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武汉 楼宇自控,而是产业的产业化。以民生为导向的生态系统,是应对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发展、产业升级、模式转型的重要手段和支点。在基础配套布局和建设过程中实现资源的统筹安排,通过运营模式创新实现城市投入成本的资本化,最终实现以城市惯例为导向的运营生态. 有助于实现产业链的共同成长。 目前,智能电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佳切入点,而以智能电网为支撑的智慧城市,就是打通城市基础运行的能源和交通环节的供应链,连接城市建设者将城市愿景与城市参与者需求相结合,在满足适应性的同时,积极应对未来趋势,引导城市各方深度融合、跨界合作,实现创新驱动。智能电网、智慧园区等主要EPC总承包资质和能力,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武汉南瑞多年来积极建设智慧园区,早在2012年,公司就延期智能电网创新理念一路走到光谷地标“马蹄莲”脚下党委书记、总会计师积极协调设计、施工、业主单位,打造以电力为主流、智能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上下游企业延伸的成套工程。 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以20kV配电网为基础,以智能电网通信网络为支撑进行信息传输,集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智能智能电网子系统增加移动/预装变电站、智能配电站、智能路灯等,实现“动态、灵活、直观、多维、可视化”的智能电网。
2012年12月3日,公司承建的未来科技城1号启闭站顺利完成送电工作,如期为入驻企业提供高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
创新模式让智慧城市发挥智慧作用
当前,电网正在推进以特高压为骨干、接纳清洁能源的智能电网建设,逐步形成“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技术应用框架。 目前,以这种智能电网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在武汉未来科技城已经从理想变成了现实。
专注科技,放眼世界。 在作为建设主力军的过程中,武汉南瑞紧密结合未来科技城智能电网发展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强弱电工程总承包合作。全面统筹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加快传统电网和智能电网技术应用改造,建设园区统一平台,建设园区数据中心,建设三张基础网络,通过分层建设,实现平台能力和可成长扩展的应用,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园区系统框架。 公司还结合未来科技城的发展定位,按照各级电网协同发展的国际化区域智能电网理念,引进物联网和智能电网两大技术,创造性地提出“3大层、1平台、11小项”(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园区综合可视化、综合信息监控管理系统、通信电网、储能配电节电器、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变电站)”设计总体架构理念,构建业务范围清晰、业务流程顺畅的电网管理模式,体现“创新、安全、可靠、经济、节能”智慧园区,国内首创“信息化” 化、自动化、交互”的城市智能电网。
后期,在推进智慧城市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的过程中,园区管理者以智能电网平台为基础,拓展了未来科技城的智慧服务平台,让越来越多的现代服务商采用简单应用App开发界面以入门模式,以最少的初期建设成本,探索未来科技城的智慧城市应用空间。
融入实践,为智慧城市带来社会效益
“武汉南瑞未来科技城智能电网建设服务于民生、经济和节能减排,关注城市电网安全,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全面互动,电网和电厂,以及电网设备的状态和调度。” 张爱芳说。
武汉未来科技城肩负着引领科技创新、支撑中部崛起的重大历史使命。 二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功能园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三是为未来科技城提供高效、经济、便捷、环保的电力服务。 四是为物联网技术深化应用提供通信网络保障,为“三网融合”提供有力支撑。
2015年8月17日,公司承建的武汉未来科技城智能电网项目智能建筑及微电网分项顺利通过业主单位组织的现场验收。 据悉,智能楼宇及微电网子项是武汉未来科技城的标志性建筑,可统一管理主塔的各类能耗信息和楼宇自控子系统. 其中,微电网系统可以协调建筑内的风、光、储运行。 公司自主研发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也成功实现了对微电网的快速响应和支撑作用,确保微电网并联、孤立。 电网运行状态的无缝切换和稳定运行,为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智能化行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武汉南瑞未来科技城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的完美融合,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经济效益方面,一方面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有效减少了因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实现对园区能效最优的控制和决策,有效降低园区能耗水平。 在社会效益方面,一是产业带动效益,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其次,智能电网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集成。 本项目的实施对促进新技术创新具有直接而综合的作用,可有效降低配电网的电能损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
武汉南瑞以其创新理念和跨界思维,点亮了智慧园区万家灯火,照亮了智能电网的美好未来。
2021年,极端天气频发,随之而来的自然灾害将给许多城市带来重大损失。 人们开始关注通过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来减缓全球变暖,尽快实现“碳达峰、碳排放”。 中和”目标。今天是全国低碳日,也是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下面小编就带大家看看智能建筑如何节能减碳!
疫情的爆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引发了整个建筑节能行业的思考。 人们的追求已经不仅仅是建筑的舒适性,更多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等更健康、更环保的建筑上。 生活方式。 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智能建筑,而物联网对智能建筑的影响可以说无处不在。 利用工业物联网、电力物联网等相关技术对传统建筑进行升级改造,可以实现节能减碳。 目的。
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好处
1、将物联网应用于智能建筑,是将现代通信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建筑艺术和现代控制技术进行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灵活、便捷的生活和办公环境。
2、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建筑系统中,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能源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3、在节能应用方面,与其他传统技术相比物联网与楼宇自控,物联网技术具有感知范围更广、数据采集更准确、预警模型更科学、监测更及时、控制方式更灵活等特点。深度数据挖掘。
节能减碳,双管齐下
据统计,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25%,建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50%,远高于交通和工业。 可见,建筑业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与“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那么,智能建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实现节能减碳呢?
楼宇自动化
楼宇自控是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各子系统起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作用,提高系统运行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减轻运行管理劳动强度,节约能源消耗。
能耗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建筑能耗系统,利用实际能耗数据建立能效仿真模型,通过实时优化计算得到当前最优运行策略,向控制系统发送控制指令,帮助业主最快速地实现自身能源管理的信息化、流程化、可视化和可操作化。
远程监控
业主可使用远程节能监控平台,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节能系统,实时掌握建筑能源系统的实时能耗,实时监控室外温度,进行智能化管理节能分析与决策。 特别是对于中央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和机电系统这三大耗能用户,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管控和按需使用,不仅提高了楼宇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舒适度,同时,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无线传感器
在智能建筑内部安装无线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室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光照情况,从而控制空调系统,将其调整到最低能耗状态。 它还可以自动配置照明系统并关闭不需要的灯以节省能源。 用电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消耗,进而打造低碳绿色智能建筑。
结论:在建筑领域实施高标准节能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而物联网与建筑节能技术的逐步融合大大提高了节能效果节约和碳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