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块链技术是革命性的,它将改变当前的生产、生活和社会规则,为各行各业带来创新应用。 通过挖掘智慧园区的特点和需求,从建设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出发,提出区块链在智慧园区的创新应用模型,从而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点在智慧园区的公共区域。 园区信息透明、管理高效,将发挥最大优势。
关键词:区块链; 智慧园区; 联盟链; 分布式数据存储; 可信共识机制
doi: 10.12045/j.issn.1007-3043.2022.03.009
介绍
自“中本聪”于2008年11月首次提出区块链()概念以来,区块链作为一项可能重塑未来社会运行方式的“颠覆性”创新技术,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从技术角度来看智慧园区app,区块链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通过区块(Block)替代对中心化服务器的依赖,同时保证数据公开、透明、不可篡改。 这种去中心化、可信赖的机制,以及智能合约的技术特性,将颠覆传统模式,成为技术革命的新起点。
在园区管理运营方面,区块链的分布式架构比传统的中心化架构更具优势。 区块链打造的可信共享生态系统,使园区所有参与者进入自我监管、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运营管理模式从“被动管理”到“主动自主”的转变,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服务”。 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安全可信等特性可以为智慧园区的建设和运营带来新的思路。
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显着特征和重要推动力。 要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坚定不移,积极加强同世界各国互学互鉴、相互包容、互通有无,形成更加全方位、广度、多层次、更加活跃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 开放合作,对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来说,既是禀赋和现状,更是战略眼光下的自觉追求。 多年来,学校积极寻求与国际职业教育组织的合作,在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教学课程、共建实训基地、绿色建筑节能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节能科技产业。
借鉴国际职业教育新理念实施中外合作开发课程
2003年起,学校开始与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合作。 2008年,学校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在建筑智能技术专业开展课程体系改革试点,引进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建设以智能建筑工作过程为导向, “学习场”的课程模式是针对专业的工作过程。 该课程模式实施以来,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显着提升。 学生在全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调试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引进国外建筑节能新技术并内化形成优质教学资源
2007年,学校针对产业技术改造升级的需要,与德国萨克森州建筑业协会深入合作,在行业内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2014年,学校从德国引进能源管理系统,将引进的新技术内化形成教学资源,与德方共同开发校本教材,编写了外墙保温技术、同层排水技术、建筑紧固件科技、建筑节能。 自动化控制技术、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等教材。 组织学校教师国际新技术培训,邀请国外专家在建筑节能及节能自动化控制技术等领域对学校教师进行数十次师资培训,开阔了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提高了教师的技术水平教师。
共建中外合作大基地 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学校与德国多家工业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建立了10多个国际合作实训基地。 如“同层排水技术培训室”、“喜利得建筑扣件技术培训中心”、“外墙保温培训基地”、“建筑智能化技术培训室”等。通过与国外知名企业的合作,校企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培训,增强了学员的就业竞争力,也扩大了公司产品技术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实现双赢。
建立大型技术推广中心,推动行业转型发展
学校依托现有国际资源,积极为国内企业技术人员和兄弟院校教师提供建筑节能等领域的技术培训和师资培训。 开展教育部“建筑节能新技术”国家级培训师资项目,开展“建筑自动化技术”和“外墙保温技术”等骨干教师培训,开展“外墙保温技术” “面向企业,根据企业需求 建筑设备智能控制技术培训”等多项主题培训活动,开展了电子电工、机械喷雾机等多项技能竞赛活动。近两年来,内地高职院校师生省外、企业人员、学员千余人,增强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搭建产教对接大平台 扩大示范辐射影响
经过多年努力,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学校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引进德国“教、学、做”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新技术的引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水平得到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得到拓宽; 此外,学校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增强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未来,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学生综合专业能力、应对企业转型升级能力为宗旨,并在不断加强现有合作领域的基础上,开展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升学校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地服务教育、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楼宇自控系统培训学校,实现目标产学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王丽颖)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