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20:00,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启动防台风二级应急响应,密切关注电网和台风信息浙江电力应急楼宇自控品质保障,做好防台风防灾工作。台风工作。此前,浙江省抗台风已启动台风二级应急响应。
8月31日,舟山供电公司组织各级抢修人员提前进入居民岛。张帆 摄
受台风影响,4日、5日浙江东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宁波、舟山、嘉兴、绍兴、台州、金华东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暴雨。
9月2日,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江山供电所员工拆除500kV天一变电站旁大棚破损的薄膜覆盖物。叶黎明 摄
针对本次台风强度大、路径复杂、影响时间长的特点,国网浙江电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台风防汛工作的有关决策部署。防,扎实做好防台风防汛工作。公司强化“防大洪水、抗大灾、抗大险”意识,分步落实防台风责任,坚持“两手”防风防雨,全力做好防台风工作。打台风防御。目前,公司已派出两个督察组赴宁波、温州、台州、舟山开展防台风专项督导。
9月2日,国家电网台风监测预警中心开展超强台风“萱兰诺”监测预警工作。彭成远 摄
同时,国网浙江电力深化科技赋能防汛抗台风。位于国网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国网台风监测预警中心密切关注台风“轩兰诺”的发展动向。台风抗台风保障工作。在台州玉环,先进的机动台风观测车跟随风向,利用风廓线雷达获取台风条件下的风力、风向等信息,以及温度、湿度、气压、降雨量等数据。
下一步,公司将密切关注台风发展趋势及对电网的影响,落实电力设施安全保障工作,科学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确保电网稳定运行。电网和电力安全供应。
安全始终是电网企业生存发展的底线。
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技术新手段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社会生产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在此背景下,作为传统能源行业的电网企业,如何才能不受外来影响,保持传统优势,夯实安全基础,不落后于时代,拥抱科技创新,与时俱进。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推动安全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值得电网企业深思。
当前,电网正面临夏季用电负荷高峰期,安全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浙江,国网浙江电力构建立体管控体系,深化数字智能技术赋能,强化现场安全管控,进一步夯实基础、促进转型,打造安全钢铁新防线线,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构建立体管控体系
坚决承担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生产管理不是靠零敲碎打就能搞定的,也不是一阵阵专项行动就能一劳永逸的。要在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要构建全周期、全方位立体管控体系,有效防范安全风险。
电网建设一直是一个风险较大的场景。2022年,浙江电网建设总投资近400亿元,创近8年来新高。伴随而来的是作业范围广、施工人员多、复杂、安全管控复杂。
国网浙江电力建立了完善的立体安全管控体系,建立了自上而下、权责清晰、奖惩分明的安全评价体系,打造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大网络、全职参与、全要素参与。企业各级党委肩负安全责任,主要负责人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专业部门和管理人员完善本专业双重预防机制,常态化做好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一线和作业现场。生产班组长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全体班组成员的安全负责。如果你有责任,你必须被追究责任。
深化数智科技赋能
努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构建立体管控体系,为安全稳定局面定调奠定基础,同时深化数字智能技术赋能,进一步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转变安全管理模式提供更多可能.
近年来,国网浙江电力紧抓数字化转型机遇,持续推进强科技和数字安全,运用数字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推动数字智能技术与电力融合发展电网业务,以数字智能技术赋能,提升电网安全管理水平。
4月14日,国网浙江电力举办“数字智能强安全”专项项目阶段性成果展示会,发布公司中端安全领域、安全管控智能装备系统、数字智能安检专项车、智能安全工具柜、变电站智慧安防、应急卫星通信设备等成果,打通了各业务环节,推动了省级相关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安防管理和安全转型升级。控制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企业中部安全域已在杭州、绍兴等地试点,
在杭州,针对带电作业现场安全管控问题,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深化科技创新,将“无人机+”与安全合规巡检相结合,通过“无人机+云”解决问题检查”。传统带电作业检查“空中盲区”痛点,实现带电作业现场零死角、无盲点、精准巡检。“无人机+”现场巡检画面将同步至公司安管中心监控大屏,实现5G远程“云巡检”,并将该技术应用拓展至停电作业、基建作业,实现“无人化”
数字化智能化设备隐患管理,开创了智能高效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同时,国网浙江电力不断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着力防范针对能源、电力等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将网络安全嵌入业务全流程和数据生命周期,更好地保护企业安全。电网安全。
加强现场安全管控
坚决守住生命安全底线
安全与否,关键在现场。
规章制度、管控体系、数字化智能赋能最终能否转化为安全成果,关键在于人、设备、场地的把控。
7月2日,白鹤滩至浙江±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浙江段竣工。率先实现了沿线5个省市的互联互通,为维护现场安全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白哲工程浙江段跨山跨江,涉及近40条公路、河流、电气交叉口,施工环境复杂,布线过程涉及多个110kV、220kV带电交叉口,难度极大。风险级别非常高,”项目经理周成林说。
为确保现场安全可控,一方面,浙江项目部对重点路口设置远程监控和专项监控,通过无人机对“四不二直”进行抽查,对现场安全质量进行实时、全方位管控。另一方面,全面实施“数字基建”电子票务管控,严格执行电子票务审批程序,完成技术交底,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由于人员多、工序多、环境复杂,现场安全管控一直是安全生产的难点。国网浙江电力把加强现场安全管控作为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实行负责人委任制,推动各级安全责任落实到管理中链。通过日常回顾、月报分析、季度考核,整改违规操作,消除安全隐患。聚焦重点、严管,对高风险作业成立安全监察组和风险作业管控组,实施风险升级管控。
国网浙江电力也持续运用数字智能技术,加强对现场违法行为的监督管理。7月7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西塔村,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运维部专职专业人员王海平点击屏幕,一架配备高高清摄像头飞上半空,采用自动跟踪技术锁定操作人员浙江电力应急楼宇自控品质保障,并通过AI自动识别技术监控操作行为,并将实时操作画面传回地面巡检员手持监控屏实现带电作业现场“空中巡检”。
从构建立体管控体系,到以数字智能赋能安全管理,再到加强现场安全管控,国网浙江电力构建了一套自上而下、从理论到安全的管理框架。现场,保障大电网安全。
供稿:财经传媒中心张正华|杭州公司张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