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是浙江省委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
近年来,嘉兴港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数字化改革为重点,全力推进智慧化工园区“国家试点”建设,不断创造出一批有辨识度和特色的应用成果。标准,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进一步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以数字赋能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不断丰富应用场景
智慧园区建设持续提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施化工园区智能化建设已成为提升化工行业和园区本质安全和环保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近年来,嘉兴港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数字化改革为重点,全力推进国家智慧化工园区建设试点,不断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以数字赋能发展推动高质量转型。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是嘉兴港区的核心产业平台,40多家企业聚集。近年来,在骨干龙头企业的吸引和带动下,园区上下游产业集聚形成产业优势和规模效应,发展持续提速。2021年,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将再次进入全国30强榜单,位列第9位,亩均产值领跑全国。
2015年,为顺应国家化工园区智能化管理的大趋势,嘉兴港区主动出击,对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力争打造国家智能化工园区建设标杆。2016年10月,园区成为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在全国率先开展政府主导化工园区智能化、标准化建设。
可以说,建设智慧园区已经成为嘉兴港区近年来最响亮的名片之一。
2017年7月5日,嘉兴港区智慧化工园(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全国智慧化工园Asoco™(天寻)产品发布会同期举行。据了解,一期工程主要包括智慧安防、环保、地理、物流、消防、能源六大板块。智能化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化工园区的本质安全水平。同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国家高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单位”称号。
2021年8月31日,嘉兴港区智慧化工园(二期)项目在港区应急响应中心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嘉兴港区这一“国家试点”项目迈出新步伐。
此次通过验收的嘉兴港区智慧化工园(二期)项目,主要围绕“三高六全”要求建设,即“高智能、高配套、高附加值”。 “三高”新型智能化工园区要求,全面接入企业基础数据;各类业务系统全面互联;
据悉,智慧化工园区(二期)重点实现六大功能:全面接入企业信息数据,实现园区平台与智能工厂的无缝对接;数据应用效率;构建全覆盖的感知预警网络,实现智能感知预警;完善危化设备全要素管理,实现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动态智能监管;同步推进标准化建设,实现智能化工园区港区模式的复制和推广;充分整合优势资源,为园区管理提供全方位的运营和服务。
作为全国唯一政府主导的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坚持“方案可复制、模式可推广、可持续运营、标准化”的方向。为国家建设”。其他化工园区提供借鉴建设经验和智慧产品,为全国化工园区规范化、规范化、智能化运营提供支撑。
智慧化工园区(一期)平台运行以来,已接待国内100多个考察组,共计1000余人次考察,在化工园区管理模式、产业规划、智慧化建设等方面相互学习借鉴宝贵经验。建造。嘉兴港区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模式已在山东东营、山东宁阳、启东、赣榆等园区成功推广复制,积极为国内化工园区发展提供“临港样板”。
通过二期工程的建设,港区进一步扩大了安监、环保、安保、消防、防汛、防台风等领域的监测感知范围,丰富了底层监测数据,并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嘉兴港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港区智慧化工园区体系主要包括智慧安防、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能源、智慧地理信息五个应用业务场景。以智能化手段整合安全、交通、环保、能源、防灾等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要素,通过园区管理中心平台,对园区实施统筹管理,全面提升园区安全保障水平。领域。在港区建设智慧化工园区,无疑将成为该地区化工行业安全发展不可或缺的“守护神”。
依托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嘉兴港区也不断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系统建设持续提速。
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方面,港区上线全省首个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平台“嗅探在线”,通过建立环保应急协调流程,实现监测和早期预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气态污染源溯源 通过污染区模拟预测,可识别出港区39家危化品企业和173家风险单位。
今年,嘉兴港区设立“无废园区”,协助全市建立“和小微”小微垃圾收运系统平台,实现对100家以下小微垃圾生产企业的全程监管吨。重点突破危废“码+链”全周期闭环监管应用,依托“三三十”智慧平台,固废处置异常情况预警,垃圾联网率化工园区生产企业达100%,实现废弃物生产企业监控全覆盖,全链条精准管理。
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上,港区围绕危化品企业设备全生命周期、现场管理标准化和特殊作业环节严格管理,建立统一的大数据中心平台,实现企业高度集成。园区信息化、商业模式驱动、行业信息共享、安全高效,实现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智能化生产和管理。
目前,已有52家重点运输企业、1054辆重卡接入平台实施监管。其中,工程运输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实现100%准入。平台每天接收预警数据1300余条,发布风险预警57条。.
作为全省首批共建的12个化工园区之一,临港化工园区率先完成全省化工大脑数据接入,参与发布智慧化工园区国家标准1项, 18项园区标准、7项企业标准标准为各地化工园区数字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前,应用正在整合推进浙北地区应急救援指挥综合驾驶舱项目建设。防台风防洪应用场景总体框架和主要流程设计已经完成,预计明年3月完成项目验收和交付。
此外智慧园区管理平台软件,嘉兴港区还打造了化工园区污水处理“智慧平台”,构建了污水排放、运输、处理、排海污染因子、碳排放等全过程指纹识别系统。 ,实现“污染因子全生命周期监测”,实现全区域水污染防治和突发事件污染溯源。
据介绍,港区建立了完整的污染因子数据库,通过协同污染因子指纹识别系统和碳足迹追踪系统,实现了园区减污减碳全过程精准管控。 ,为全省污染减排和碳减排协同技术创新提供依据。例子。
今年,港区工业污水处理“绿色零碳”项目被纳入全省污染减排与减碳协同增效应用场景,入选全省减污减碳协同效能标杆项目。
数字化城市管理
全力打造智慧城市标杆
数字化已经巧妙地融入了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城市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事关民生福祉。
嘉兴港区滨海集团旗下临港科技建设的嘉兴港区城市管理综合应用平台项目,着力提升港区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整合城管信息资源。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以数字化赋能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快政府数字化改革进程,将嘉兴港区打造成全市智慧城市标杆,努力成为引领全国的典范并领导全省。
为更好助力智慧城市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港区通过街道管控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实现了视频监控点的智能识别和处理,让视频摄像成为全天候、自动化的“法宝”。执法人员”,实现实时自动发现、预警、预警、报告等动作,对识别预警后的信息进行核实筛选,进而立案、处置、结案,形成整体闭环过程。
AI智能分析是实现管控智能一体化的关键。它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监控场景的视频图像内容进行分析,提取场景中的关键信息,形成相应的事件和告警。是新一代基于视频内容的监控手段。分析监控系统。通过创新执法机制,实现更大管理区域内案件随时随地自动转送,实现非接触式人性化执法,提升城市管理质量。
“利用这个平台,不仅可以让执法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缓解人手不足的问题,还能极大地保障执法的公平公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临港科技一位负责人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功能日益强化,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和水平是实现城市智能化管理的重要关键。
针对目前预建的“数字城管”系统碎片化的现状,港区城管综合应用平台充分整合各类城管要素,形成新的数据库资源,将原本分散的业务整合起来,打破执法。形成集图、文、表为一体的“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指挥中心与各联动单位协同,进一步提高处置效率。
数据交互平台依托统一的“云”数据中心,构建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集中各业务应用功能,制定相关数据规范和信息交互标准,使各业务系统在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基础上进行交互。例如,通过子系统建筑垃圾管理平台,将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监管范围从部分场地、运输监管扩展到生产、清运、处置全过程,为其他职能部门提供信息支持。部门联手整治,高效运转。
嘉兴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港区实现60个“一物监管”场景全线上化,建设10个“网格化综合执法站”实现全区综合执法。覆盖。
依托执法监管数字化应用,目前,港区行政执法部门共完成行政检查952户,其中联合检查289户,占比30%,共计426户。办理诉讼案件,同比增长66.8%;人均办案29件,居全市前列。
城市管理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统筹和干预,更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热情参与。市民服务小程序应用通过开发问题报告、信息查询等功能,将微信公众号的公示模块集成到政务微信公众号中,使微信公众号服务和审批申请接入“浙里办” ,从而方便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此外,通过微信公众号接入子系统,对接当前互联网上流行的社交平台,实现赛事信息数据的多元化。
“过去,城市管理对我们来说很遥远,未来我们可以直接参与其中,让我们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也可以为这座城市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我觉得很实现了。” 一位市民叹了口气。
此外,短信交互子系统是港区城管综合应用平台在无线网络上的延伸。通过业务短信功能与协同办公系统的紧密结合,进一步保障港区城管综合应用平台参与者之间的信息畅通。,同时也解决了运营商无法及时了解城管档案的问题,从而提高城管效率问题。
智慧管理、人性化服务、嘉兴港区城管综合应用平台,不仅使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公共服务运行更加高效、公共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城市更温暖。
打造氢能产业大脑
加快工业数据体系建设
当今世界能源格局正在深度调整,氢能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嘉兴是浙江省首批氢能产业发展试点城市之一。通过示范引领,大力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作为嘉兴氢能产业示范区,近年来,嘉兴港区率先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布局氢能产业。能源产业,延伸临港新能源产业链,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构建更加完善的氢能产业创新创业生态圈,着力“七个一”建设,着力打造国家氢能先进制造基地。
什么是“七个一”?
一批产业项目,依托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从制氢、储氢、运氢到加氢、用氢,专注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动力系统的八个关键组成部分将全力吸引和推动氢能项目。
一批创新载体,汇集了嘉兴长三角氢能安全研究中心、氢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氢能储运装备安全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产业平台浙江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由港区国有资本注册成立。作为嘉兴氢能产业发展的平台公司,将开展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建设、加氢站建设运营、产业投资等业务。. 同时,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嘉兴市建设氢能产业应用管理平台。该平台于今年5月成功入选“第二批全省产业领域产业大脑建设名单”。
一批产业基金,即设立氢能母基金,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累计投资4家企业2.3亿元。设立国宏氢港定向基金,完成5亿元投资。未来拟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合作设立氢能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基金规模10亿元。
出台《嘉兴临港区氢能产业规划(2020-2025年)》《嘉兴临港区氢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多项配套政策,为临港区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孵化提供整体配套服务。港区。
一批应用场景即燃料电池重卡商业化应用项目于今年1月成功申报“嘉兴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已有21辆49吨氢能源重卡、6辆18吨氢能源卡车、1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和5辆12米客车在港区进行了展示。
高标准规划1.4平方公里的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分三期建设。一期重点建设占地214亩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氢能科技园。
在推动氢能装备制造企业集聚、深化氢能应用场景的同时,嘉兴港区正全力打造嘉兴氢能产业的产业大脑,加快产业数据体系建设。
嘉兴氢能产业大脑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多租户、微服务、低代码等先进的现代支撑技术,构建以氢能产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支撑体系。梳理、建设数据仓库、能力组件、服务中心、应用场景等重要板块,汇聚行业数据,推动企业应用,赋能行业发展,实现跨领域、跨行业的产业生态高效协同,最终实现产业数据共享治理、共享共享、共同使用,推动氢能产业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企业形态转变。
目前,平台已接入136辆氢能汽车实时数据、4个加氢站基础数据和氢能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实时视频监控数据。基本实现嘉善、平湖、海盐氢能产业链数据打通,打造嘉兴市氢能产业大数据运营图谱。
2022年,平台将参加省数字化改革成果展,研发上线的氢能产业产业大脑成功入选省第二批产业领域产业大脑。
下一步,嘉兴港区将按照氢能产业产业大脑建设规划,围绕“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价值导向、社会共建”的原则,通过平台建设、场景建设、数据建设等方式融合赋能、全业务跨界协同、全资源共享整合等智能制造全链条改革成果;制定氢能产业产业大脑建设标准体系,探索数据赋能产业运营新模式。
嘉兴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工业大脑将在30+场景上线,服务30+加氢站,服务2000+氢能示范车,服务100%制氢企业,并服务100%交通运输企业,服务50+其他上下游企业(研发、零部件、整车等)和90%+行业覆盖的目标,努力进取!
通过信息化、高效化、实时化,最终实现企业全面智能化管理。企业智能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国民经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成败和企业竞争力的高低,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和信息化、工业化的载体,企业信息化水平既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
高新兴智慧园区综合业务智能管理系统集视频、报警、园区一卡通、产线管理、能耗管理、公共广播、信息发布等系统于一体,全面实现企业园区智能化管理,为员工服务创造安全、便捷、规范的工作环境,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高效、可靠、全面的管理工具,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增加企业竞争力。
体系结构
智慧园区综合业务智能管理系统通过TCP/IP对各子系统的硬件设备进行连接和控制。系统网络结构图如下:
系统架构
系统优势
与视频监控和入侵检测系统联动
犯罪分子越过围栏并触发入侵检测系统。检测系统向附近的摄像头发出警报,摄像头运行到预定位置进行拍摄。
同时将报警上报至综合业务智能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中的实时监控系统会自动弹出发出报警的摄像头情况智慧园区综合管理系统,同时发出报警声音迅速的。
相关监控人员根据情况通知附近的安保人员,并可同时发出警报或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