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浙江省交通强国试点成果
浙江省交通厅
作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份,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全省之力推进,坚持对口——面向、综合推广,打造全省“大流量、大流量”。图案和氛围。
以飞行员为核心,打造现代交通发展的里程碑式成果。浙江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建立“项目带头人”责任制、“清单式”实施机制、“实操”考核机制,扎实落实8个方面、60项试点任务。在此基础上,集中各方资源和力量,加快建设世界级强港,积极打造“亿人国际机场门户”,全面推进“四港”联动发展,着力打造“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进一步打磨智慧交通、内河交通、绿色低碳、精品工程等特色品牌,力争打造浙江省10大标志性成果。
通过试点加强网络,全力解决交通投资的重中之重。浙江围绕贯彻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统筹推进“铁、公、水、空、邮”九大要素融合发展,打造三个“一小时”省、市、市区“交通圈”。五年来,综合交通累计投入1.5万亿元。全省实现了高速公路“县县通”、高铁用地“城城通”、内河水道连通江海,成为全国第二个拥有数十个三大机场的省份数百万。近期,浙江也谋划推进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未来五年,“六纵六横”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建成,三个“一小时交通圈”全面覆盖。
通过试点推进改革,构建以数字化为主导的现代治理模式。浙江以数字化改革为总动力,系统构建“1+7+N+X”推进体系,构建交通“大脑”,打造数字道路、数字港口与航空、数字机场等7大业务板块,并推出一批聚焦应用和基层社会实践。围绕“两客一险”,首创“浙云南”智能控制应用,实现大数据、网格化、全链条闭环监管;聚焦货车司机,开发“货车司机在线”应用,有效解决办证难、停车难。 ,过关难,疏忽大意;聚焦“人们享受旅行”,推出“哲里旅行”应用,提供优质、一站式的旅行服务;以廉政建设为重点,开发“阳光监管”应用,实现工程建设、行政审批、综合执法等权力运行可追溯、精准监管,有力推动行业转型重塑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
下一步,浙江将勇敢承担开拓道路的使命,深入推进试点工作,带动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做出更多贡献。
p>
智慧绿色物流助力老区高质量发展
江西省交通厅
作为第二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江西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为首的推进交通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加快推进交通强省高质量发展。赣州革命老区交通与安源县城乡交通一体化。实施包括发展在内的七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取得初步成效。
赣州市安源县是首批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之一。该县探索建立“智慧园区+智慧交通快线+数字平台”相结合的城乡绿色智慧物流发展新模式,用物流“牛鼻子”影响城市提质升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政府、企业、群众多方共赢。情况。
创新仓储方式,建设智慧园区,构建仓储配送一体化服务。安源县盘活交通、物流、电子商务等资源,着力推动城乡物流融合发展,构建县级智慧物流仓、乡镇智慧型的县级三级仓配送物流网络物流分仓、村级智慧物流基站。形成仓储配送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投资20亿元建设县级智慧物流仓库,盘活乡镇交通站资源,布局乡镇智慧物流分仓和村级智慧物流基站。
创新交通方式,建设智能快线,推进智能城乡配送。安源县着力创新运输方式,建设智能快线,满足当前农村物流“小批量、多批次、即送达”等需求,实现物流运输智能化、轻量化、无人化。通过智云快线,100公里货物运输100公斤的直接成本仅为3元至5元,比传统物流方式降低50%以上。
创新零售方式,搭建数字平台,促进城乡消费。安源县建设了智云商城、智云云店等服务县村、链接智云快线的数字平台,通过联盟、加盟等方式整合分散商家。短视频等商业模式的比较优势和综合效益营销,构建完整的数字商业生态链,增加农民收入。
下一步,江西将全力支持安源县深化“智慧园区+智能交通快线+数字平台”三位一体模式建设,着力助力安源打造集创新创业、快运为一体的产业园区。物流园区,2025年数字化平台 整合产业园区三大平台的智慧园区,并推动这一发展模式在有条件的区县开展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江西经验。
高铁建设管理实现“五种模式”创新
山东省交通厅
2019年,山东被列入首批交通强国试点省份。今年5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共建交通强国示范区。在交通强国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山东始终把铁路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全力以“五种模式”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
建立与省区联动、分类实施的高铁建设模式。山东建立铁路分级建设模式:国家干线高速铁路,建立以国铁集团为主体,山东出资合作的建设模式;区域干线高速铁路,建立山东牵头、铁路方投资参与的建设模式;城际高铁建立了山东完全主导、路边技术支撑的建设模式。
建立政府统筹、政企联动的铁路管理模式。大部门制模式,建立了公路、地方铁路、机场等统一管理的“大交通”体系;成立山东铁投集团,实现铁路建设、融资、运营、管理的统筹;出台《山东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关于推进高速铁路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强化铁路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建立成本可控、高效实用的铁路征地拆迁模式。山东创新探索“113”征地拆迁模式,将红线内征地拆迁任务所需时间从一年左右缩短至四个月。所谓“113”是指1个目标责任书:山东省政府与沿线市政府签订征地拆迁目标责任书; 1 工作机制:省政府监督协调,建设单位统筹,地方政府实施主体; 3种筹资方式:市级统筹、县级共享、多元化融资。
建立政府引导、开放、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山东铁路建设资金由省市按5:5比例分摊。省级筹资方面,山东借助“金融+基金”设立省级铁路发展基金,累计募集资金631亿元;通过“政府+债券”,发行铁路建设专项债券。2020-2022年,全省铁路部门支持专项债券670亿元;发力“股权+市场”,合计235亿元将引入人民币社会资本。
建立政企联动、规范配套的地方铁路质量监管模式。建设地方铁路监管平台,对山东牵头的16个铁路项目进行监管,建立智慧监管新机制,实现地方控铁路工程质量监管全覆盖;强化制度保障,明确各级单位在铁路工程质量监管中的作用。责任和义务。
公共铁水投资基金总规模达2000亿元以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
近年来,广西交通采取非常措施,重点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交通强区。
坚持向前推进。广西成立西部陆海新走廊建设指挥部和推进交通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牵头。区域建设指明方向和路径,强化支撑保障;首批11个交通强区建设试点单位确定,全球首个“U”型流程布局的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正式开港。
坚持创新驱动。广西创新前置工作模式,实施重点项目前置代理制度,时间比常规模式缩短一半以上。创新融资模式,实施“三进广西”战略,设立三支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交通投资基金。创新工作推进模式,设立PPP、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等专班,强化监督激励。
坚持协同发展。广西加快建设出省出海通道,高速公路直通4个口岸;暂停建设20年的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建设; 加强资金政策协调,推动减费增效,实施国际集装箱高速公路通行费连续13年减半政策。加强营商环境协同,提高通关效率,在全国率先制定国际道路货运许可证备案办法。
坚持融合互促。广西推进“交通+产业”融合,实现综合交通通道覆盖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全覆盖;推进“交通+旅游”融合,推动最美边境公路、边境式旅游线路等优质交通旅游线路建设;推进“交通+物流”一体化,打造南宁陆港型、秦北防海港型等国家级物流枢纽,构建跨境公路物流现代供应链综合信息平台。
打造优质创新的国际航空枢纽
深圳市交通局
广东省深圳市自入选2019年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以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进高质量创新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建设深圳智慧机场第一个示范标准。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疫情前(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成为全球最繁忙的大型机场之一。
创新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系统绘就智慧机场“新蓝图”。深圳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步实施、适度超前,构建“大安防、大运行管控、大服务、大管理”四大业务体系,着力打造数字机场拥有最好的体验。
创新搭建“1+5”新基建平台,打造新技术应用“主阵地”。深圳以新技术为先导,以新基建为载体,推进机场平台体系融合创新,建设大数据、物联网等1个综合平台和5个通用平台,实现全覆盖5G网络和专网通信。
创新建立全场景智能安防体系,打造安全“一网”。深圳以全场景安防为目标,应用视频拼接、3D融合等技术,对安防系统进行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实现从地面到空中、从人防到技防、从被动到主动的安全模式,从单线到立体 机场安全运行环境和安全管理水平的转变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创新构建智能高效的运营控制系统,形成运营“一张图”。深圳建成智慧运营中心,整合航班、旅客等20多个业务系统数据,打造机场智慧运营“大脑”。
创新以智能赋能管理,实现“一条龙”服务。深圳以客流为核心,全面实现线上全方位精准服务和线下全流程自助服务。率先实施人脸自助安检,率先推出自助行李托运、刷脸登机等智能服务,有效提升旅客满意度。花费。
创新运用数字化防疫手段,坚决守住疫情防控“空中南门”。深圳坚持科技防疫,打造深圳机场健康管理平台,实现了全口径人员名单管理、健康信息动态管理、高危人员专项管理、重点风险区域管控.
全球航运业务网络平台打造数字航运生态系统
中远海运高度重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以试点工作为抓手,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品在航运物流产业链中的应用,构建航运新生态。
2018年,中远海运发起建立全球航运业务网络平台(简称平台),旨在推动航运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供应链。创始股东包括8家国内外领先的航运公司和码头运营商,在新一轮数字航运浪潮中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和法律的制定,发出中国声音。
2021年,在交通运输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平台首个应用产品“进口电商无纸化派送”将被纳入交通运输部“畅通工程”。该产品通过链上流通替代传统的线下流程,将进口集装箱单证的平均处理时间从过去的24-48小时缩短到4小时以内。
该平台已在上海等国内沿海和内陆港口,泰国林查班、荷兰鹿特丹等海外港口以及8家船公司推广应用。截至目前,中远海运集运无纸化交付累计超过105万标准箱,在线客户和货代数量已超过1.60,000。
融资难、鉴别假冒商品一直是困扰跨境贸易的金融难题。 2020年底,中远海运与中国银行在平台发布了业界首个金融区块链电子提单,并成功开展了10个客户试点。今年6月,中远海运的/L(电子提单系统)获得国际保赔协会认可,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
平台打通港航物流复杂环节,实现全国港航数据交互统一标准和“一站式服务”。下一步,中远海运集团将聚焦产品研发和推广,持续“线上、做大、做大”,构建支持跨境贸易发展的航运物流供应链生态系统,加大“智能盒联网”等方面的研发努力,将助力各监管机构在疫情防控要求下,快速追溯冷链食品的产地、精准定位和有效调配;以区块链为起点,持续研发系列产品,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的跨境贸易。生态,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发挥重大项目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优势
2019年被列入第二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目前,中交六项试点工作取得有效进展,中交正全力为中交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走在前列的交通强国”贡献力量世界”。
在建设交通强国的标志性工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继港珠澳大桥、蒙内铁路建成后,中国交建在标志性、示范性专业建设中,先后在规划、咨询、投融资、建设和运营全产业链中发挥作用。平鲁运河和深中走廊项目。综合服务能力和优势,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和城市经济圈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依托35个直属单位、73个重大项目,创新“双任务簿+在线监管体系”,实施6个试点项目智慧物流园区,28个子任务,共514个可量化指标,涉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各种形式,覆盖投资和施工作业。完整的生命周期。
聚焦重点基础设施通道和物流节点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中交集团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硬连接”,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推动中巴等多个国际通道建设中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参与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为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港口机械设备,市场占有率超过70%。拓展全球港口建设运营业务。
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发展动力。中国交建成立中国通信科学技术协会,成立由40多名院士组成的高端智库,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按照“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标准要求,坚持重大项目示范。 ,重大装备首创,已形成30多项首创、首研成果;开展智慧港航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在港口设计计算软件、自动化码头TOS系统等方面取得突破,为智慧港航建设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立体互联。中交建聚焦城乡交通、区域交通、新旧业态、建设管养、交通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五个重点领域,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和安全。
构建路空协同应急后勤保障体系
2020年,在交通运输部和国家邮政局的悉心指导下,京东将成为第三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京东制定人才队伍建设和资金保障规划,在智能物流、绿色物流、应急物流、多层供应链物流网络建设、无人化五个方面开创先河典型模式物流配送。
开发应急管理平台,构建“综合交通应急大脑”。京东积极参与国家应急物资管理平台的开发建设。该平台从10000多个仓库收集应急物资信息和生产企业信息,实现全国救灾物资数据和情况一目了然。同时,以国家应急物资管理平台为基础,着力打造全生命周期、全数字链的综合应急协同管理平台,服务和支持国家、行业、地方建设“全生命周期”交通应急大脑”。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构建路空协同网络。依托仓储网络、物流能力和技术优势,京东已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三级应急体系;全国七大地区利用本地后勤设施设备联动指挥部,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应急指挥模式;积极参与全国“路空”“一体化”立体交通体系示范建设,启动构建干线-支线-终端“三级无人机+通用航空物流”体系,取得重大突破在支线物流无人机和终端快递无人机。
加强应急演练,聚焦市场整合。 2018年,京东成立全国首支公益无人机救援队。京东无人机救援队伍集应急响应、市场整合、应急保障与应急响应于一体,可应对国家应急调查、物资运送、应急演练、应急培训等多种应急需求。在交付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步,京东将进一步深化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做好更新迭代工作;进一步布局应急物流枢纽,支持国家应急运输网络建设,建设全方位立体、陆空协同的应急运输后备队伍。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绿色化应急物流能力,多场景、多维度、多模式研究基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应急物流运输配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