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核酸采样点一目了然,创新让城市更智能

发表时间: 2022-08-01

疫情之下,核酸检测刚需。但是出去的时候左走右走,不同的检测点可能就是“到达做”和“排长队”的区别。

5月15日,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率先在全市推出“核酸检测实时排队信息”小程序。家周围的核酸采样点在哪里,目前有多少人排队,一目了然。通过这个小程序,大大缩短了居民排队等候的时间,也节省了社会资源。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这样的小故事在海淀人身上随处可见。

坐拥中科院、清华、北大等众多科研院所和数以万计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海淀始终处于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科技创新的前沿,其创新基因已融入城市发展的血液。创新每天都在更新城市生活。

北京智慧园区_北京智慧园区_产业园区智慧

俯瞰中关村北区

科技就在居民身边

5月30日,中关村街道“核酸检测实时排队信息”查询小程序再次更新,新增查询导航到最近点功能。本次更新距离5月15日小程序上线仅半个月。今天,这个小程序走出海淀,在昌平、通州、怀柔等区推广,让人们的核酸检测更加轻松。

开发一个小程序,对于普通人来说有点神秘,但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却很容易掌握。 “核酸检测实时队列信息”查询小程序就这样诞生了。

“有的点在几百米外排成一排,有的点人烟稀少。”中关村街道办事处主任董志航告诉记者,核酸检测人员过于集中存在安全隐患,人员分布不均。这也是对测试资源的浪费。因此,街道希望开发一个小程序,可以帮助居民做出最好的选择。

中关村大街是“中关村”所在地,大量中科院科研院所进驻,科技资源得天独厚。

5月13日,求助信息转给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温大勇。自动化所是中关村街道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互动。

“当时,我们团队的三个成员都在家工作,我们的发展思路很明确。帮助收集排队人数和等待时间等数据的人可能是保安和志愿者,所以操作起来很方便。”文大勇据说是他们三人在网上合作,熬了一夜之后,想出了这个小程序。之后小程序不断升级迭代,形成了通用版本,方便推广。

街道有需要和要求。中科院把所有技术都自动化了,人才辈出。两者结合好,居民受益最大。

科技让居民生活更轻松,在中关村街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早在2018年,中关村就出现了集运行仓、饮料销售柜、自助果蔬销售柜、书柜于一体的智能便捷综合服务亭。跑步、杂货店购物和读书都可以在一个信息亭中完成!

2018年和2019年,中关村街道先后推出了微型吸尘器、智能吸叶机、智能吹雪机等,利用科技发明解决道路清扫、落叶处理等居民周边城市服务问题,让科技结果是可见且可用的。

2020年6月,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仅一个多月后,中关村街道建设了集智能红外感应垃圾桶和智能语音播报系统于一体的智能垃圾分类站,帮助市民进行垃圾处理。排序更容易。

中关村街道是海淀区科技服务城市生活的缩影。

疫情以来,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健康宝库是海淀市大脑产业联盟、中科大脑公司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组织部的协助下建设的疫情数据库。市委等部门。

“数据赋能”和“AI先行”的智慧交通改善了重点区域的路网环境和交通拥堵状况。海淀交通支队异地执法次数已达到执法总人数的87.57%。查获假卡数量全市第一。

智慧消防应用平台,涵盖城市构件数据、消防力量数据、警情数据、物联网感知数据、空间态势数据等7大类1万余条数据。时间比以前缩短了 20% 到 40%。

在海淀,逛园区也可以是一次科技之旅。在北清路与稻香湖路交汇处的西南角,有一个奇妙的光合作用公园。走在公园里,文字和图案可以喷在水帘上,还可以对泉水“发号施令”,与垃圾桶沟通,骑AI自行车为公园提供动力。

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或无聊的代码,也不再是摆在货架上的“成果”,而是在居民身边随处可见的智能化服务和便利。

厚植创新土壤

一提到科技创新,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中关村”。北京科技成果走出“象牙塔”服务城市的探索也从中关村开始。

1980年,美国硅谷的技术扩散模式开始轰动世界。中关村也感受到了这种脉动。以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贤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人才成立了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开发服务部,是北京乃至全国第一家民营科技公司那个时候。

服务部最初为集体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他们开发和移植新产品,组织技术培训课程。

从先进技术开发服务部入手,激活中关村蛰伏的科技成果,一批批科技人员带着科技成果走出科研院所和高校“出海”。

海淀区正在积极拥抱这一趋势。中关村初期,世通、新通、科海、京海四大公司被称为“两通两海”。其中,科海由中科院和海淀区共同创办。中国科学院4名科技工作者和海淀区3名政府官员为首批员工。

当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但技术还不够。海淀有一家淀粉厂。在沉淀过程中,上面的清水总是带走许多淀粉颗粒。科海来码头。这个企业眼中的大问题,在中科院微生物所的科学家眼里是小事:把微生物放到水中发酵,调节水的PH值,​​淀粉颗粒受到“保护”。喜出望外。中科院有重油水混炼钢技术,在实验室已经成功,但不敢在钢厂推广,生怕实验失败毁掉整个炼钢炉。以此成果,科海带技术人员联系企业进行实验,改造成功,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科院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海淀区依托科技发展经济,共赢!

到1987年,“中关村电子街”已经广为传播。 1988年3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中关村电子街调查报告》肯定了中关村的做法。同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9年8月,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2009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中关村的批复》科技园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明确了中关村科技园的新定位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截至2022年3月,海淀区共有33家企业入选CB“全球独角兽企业”名单,占中关村示范区的52%,全国的19%。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604家,占北京市的37%;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58家,占北京市的54%;汇聚了北京62.44%的人工智能企业……

创新土壤深耕。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创新基因已融入海淀城市发展的血液。

政府作为“创新伙伴”

“智能机器人可以将快递直接送到公司门口,很有科技感!” “在停车场路口的电子屏上输入车牌号,通过真实地图就能准确找车,不用转身找车”……

中关村一号位于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是海淀区首个全场景智慧园区。园区声控电梯由园区语音识别专业公司语音智能技术支持;公园内的地下停车场是倒置的。翔讯汽车、VR导游等都得到了机器视觉公司爱比科技的支持……智慧园区的背后,有无数的“创新伙伴”在共同努力。据中关村一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合作伙伴参与智慧园区建设,占参与方总数的三分之一。

“创新伙伴”的概念源于2018年初海淀区发布的《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的若干措施》,即《海淀创新发展16条措施》。 “创新伙伴”通过合作打破以往政企之间的管与被管关系,将各方团结起来,共同目标,形成创新的责任和利益共同体。

“深入推进创新伙伴计划,不断优化服务机制,促进各类创新主体融合协同创新。”如今,海淀“创新伙伴”计划已写入北京市“十四五”规划。 “创新伙伴”机制,政府对创新企业的服务已经深入到方方面面。

支持企业创新,海淀本身也在创新。

对于许多初创企业来说,寻找资金是一个难题。如何解决? 2019年5月,海淀区政府出资设立,重点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带动“硬科技”产业发展。

如何填补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的空白?海淀建有“概念验证中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链。成立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分院等四个概念验证中心。 25个概念验证项目获批,6个通过验证,3个成功转化。

如何让企业低成本完成起步阶段的样品生产和成长期的小批量生产? 2021年7月,海淀区建成高端医疗器械CDMO(合同研发制造组织)平台。企业只需提供图纸和技术要求,平台负责完成产品生产,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产业化​​门槛。

企业如何更好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今年3月21日,海淀区举行中关村科学城重点项目签约活动,中关村科学城4家企业发布创新项目需求清单。这是海淀区积极落实“启示引领”制度,帮助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参与联合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龙头企业驱动联合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践。大中型企业。

如何打造企业产品的应用场景?海淀区政务办公区是智能化产品的“样板间”。走进大堂,双光红外体温检测设备将门锁上,不停车不接触即测体温。乘电梯并使用语言控制。上几层楼……一批涉及医疗、社区防控、政府智能指挥等领域的科技产品不断涌现。

中关村的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的责任。在今天的海淀,“创新雨林”生态系统不断完善,“创新伙伴”团队不断壮大,吸引更多企业、项目和人才登陆中关村科学城,让科技成果快速融入城市服务和管理。

科技预见未来

远远望去,一辆拖拉机正在平坦的田野上猛然平整土地。走近一看,拖拉机的驾驶位上空无一人!这一幕出现在海淀。

上庄镇长乐村建设京西首个水稻无人农场,通过智能农机实现整平、深耕、旋耕过程中的无人作业,建设无人农场综合作业指挥中心,为科技赋能。赋能农业发展优势,为海淀区打造京津冀数字农业突破发展新引擎。

“应用为王,服务重要”。海淀的“城市大脑”也在不断刷新新的典型场景应用。景区管理系统(象山第一法则)是今年新项目的内容。将在香山地区打造预约场景,实现车辆游客精准、精准分配停车资源,有效缓解香山地区交通拥堵。

“城市大脑”数字原生城市治理体系正在形成,向科技城市、科技政务等其他领域延伸,一个更易感知、更高效、更安全的数字城市示范城区正在逐步形成。

人才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海淀区把人才工作作为建设城市新业态的重要动力,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为各类优秀人才参与区域创造最佳环境和条件。创新与发展。例如,加快建设国际化人才共同体,聚集一批敢于进入“无人区”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火与火计划”,培育一批优秀青年企业家,支持企业引进项目经理、实业家投资人、技术经理,推动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

唯有改革者前进,唯有创新者强,唯有改革者和创新者才能获胜。

近年来,海淀区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坚持世界一流目标,建立了致远、微芯、量子研究院、全球健康药等一批战略性领先的新型研发机构研发中心。区块链、“启蒙2.0”、96核区块链专用芯片等重大成果,多个前沿领域从“并驾齐驱”走向“领先”,这些都是信心和未来海淀高质量发展。力量。

“十四五”期间,海淀区将形成更加完善的政产学研“创新雨林”生态系统,开展挖掘、筛选、评估、推广、论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的理念和实施。改造全链条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持续集聚一批世界知名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对重大科研成果进行超前投资和超前孵化,探索“逆向孵化”新模式,聚焦在5G、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方向,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应用场景,构建以应用推动技术变革、以应用验证技术成果的新体系。

技术预见未来。

海淀将形成以城市发展需求为驱动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新模式。智慧社区、AI+医疗、智能配送等城市治理和民生领域的诸多新技术应用场景将涌现,科技将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绘图/娇剑

专家意见

构建多层次的“深度孵化”体系

陶秋雁

技术创新,方法至上。

以创新方式为抓手,优化企业创新行为,探索构建多层次、精细化的“深度孵化”体系。要精准识别颠覆性技术、原创技术、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关键要素,精准对接创业者、创业者、投资人等人群需求,建立众创空间、技术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区、大型企业双创平台、示范基地等孵化机构相互合作创新的多层次孵化体系,推动北京孵化机构精准定位,精准赋能,加速企业成长,促进科研院所、大学和公共机构。服务机构共建特色孵化器,市场化经营。

要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进一步降低创新创业主体与资本、技术对接的门槛,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支持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创业者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为充分发挥北京科技资源的集中优势,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链,政府要大力推动服务升级,推进专业化、特色化建设孵化机构,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对成果转化和概念验证等方面的支持北京智慧园区,将为科技成果转化为城市应用新场景搭建更多舞台。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联系我们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话:0791-87879191 邮箱:sales@ctrlworks.cn
琼ICP备2021009423号-1 Copyright 2021 康沃思物联 版权所有